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理论植根于具有国教传统的欧洲宗教实践,宗教市场论脱胎于政教分离传统下的美国社会,它们构成了当代宗教社会学的两大理论范式。从以世俗化理论为主导到宗教市场论的繁荣,宗教社会学研究发生了范式转换。各国学者从不同的宗教经验与实践出发,在对话中延展了两大理论范式,其中也包含了中国学者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宗教社会学范式及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宗教社会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范式。新范式是理解美国宗教的框架,旧范式则来源于欧洲的宗教传统。新范式的内容包括理性选择理论、似真性理论和仪式理论。目前,新范式开始运用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宗教研究,似乎要成为普世性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早期社会学对宗教的研究具有三个与众不同的方法论特征,即进化论的、实证主义的和心理学的特征。在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即所谓三阶段规律。按照这一规律,人类的思想是历史性地、必然地从神学阶段、经过形而上学阶段过渡到实证阶段。孔德认为,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性所生成的“韦伯命题”是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理论聚焦点,命题的生成是马克斯·韦伯与家庭、同时代学者及所处社会等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一复杂交错的影响背后尤为体现了马克斯·韦伯长期以来有关“宗教-社会”的思考。在宗教社会学视野下,“韦伯命题”的生成亦使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得以有迹可循,同时该命题促成的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也为我国现阶段宗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专门的社会学理论,它研究宗教的产生、发展、形成和消亡的社会规律。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宗教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关系,首先是经济关系影  相似文献   

6.
宗教社会学     
社会学家们从事宗教研究的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把宗教作为认识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理论问题;二是研究宗教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诸如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三是研究宗教的作用、组织和动态。本文首先涉及的是宗教的理论研究问题,其次是宗教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宗教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宗教本质的困惑,采用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相融合的方法,以涂尔干最重要的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切入点,结合其他著作中对宗教问题的阐述,就涂尔干宗教本质观、方法论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试图揭示其思想的深刻和矛盾之处。通过对这些矛盾的分析,提出西方传统思想在涂尔干时期正经历不断变向基础上的根本转向,这种转向对中西方思想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社会学范式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就社会学范式整合思想进行了评价,指出社会学本来属于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社会学范式难以实现真正整合。同时,对社会学恢复以来国内形成的带有范式意义的社会学研究取向进行了总结,指出应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城市社会学学科角度出发,简要回溯了西方传统城市社会学的兴起与衰变,着眼于1970年代以来新城市社会学的范式转变,并着重论述了1990年代以后作为新城市社会学主导范式的“社会空间观点”,从其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与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应用框架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概括了新城市社会学的“新”的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宗教社会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新兴学科。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此学科的发展可分为思想准备、引进介绍、逐步生根三个阶段;从世纪之交以来,此学科正在走向成熟。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经历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骚动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文化根源近十年间,西方爆发了一种异端的宗教狂热,其结果是将东方的神秘传统移植到了美国和  相似文献   

12.
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学科。从中国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该学科在中国的主要进展、学科队伍等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同时该学科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对中国宗教甚至对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育社会学研究存在微观与宏观两种取向.前者关注行动,多以符号互动论、俗民方法论为代表,强调教育中的微观行为研究;后者关注结构,多以功能论、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为代表,主张对教育的结构以及功能作出整体性的解释.然而,目前较多研究在采用两种研究范式时,要么过于关注微观细节,要么过于强调整体结构的决定力量,都未能真正突破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整合,更遑论完整的理论建构.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社会学想象力"不仅是一种心智品质,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所强调的在宏观理论不同层次和微观经验材料之间穿梭的观点,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宏观和微观取向的范式整合提供了可能路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社会学研究范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社会学是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1978年,邓拉普和卡顿摈弃传统社会学的分析假设,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学研究范式,确立环境社会学的地位以来,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本文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概括为生态学范式、系统论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建构主义范式、社会转型范式、整合性范式,并予以简要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相似文献   

16.
过去30年来,美国的宗教社会学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在此之前,世俗化理论是有关宗教问题的唯一标准答案,即认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必然会随之衰落,即使它不消亡,其社会影响也必然会消弱,变成个人的私下信仰,或者成为隐而不显的信仰。种种世俗化理论是启蒙运动以来思想界的认知主流,影响弥远。但是,社会发展现实却与这个标准答案相背离,在20世纪后期,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宗教不仅继续兴盛,  相似文献   

17.
研究范式的成型是教育社会学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学科研究范式的形成又主要依赖于研究模型的建构。梳理了教育社会学的三类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与“人文研究范式”;“教育事实研究范式”、“教育定义研究范式”与“教育行为研究范式”;“功能研究范式”、“冲突研究范式”与“互动研究范式”。论证了研究模型对研究范式的作用,讨论了教育社会学模型建构的两类方式:模型建构的类比法与模型建构的假设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与艾米尔·迪尔凯姆是宗教社会学的两位主要奠基人.基于不同的研究旨趣和研究方法,他们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一般的研究方法与准则,宗教的社会学界定,宗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宗教世俗化及他们各自对宗教研究的学术态度与客观结果等方面有各自的理论与见解,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的“科学革命”是唐纳德·布菜克纯粹社会学方法论上的核心追求.他认为传统社会学包含了意识形态、目的论、心理学以及人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学科承诺,必须对其进行“纯粹化”创新,从而构建一门真正“科学”的社会学.纯粹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构建是基于新的认识论、方法论,并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经验研究基础之上.其对法律的分析所形成的纯粹法社会学,是纯粹社会学理论的最重要的学术实践,也是被学界所公认的经典理论.从西方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脉络来看,纯粹社会学有着深厚学术传统,并有一套独特的解释逻辑,但由于对社会学科学性的片面强调,其缺陷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宗教社会学要研究中国的宗教,即道教、中国化了的佛教和其他民间宗教信仰。因此,本土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化是中国宗教学成长的立足点和发挥宗教社会学现实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