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江苏有没有党组织?江苏最早的党组织是哪一个?组织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是江苏地区党史上的重要问题。现据我们接触过的有关档案资料,提出几点看法。(一) 1921年7月,即中共“一大”前,江苏地区有没有党组织存在?普遍的看法是:江苏最早的党组织是1922年底王荷波在浦镇建立的党小组。这就是说,“一大”前江苏没有党的组织。这个看法是值得商讨的。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並存。”下面试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对社会主义整个看法的又一个根本改变 1923年1月6日,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中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本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设想的论述中,是没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三年六月,党的“三大”在讨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发生了争论,批评了错误倾向。关于党的“三大”批评错误倾向的问题,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三大”既批评了张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期、代表人数、讨论议题等问题,许多党史研究者已经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解决了“悬案”。但“一大”的会址、会场,至今说法尚不一致。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着重推进城市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要在转变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打破“一大三铁”(即“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体制方面迈出决定性的步伐。而打破“一大三铁”的关键之一在于解决整个社会的分配不公。近几年来,我国严重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已成为人们深为不满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曾经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五四时期的许多先驱们都曾站在反对封建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看法。李大钊曾指出:“我们若想真正的Democracy 在中国实现,必须先作妇女解放的运动。”“妇人问题彻底解决”,必须“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他1918年4月发出的第一声“呐喊”中指出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吃人”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妇女“被吃”的命运。在《我之节烈观》中,更  相似文献   

7.
4月9日下午,济南大学校长李庆臻教授在实验中心为部分师生作了题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知识经济”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董操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8.
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早期组织——“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问题,党史学界已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几个问题尚未引起注意,以致以讹传讹。为此,本文对一些确证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已建立的材料作一番考订,以辨明是非。(一)关于陈为人同志到济南帮助建党的时间陈为人同志到济南帮助建立党团组织的史实,原始文献记载与当事人的回忆有些不一致。在当事人回忆中,先后出现三种说法:1920年秋到济;1921年下半年到济和1922年下半  相似文献   

9.
关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在当前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下面我们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教于经济理论界的同志们。一、争论的两种不同观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分别作了不同的表述。在第一卷中作的表述是:“社  相似文献   

10.
战国之前我国“士”的身份如何?对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士”是“村公社农民”,“平时种地”,战时“执干戈以卫社稷”;第二,“士”是“不劳而食”的“最低级的贵族”,“靠‘食田’为生”;第三,“士”上至国王诸侯,下包括自由农民,凡有土地者都是“士”。我们认为这三种意见都值得商榷。本文试就“士”的身份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试论"经(经过)"的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作“经过”义时的词类归属问题,汉语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介词说;动词说;动词介词兼类说。就其语法功能来看,我们认为把“经(经过)”归为动词更符合汉语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我党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以及日本、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组织了八个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是具备共产党性质的党组织,不是“群众团体”性质的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这些组织称为“一大”前的党组织。“一大”前党组织的名称,过去,我国党史界长期地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13.
一、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刻本,据说最接近罗贯中的原著。它的特点是除正文之外还有不少的“小字注”——对正文加以补充或解释。在“小字注”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作注者不但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作者同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上简称《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出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纲领,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范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以下新的思路:“第一、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第二、调整充实德育内容”,“第三、拓宽德育途径,多方位育人”。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师范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本文拟对如何构建师范高等院校以师德为核心的大德育体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李大钊同志在一九二六年“三·一八”运动中的活动情况,学术界有三种不同说法。笔者作了一点考订工作,提出一些看法,仅供进一步研究者参考。三种不同说法是:一,说李大钊同志是“三·一八”天安门“大会的主席之一。他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二,说第一种说法不准。“这天(“三·一八”)上午李大钊同志和赵世炎同志等正在开区委会,没有参加大会,下午才去游行”;三、说李大钊同志作为“三·一八”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不一定要和群众一起去参加斗争”。据笔者对有  相似文献   

16.
余齐昭同志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若干史实考》(载《中山大学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中说有二十三名共产党员被选为国民党“一大”代表。笔者认为,国民党“一大”代表中共产党员除余齐昭同志所指出的二十三人外,还有李永声。李永声是国民党“一大”的直隶省指派代表。周恩来同志在《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一文中说: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如……北方的李大钊同志、于树德(那时是共产党员)和李永声、于方舟同志等。”(《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12页)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包括日本学者),在对“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研究中大都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日本出兵山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蒋介石为什么命令其军队不抵抗?“济南惨案”的最后解决是公平的吗?笔者亦想对此谈谈看法。是“保护侨民”还是“侵犯主权”1928年4月7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北伐”宣言,4月10日向其所属的1、2、3集团军下达总攻击令。第一集团军沿津浦路进攻张宗昌的鲁军。12日,张宗昌下令鲁军总撤退。19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出兵山东。2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侵入青岛。21日,驻天津的日本步兵3个中队,抵达济南商埠。同时,日本第六师团从其国内出发来山东。22日,日本政府发出《日本出兵声明书》,谓:“此次因山东战况之急转,扰乱情形恐波及我国人居住之地,故不得已,惟有依照上次声明书之宗旨,从本国国内派出兵士约五千之一部队……专任保护侨居之本国人民。”“保护侨民”,这就是日本政府堂而皇之的出兵山东的理由。好象是国民党军队到达山东之后,必然要“扰乱”日本侨民。可是,早在国民党军队“北伐”出兵之前,2月21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黄郛发表对外宣言中就申明:国民政府按照国际公法,尽力保护居留外人  相似文献   

18.
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所创立,由邓小平、江泽民加以丰富发展,再由胡锦涛进一步升华创新。胡锦涛第一次提出了“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的科学论断,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升华;第一次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的重要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发展;第一次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崭新命题,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已基本建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问题的深入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约请四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90年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和内容席卷中国大地,震惊了资本主义世界。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歧见。这里,我们仅对有关评价义和团运动历史地位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如何评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是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对这个口号的内含和属性,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还是把它看成是义和团的斗争纲领更符合历史实际。理由是: 第一,从字面上看,“扶清”与“灭洋”是并列的,并没有策略与目的之分,也看不出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