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流动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的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未能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化,相反,却导致了以阶层分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分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走西方式的城市化道路,在扫清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障碍的同时,可选择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即农村的城镇化与城市的城市化两条腿走的道路。人口流动是解读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社会分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江苏考察乡镇企业时强调指出,“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搞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有我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不但从战略高度肯定了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指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即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现代化》2014,(3):F0002-F0002
<正>经协商,拟于2014年9月下旬在北京中关村举办"第十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主题是"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世界和中国都已进入城市社会成为社会主体的发展阶段;目前,部分发达国家郊区人口超过城区人口,中国新型城镇化已经启动。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研究具有全球意义。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化运动犹  相似文献   

4.
简论师范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师范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中的作用□和飞中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而制约人的现代化的瓶颈是农村人口素质的普遍低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无疑是全社会智力扶贫的共同责任,但其中师范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农村人口素...  相似文献   

5.
人口从高自然生长率到低自然生长率的转变,是进入现代化的前提。中国人口持续膨胀的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促进人的现代化转变,提高人口的质量。我们能否进入现代化的行列,在21世纪充当地球村合格的居民,善处人口问题当是最具深远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山东省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表明:一、社会人口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二、开发建设小城镇,是未来15年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趋向。三、兼业和专业并存,“摆动”和定居并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四、由初级到高级,由小到大、梯次发展,是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日益显现.本文指出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造成农村妇女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强,土地成为妇女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重要社会保障,并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妇女的家庭与社会经济地位.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不仅有利于缓解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趋势,而且在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构建村庄秩序与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农业劳动力女性表征背景下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别很大、农村发展滞后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其难点也在于农村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50年不断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经验。一、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和超越如何实现农村现…  相似文献   

9.
韦显寿 《学术论坛》2001,(Z1):84-86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其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现代化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如果说,没有广大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不可能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胜利和发展;同样,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也不可能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同样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公共行政:对苏州的研究钱振明1.导言苏州的现代化,关键在农村。在过去的15年里,苏州的成功,也主要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功。自70年代末以来,苏州农村的发展颇具传奇色彩,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多,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成为中国大陆最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口现代化张开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引起划时代的变革.人口是组成社会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人口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89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并呈上升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2%,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城市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32%。但是,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200多年时间才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即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乡二元化封闭社区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社区。因此,对中国而言,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完成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张力,具体而言:一是先富与后富的张力,表现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二是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张力,表现为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的区域不均衡发展以及政策驱动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是城乡分割与城乡融合的张力,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导致的城乡发展失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断裂与弥合;四是现代化发展的渐进型与加速型之间的张力,表现为社会政策的激进型调整与渐进型调整的分歧。四重张力及其内在矛盾,共同形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要破解的现实困境。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治理主体与发展动力的关系,收入分配与发展秩序的关系,公共服务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只有在社会整合的基础上,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才能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和都市化。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化是人们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也证明,凡是较早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地方,一定是先富起来的地方,那里的经济能够比较协调发展,那里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容易调节。因此,面对新世纪的召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引导和实现农村城市化。因为,中国98%的地域还是农村,69%的人口还是农民。中国不可能象美国及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让农村分离出来的人员都跑到现有的城市中…  相似文献   

15.
引言要了解中国社会,不可不了解居住着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人口的农村;要了解今日的中国,也不可不了解大中城市的状况。而居于这二者之间数以万计的小城镇,既是农村社会的缩影,又带有城市的特点,它是联结城乡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农村现代化,没有西部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实现西部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在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女性的现代化占有特殊而又重要的位置。加快西部农村女童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女性在西部农村现代化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西部农村女性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西部农村社会发展和进步,并最终推动西部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景珊 《理论界》2007,3(2):49-51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的发展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思想和行为模式层面达到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农村投入的倾斜和扶持,普及教育、推广科技,促进农民自身现代性的形成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 ,这已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所证实。今天 ,农民和与农民的从业和居住环境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又构成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农”问题。十二亿人口 ,九亿在农村 ,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中国农村的稳定 ,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 ,没有中国农民的富裕 ,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 ,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克服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思想障碍———传统的小农意识 ,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和最大的农村地区二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心。如何使如此规模的、与农业传统有着紧密联系的农民步入现代化的民主进程,这是中国史无前例、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难题。为此,中国必须、也正在探索一条自己独有的社会主义民生道路。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勇同志的新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一书,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探索,堪称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方面填补了政治学空白的一部力作。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村民根据法律自主…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要使我国从根本上实现 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成了一个基础问题,从各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看。都无不与工业 化相联系.因此我们认为乡镇企业的出现正为农民现代化的实现架起了一座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