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医脉诊中“冲、甘、恰”的来源是一个历史悬案。这个复合名词究竟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古代名称,还是指脉诊中病人腕部动脉的3个诊脉部位,对此历代多有争论。从藏医古代经典《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开始就已存在“冲、甘、恰”与3个指头混称、定义含混的情况,这是后世争论的根源。在与中医脉诊的“寸、关、尺”的关系问题上学界的看法也有分歧。文章从医学发展史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藏医脉诊“冲、甘、恰”是中医脉诊“寸、关、尺”的转音,是指腕部诊脉的3个部位。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桡动脉浅表探查脉象,以了解肌体气血盛衰的变化,判断病邪对脏腑的影响情况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在藏医和中医的诊断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关系,藏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有明显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谈两种不同医疗体系脉诊的不同之处,供同行探讨评论。  相似文献   

3.
藏医古籍整理研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藏医古籍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研究建设。本文将藏医古籍整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拟分为三个部分:藏医古籍文献收集平台、藏医古籍文献整理平台、藏医古籍文献信息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结合北京藏医院"十一五"藏医糖尿病重点专科建设小组制定的《藏医治疗吉尼萨克诊疗方案》,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尿诊是藏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诊断方法中堪称独树一帜.它的特点既能直接判断疾病,又能直接指导临床用药,也能做到在病人到不了医院或医生跟前的情况下,通过送来的尿液来判断疾病.因此,尿诊历来是藏医必不可少的简便、易行、有效的诊断手段.本文对藏医学的这种独特的尿诊方法进行了较具体而细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与藏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藏医《四部医典》、《八支精要释论》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7.
马存孝  张卓 《民族学刊》2020,11(6):42-47, 159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汉族流动人口向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促进了地区间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业活动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动内容,从业分布情况和特点,反映出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往和融入程度。民族地区汉族流动人口从业分布,是汉族流动人口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之间关系的折射,对于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Y县调研,了解汉族流动人口从业分布情况,深入分析汉族流动人口从业分布特点及其对民族关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藏医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字陀、元丹贡布撰写的《四部医典》(藏名《居悉》)阐释和发挥了《月王药诊》的基本内容,既有医学总论、人体生理构造,又举各类病例,介  相似文献   

9.
2006年西藏山南地区当许镇嘎塘蚌巴奇塔出土了一件古藏医写本,这是继敦煌藏医写本之后藏医文献考古又一重大发现。该写本是现存年代较早的藏医写本之一,对藏医史和文献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收录写本原文,疑难注释和全文汉译的基础上,对写本作了初步分析,包括概貌、词语特点、基本内容以及写本涉及的疾病和症候、药物和制剂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
黄福开 《中国藏学》2007,(3):120-123
本文在对藏医传统尿诊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藏医尿诊研究的价值与思路,认为藏医尿诊技术科学内涵丰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加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