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敷衍小说《水浒传》故事的《偷甲记》是清初重要的传奇水浒剧。与《水浒传》相比,该剧虽然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是褒扬忠义,但在某些细节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偷甲记》中梁山人物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助行忠义、热衷政治和建功立业的共同特征,但几类人物之间仍存在微妙的差异。该剧明确提出了奸臣作乱于内是梁山聚义的重要原因,梁山人物对"盗贼"身份亦有了全新的认识。《偷甲记》继承了明代水浒戏士大夫化的价值取向,忠孝节义和功名事业依然是梁山人物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评论《水浒》的活动中,我们曾到梁山一带进行社会调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查访了梁山农民起义的部分传说遗址,翻阅了有关地方史料。梁山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贫下中农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通过调查,我们更加看清了《水浒》歪曲历史、污蔑劳动人民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与《水浒传》述写林冲故事的相关章节构成互文性关联,这一互文关系不仅建立在文本表层的环境描写和叙事结构上,也根植于文本深层吕纬甫、“我”、林冲以及鲁迅四人的内在联系上。通过《在酒楼上》隐藏的《水浒传》文本,一方面可以看到鲁迅个人伤痛的抒发,另一方面也能探寻到鲁迅对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水浒“游勇”的命运影射了革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酒楼上》的真正主人公“我”最终走上了继续抗争的道路,体现出鲁迅永远革命的斗志。  相似文献   

4.
《水浒》是一部鼓吹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它作为描写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不去体现起义农民坚强不屈的反封建革命精神,而是着力描写和歌颂篡夺了梁山领导权的地主阶级代理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宋江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披着革命的外衣,改变了晁盖聚众起义的革命纲领,卖力地推行接受招安的路线,在梁山武装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主动向阶级敌人屈膝投降,并在投降后甘当反动统治者的帮凶,掉转刀口血腥镇压农民起义。《水浒》全面地肯定了宋江这条投降主义路线代表了农民起义的正确出路,露骨地宣扬了投降主义。  相似文献   

5.
李师师形象的塑造与《水浒传》的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浒传》中,李师师并不是主要人物,有关她的描写还不足两回。然而,她却是影响人们评价《水浒传》的重要人物。在1975年“评《水浒》运动”中,宋江打通李师师枕头上关节之事成了证明宋江人格卑下、投降可耻的典型材料。粉碎“四人帮”以来,人们理应对《水浒传》予以重新评价,有的论者为了肯定《水浒传》具有反皇思想,又拿出宋徽宗与李师师厮混的描写来说明《水浒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批改的《水浒》长期为人们所误解,与它使用的深文曲笔有直接关系。表面上,它对梁山义军毁誉并用,褒贬交臻;实际上,褒誉显真情,贬毁是假象。后者并不能掩盖金批《水浒》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我们必须根据毛主席的教导,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充分开展对《水浒》这部书的批判,充分发挥这部反面教材的作用。《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宣扬了一条投降主义路线,塑造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宋江,是一个地主阶级分子。他混进梁山农民起义队伍后不久,就以阴谋手段架空了梁山起义军领袖晁盖,继而篡夺了领导权,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修正晁盖坚持的革命路  相似文献   

8.
<正> (一) (《水浒》里的音乐、戏曲描写,着墨不多,全书(百二十回)有三十三处,约四千字,但内容丰富多采,令人赏心悦目。它是《水浒》所展现的北宋民俗画的一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繁荣的都市面貌和发达的文化事业。北宋是在经历残唐五代的长期战乱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国家。这个王朝曾积极推行了一些笼络人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改良措施,因而国内曾一度比较安定,经济日趋繁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达,工商业和都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当时,十万户以上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燕颔解     
《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的肖像描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后不少小说袭用了这一词语。《水浒》中两次用它描写林冲,容与堂本第七回写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七十八回又说,“林冲燕颔虎须,满寨称为翼德”。四十七回写李应时亦道:“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醉醒石》第十五回赞陆指挥“燕颔知重器,虎头开异祥。”《雪月梅》第十回写殷勇也是“熊腰虎背,燕颔豹头”。《说岳全传》五十六回写番将完木陀赤“鼻高眼大,豹头燕颔。”《说唐》第一回写秦琼“生得河目海口,燕项虎头。”以虎豹喻猛将,理有固然,但为啥以穿云掠水、轻捷善舞的燕子形容一些剽悍的勇将呢? “燕颔”,郭璞注《尔雅·释鸟》时就已把“燕颔”作为有特征的代表性事物,与龟背、鱼尾等  相似文献   

10.
在评论《水浒》活动中,我院政治系和中文系部分师生,奔赴梁山、郓城一带进行了社会调查,在梁山县委和郓城县委的宣传部门热情关怀下,在当地理论队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搜集到了当地关于《水浒》人物的许多民间传说。虽然这些传说,不具有确凿的历史真实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流传在劳动人民中间的口头文学,是非比较清楚,爱憎比较分明,大多和宣扬投降主义的《水浒》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宋江投降主义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现将初步整理的几则民间传说刊登如下,供同志们研究与评论《水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浒》作者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否定晁盖的农民革命路线,把他作为颂扬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反衬,肆意歪曲晁盖的英雄业绩,其用心是非常明显的。过去的《水浒》评论,也大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为宋江及其投降主义路线大唱赞歌,极力贬低晁盖,抹杀梁山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当前,在评《水浒》中,认真分析一下晁盖以及作者对他的歪曲,对进一步识别《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分清什么是革命派,什么是投降派,提高路线斗争觉  相似文献   

12.
“替天行道”是贯串《水浒》全书的一条黑线,是宋江破坏梁山起义事业、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政治纲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替天行道”这个反革命口号,对揭露宋江搞修正主义的反动面目,批判《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是有重要意义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么货色? 《水浒》利用虚构的九天玄女降给宋江的一道“法旨”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  相似文献   

13.
革命队伍里出现投降,会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当然是坏事。但是,政治生活中的投降同文艺作品中关于投降的典型描写,革命队伍中的投降派同文艺作品中的投降派的艺术典型,毕竟还是两回事。我们反对投降派,但是不反对在文艺作品中塑造投降派的典型。《水浒》所以能够“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关键在于它对宋江这个投降派及其领导的水浒农民起义被招安的归宿的描写是充分典型的。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梁山”叛逆群落的悲剧性内在于“梁山”自身。蕴含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中的忠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与蕴含于“梁山”群体形象中的义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同构互渗,是构成《水浒传》悲剧性质的基本根源。从整体性的高度看,《水浒传》又是统治者与叛逆者共同的悲剧,这是由二者共有的两种悲剧性内涵(悲剧的实体性内涵:社会与历史周期律之间的冲突,悲剧的观念性内涵:人性与奴性的冲突)所决定的。而从作者的观念世界与《水讲传》小说世界的内在联系看,水泊“梁山”既是作者抗上意识的行化,也是作者乌托邦理想的折射,同时也是作者忠义价值观念的投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浒传》的悲剧也就是作者施耐庵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示了《水浒》歌颂投降派、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指明了利用这部反面教材,使人民识别投降派的重大意义。然而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却异口同声地称赞《水浒》,说它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及其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农民革命的英雄形象,并通过悲剧结局表示对宋江投降路线的批判,因而肯定《水浒》是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复仇的动机和目的角度,归纳分析《水浒传》中众多复仇描写,探究梁山好汉走上反抗复仇道路的原因,进而分析这些复仇描写的自身特点,以增进人们对其思想性、艺术性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7.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诞生六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这不仅是由于《水浒》场面广阔,人物繁多,构思蕴藉巧妙,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还在于对水泊梁山起义军的兴起、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的描写,赋予了《水浒》强烈的反皇思想。我们认为:《水浒》之所以反赃官,而是为了证明“皇帝昏昧”;揭露“皇帝昏昧”,铁证是庇护赃官。金圣叹所说的“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虽是站在反动立场上对《水浒》的诋毁和攻击,但在客观上是极符合《水浒》实际情况的,也是《水浒》具有反皇思想的最好说明。 可是,自七五年以来,《水浒》只反赃官,不反皇帝,在学术界好像是已经作了定论。若如此,《水浒》既然不反皇帝,当然也说不上具有反皇思想的问题。我们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认为《水浒》不但反赃官,而且也反皇帝,甚至还富有较深刻的反皇思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有些人物在“盖棺”以后却长期不能“论定”,明清之际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就是其中之一。近十余年来,对金圣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巨大贡献,基本上已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所公认,但对金氏思想的评价却仍有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主要是由金批《水浒》、《西厢》,特别是由金批《水浒》中所表露的一些互相矛盾的评语引起的,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水浒》,以“结末不振”(鲁迅语)而告终了。所谓“结末不振”,指的是宋江等“受招安”征方腊,及其悲剧的结局。但是,在《水浒》的“结末不振”之余,还有另外两种《后水浒》本子(不是《征四寇》),似乎没有被人注意。这两种不同的《后水浒》都表达了它们的人民性,是描写梁山泊斗争精神犹存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在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著作中是不可忽视的。这两种《后水浒》,大约都是清初写的。一是陈忱的作品,另一是久已埋没的青莲室主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水浒”,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故事。宋江,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首领,而在作品中又是被主要描写的人物。因此,宋江问题,关系着整个“水浒”这部作品问题,关系着作品中所描写的农民起义这个事件问题。宋江同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一样,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是“妇孺皆知”的。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他领导梁山泊起义农民所做的事情,完全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不是为了别的。一开始就在封建统治政权之中当小吏,他盼望着一步一步爬上去,目的在於更多的为封建统治阶级出力。由於某些“奸臣不?”,被迫走上梁山。上了梁山,反“贪官污吏”,在於建功立绩,以达朝廷“中用”,好来向他们“招安”。由於他的积极追求,结果受了“招安”。受了“招安”以後,一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