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明末农民大起义,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可早在张献忠起义前一年、李自成参加起义军前两年的崇祯元年(1628),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就有被明朝统治者诬称为“流贼”、“流寇”的农民起义军。这支军队还曾攻破江西安远县城,建号称王,给朱明王朝以很大震动。  相似文献   

2.
三百多年来,地主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污蔑和歪曲张献忠农民起义,并且,总是把“张献忠屠蜀”的无稽之谈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现象拉到一起,把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原因,归咎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血洗四川”。“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湖广填四川”在四川历史上有何作用?本文拟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对历史上湖广地区向四川的移民活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纲同志的新著《张献忠大西军史》。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研究张献忠农民起义的专史,尤其以大量引用地方志资料进行论述为其特色。我统计了一下,全书引用地方志资料多达247  相似文献   

4.
近读田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发表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初期入川作战问题探讨》一文,获益匪浅。因其中对我的《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载《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一文的部分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又觉田文所持论据尚难以服人,故写此文再论并兼以奉答。一,关于张献忠崇祯六年入川作战问题田尚同志认为:“《蜀乱》所谓崇祯六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曾有一支活跃于四川的摇黄农民军,史称“摇黄十三家”。本文拟就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兴起、组织、斗争特点,活动范围和结局等问题作一考察。一、摇黄十三家的兴起及成员崇祯七年(1634)正月,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自河南信阳南下,向四川进发。这时,他的部队已扩大到十三营,“号十万”,“远近皆震”。二月,进入四川,相继攻克川东之巫山和夔州等地。后又率师西进,于六月围攻川北重镇保宁、剑州。七月,由白水进入陕西,联合李自成攻克陕西东部的澄城等地。张献忠农民军这次入川作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五年四月上旬,在成都市望江楼附近的锦江靠岸处,发现了一批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革命政权铸造的“大顺通宝”钱币,约十余公斤。一九七六年二月,在成都市南郊永丰公社的农田中又发现了一批“大顺通宝”钱币十五公斤。这两次发现的“大顺通宝”钱币,为研究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大顺通宝”的接连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过去史书和方志中所记载的  相似文献   

7.
一1644年6月21日,四川重庆城通远门,3.7万名明军聚集。他们被编成百十个长队,鱼贯前进,到队伍前的木案处,伸出右手,放在案上。站在木案前的士兵手起刀落,那只手应声而断,留在案上,手指还在抖动。血如喷泉一样从断臂上喷出。执刀士兵一脚踢开被剁手的俘虏,喊到:“下一个,快点!”这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在处理被俘明军的情景。6月20日,张献忠攻破重庆城。这是他入川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兴高采烈。张献忠特别下令:虽然被俘明军曾经顽抗,但八大王此次宽大为怀,一个不杀,仅剁手为戒。剁手是张献忠部惯行之事。《张献忠陷庐州纪》…  相似文献   

8.
孙奇逢是畿南容城一位颇有头脑的封建文人。他从明末社会诸多不正常的现象中,便预感到明朝行将灭亡。面对农民革命风暴,他曾出面组织封建武装,对抗农民起义,最终亲身经历了明王朝大厦坍塌、清王朝定鼎北京、土地为从龙诸贵圈占而扫地出门的极大痛苦。他反思历史,认为“明不亡于逆闯而亡于逆珰。”在其总结的历史经验中虽有不少感性的东西,但也有颇多理性色彩。比如,他恨透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却不把朱明灭亡归罪李自成农民起义,而是透过李自成亡明的历史事实,正确地问罪于明朝皇帝,问罪于明朝的专制统治,他的确不失为是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 一、“与民为仇者,民必胜之” 在封建社会,没有哪个皇帝不想一世万世地统治下去。但是主观愿望代替不了历史的客观发展变化。孙奇逢说:“从古无平而不陂之理。”天下事“总之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夏峰集》)103页、258页)这是不以人们的意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有的同志撰文认为,王船山在青年时代对农民起义持对立的态度,但到后来,他这种态度却有所改变。这种论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王船山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对农民起义的看法和态度并无改变,本文就此进行粗浅的探索。王船山生活的前期,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对于广大农民反剥削反压迫反奴役的革命斗争,王船山不是同情、支持,而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加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中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全国各地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形式多样化,武装起义规模越来越大。此时江西的农民起义也不断发生。《明实录》中记载江西的农民起义有多处。正统十四年,龙南县  相似文献   

11.
在明初冀东地区的移民队伍中 ,有一种类型比较特殊 ,这就是故元官属遗民。此类移民主要发生于洪武和永乐两朝。明政权在建立之初 ,退守漠北的故元残余势力时常南下骚扰 ,对明朝新生政权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 ,明政府一方面在北部边界屯驻大军 ,以随时抵抗蒙古势力的进攻 ;另一方面则实行“空边”政策 ,即将塞外边民大量迁入内地。这些被迁往内地的降民 ,大体分远近两种类型 :远者迁至江南、四川等地 ,如洪武元年 (136 8年 )八月将一批元故官迁往南京 ,洪武二年(136 9年 )迁幽燕之地的蒙古降民于南方 ,洪武三年 (1370年 )迁蒙古降民于四川 …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时,史学界流行着这样的观点,认为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者说是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我觉得这种提法值得探讨。 (一) 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尽管有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旧政权,建立起新王朝,例如刘邦和朱元璋分别建立起西汉和明朝;或者在局部地区建立起  相似文献   

13.
明朝末期(从隆庆元年至明亡),四川经济随着土地大量兼并,赋税繁苛,灾荒空前严重以及长期战争的破坏,走向全面崩溃。由此又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四川经济的特点及其与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王船山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值明朝社会大变动时期,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推翻明王朝;继而清贵族入主中原,通过一系列高压政策的实施,建立了清王朝。作为一个明朝遗臣、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王船山的民族气节受到世人和后代交口赞誉,甚至留下了“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  相似文献   

15.
以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赢得了很好的评论。作者姚雪垠同志在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晚明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以其生花之笔再现了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等的英雄形象,描绘了革命英雄们为推翻明朝腐朽统治而进行的气吞山河的某些斗争场面;同时还着意刻画了在火山口上挣扎的崇祯的种种努力,而这些努力则是心劳日拙的,以及崇祯的抑郁、猜忌、刚愎自用、色厉胆薄、外强中干的“孤家寡人”的性格,深刻地揭示了宫廷内部、皇室贵戚之间、官僚派系之间的你攘我夺、相互倾轧的各种斗争,以及明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和腐朽无能,从而展现了明朝必然覆灭的图景。因之,这部作品理所当然地受到这样的重视、赢得这样的评价了。  相似文献   

16.
张献忠从一六四四年秋掩有四川,建国称帝,到一六四六年冬兵败被害,前后持续了两年多。统治阶级把这一事件称做“蜀祸”,对以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诋毁不遗余力,直至很久以后,在人民中间还存留着某些影响。因此,对这一事件,作一次历史真实的探讨,澄清长期流传下来的讹传,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罗贯中《水浒传》七十回至聚义厅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止,是一部宣扬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名著,撰著于明朝初洪武末年。到了明朝中年嘉靖年间,有人续加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三十回共成一百回,称为《忠义水浒传》。明朝万  相似文献   

18.
甲申史事的启示白钢1944年3月19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4日。这篇史论,总结了明朝未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灾荒遍地、官逼民反,导致明朝灭亡的历史经验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  相似文献   

19.
<正>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战争中与李自成齐名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在打击和推翻明王朝统治的斗争中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过去的封建史家一直恶毒诬谤他"性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在四川"共杀人六万万有奇".建国之后,曾进行过拨乱反正,但"文革"中又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遭到了严重的歪曲.三中全会以来,张献忠的研究,虽然引起比较广泛的重视,发掘出不少历史文物和文字资料,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但总起来看,不论从研究的深入程度和成果的丰富性而言,还都很不够.并且,在此以前,尚未见到有比较完整系统的学术专著问世.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纲同志的《张献忠大西军史》的出版,带有填补空白的性质,是值得欢迎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元十六世纪初,卽当我国明武宗正德的時候,在华北和中原的大平原地区,在川、陕、黔地区,在江西地区,都会同时前後爆發過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我会将這些起义事件就现有条件下可能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综合起来,分析了一下,发现其中有些问题,其試探性的解决,将不仅对这些起义本身增加理解;而且更進一步,对於明朝近古期封建社会,对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之总历程的发展,都将有可能引起向前推進一步的理解。因此,决定把這些内容写成为如下的一篇论文。一、刘六、刘七等的起义在明正德間的許多起义中,以劉六、劉七等领导的起义规腤畲蟆R允奔渎?按照顶压缩了的材料看,自正德五年(一五一○)十月持续至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