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大国和小国的划分,一般是根据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这两个标准。本文所说的大国主要指发展中大国。据张培刚教授概括,这些国家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然而它们的工业化起步维艰,现代化进展缓慢,至今尚未摆脱贫穷落后境地。这里,我们将对这类大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及对策作探讨。一、大国发展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夏振坤,1928年2月14日出生于庐山北麓的江西省九江市莲溪乡。1947年由南昌豫章中学考入湖北农学院农经系,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任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讲师、高级经济师。1984年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任副院长、党组书记兼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等等。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夏振坤研究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已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改革与农业发展》、《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3.
Economic power and economic great power are two concepts which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a country in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On the one hand,the two concepts are closely linked;economic power and economic great power are both able to reflect that a particular country occupies certain position  相似文献   

4.
陶德麟,湖北省武汉市人,1931年10月31日生于上海。1943—1949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实验中学,1949年以优异成绩同时考取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人学,择武汉大学经济系就读。1953年毕业留校,任李达校长科研助手,直至1966年李达校长去世。从1956年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时起,陶德麟即在该系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至今。陶德麟早在50年代即为哲学系本科及全校理科研究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程,60年代初被聘为中共湖北省委讲师团讲师,为省市地县广大干部讲授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深受欢迎。50年代和60年代…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与小国相比,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多样,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展的内向程度较高。如何根据国内各区域的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基础组织分工协作,促进各地区合理、协调发展,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试图就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即区域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问题和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区域综合发展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期深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两者发展的基础条件迥异,因而发展战略的选择也不同。研究、总结典型的大国经济的发展经验,对于目前已具备了大国经济雏形,并仍处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大国经济概述大国经济是指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总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的经济。因为人口、GDP等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很难用一些静态的标准来划分某国经济是否为大国经济。然而,在一个静态的时点上,就世界范围来看,总有那么几个国家相对来说具备大国经济条件。当今…  相似文献   

7.
樊宝英 《江汉论坛》2003,(9):100-102
本文立足于现代性的视野,探讨了袁可嘉有关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张及其价值。面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感伤”困境,袁可嘉从新诗创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和“新诗戏剧化”的拯救方案,这无疑对当时的诗坛具有纠偏化弊的作用。同时,作者还从文化的角度,对新诗的现代性问题予以深刻的反思,从而坚持了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这种对审美现代性的执着追求,无论对当今主流意识形态给予文学的压抑,还是大众文化给予文学的冲击,都具有某种反抗和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陈文科 《江汉论坛》2004,(2):140-141
廖丹清教授的《〈资本论〉讲义》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重视《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重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40余年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或者说“看家本领”。这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院前身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时期,时任副所长的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教授就擅长《资本论》研究。他不仅走向社会,为武汉地区党政干部开办《资本论》讲座,而且还在《经济研究》、《新建设》和《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文章。改革开放后,我院随之招收硕士研究生,朱剑农教授先后任经济所…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东西方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即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20世纪初叶的俄国革命,两者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在西方大国确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式在东方大国兴起.广义上看,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第二次高潮中世界矛盾冲突在落后的东方大国聚焦爆发的产物.是以俄国革命为序幕、具有双重性质的东方社会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使俄国进入一个快速崛起的"苏联时代",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与振兴的东方大国和平崛起之路;掀起了落后国家民族解放与独立发展的历史潮流,改变了旧的世界格局;促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改革,走向社会稳定与新发展.总之,十月革命开辟了东方大国崛起的新道路和全球化的新时代,东方大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推动世界现代化全球化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革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期盼已久的《陈文科选集》终于以装帧精美的形式摆在读者的案头。文科先生笔耕数十年,宠辱不惊,豪气不减,淡泊明志,寡欲清心,以理论创新为人生座标,靠学术奉献为生命滋养。这是他得以高产20多部专著,300余篇重要论文,并在多个经济学科有重要建树的根本原因。今天,选于本集的只是作者大量成果的较少部分。然而,这部分成果却集中了文科先生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各个层面的深刻剖析,展示了其对改革开放的独特洞见和理论锋芒。一、大国发展特有矛盾的科学解析文科先生长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以张老为榜样,在发展…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百年激荡"历史时期.此期的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力图融会中西,建设民族新文化,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活力和焕发青春的根本动力.徘徊在历史歧路上无所适从的林纾.面对中国光怪陆离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成为时代的"伤心人".晚年林纾以"情-礼"调和的言情小说建设他心目中的"和谐王国",企图以此寻求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坐标."文化力"是一个国家根本的国力所在,因此,我们呼唤当代中国的思想家、当代社会的"伤心人".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战争的危险进一步降低,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展,各种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国际社会也日益重视这些问题的防范与处理。日本凭借其科技、资金、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力图通过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威望,推进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两大因素,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作为外部因素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周边大国,各自异中有同.总地来说有利于半岛的统一。但还要尽量减少周边大国之间在半岛问题上的冲撞,多寻求一些共同点,方能促进半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湖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的九年来,湖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优势与劣势并存,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并存的局面是湖北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客观现实.当前,湖北经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六点:(一)农业生产有夺取丰收的可能条件,但基础不稳固、抗灾能力不强的矛盾十分突  相似文献   

18.
在影响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众多历史人物中,能横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勤工与辛亥革命等为期半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并且置身其间者,惟有容闳。容闳毕生追赶历史潮流,他的履历与循序渐进的祖国早期现代化之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任何用革命史观或职业革命家的标准对容闳定性划派和任意褒贬的论点都是不切实际的。作者还指出:重要的不是为容闳重写墓志铭或寻找什么盖棺定论,而是通过重新研究容闳,反思我们以往某些似是而非的学术规范与理念,屏弃那种先设定座位再将历史人物对号入座之类削足道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林忠,男,汉族,1936年生,辽宁省黑山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任教。1961年为支援边疆建设来包头师专执教。现任包头师专政教系副主任、副教授,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理事。 30多年来,张林忠同志一直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教育和宣传,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极为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除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关注外,还努力使一般  相似文献   

20.
发展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观念和战略的两大转变:确定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根本性转变源于20世纪以来地球上所发生的三个方面的巨变:即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在经济实现几十倍增长的同时,世界人口也出现了翻两番的爆炸性增长;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巨大增长,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三大变化有利有弊,而弊端方面首当其冲的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都将造成农业灾害。农业防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