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环境创造了人,人也创造了环境。人类从顺应自然、适应环境,走到征服自然、创造环境,既是进步又是退步。这进步标志着工业有新的发展,这进步标志着环境有些污染和破坏。安徽工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创造安徽好环境,首要问题就是要特别关注环境保护、治理和优化,即善待安徽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之所以对一部文学作品爱不释手,甚至百读不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具有美悦作用。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人类社会,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文学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品,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人类之所以需要它,正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了“文明”的流行含义和词义的渊源流变后 ,认为“文明”应该是指人类在争得自身解放过程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总成果 ,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 ,实际上就是人类关于思索和创造更好“保护人、尊重人”的方法与制度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马克思也曾指出:“这全部所谓历史不外是人类经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且,“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就是说,没有人的劳动也就没有人类自身;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是生产主体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不断地改造客体世界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社会实践史.美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以审美经验为中介来研究美、美感、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与一般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明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物质文明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  相似文献   

6.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人为环境,如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等。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着。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她可以改造、建设环境,相对环境而言,它又是环境的产物。人才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它的成长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种种习染和作用,每一个人的成长史都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社会烙印。一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是一部充满悖谬和两难选择的历史。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乃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环境挑战面前作出的一种回应。在人与环境的二元关系中,文化作为强大的中介物,总是体现着主体的价值和需要,使文化的世界成为一种意义的世界,可是,作为人类创造物的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之后,它又会反过来规定着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8.
本人认为,人类的感官与大脑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人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能感受美的感官。人类感官与高等动物有相近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人与动物最显著的一个差别是,动物从感官能得到至多是快感,而人类能得到美感。  相似文献   

9.
维柯的《新科学》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出发点 ,试图在人的原初时代寻找人类文化产生的根本动力 ,并竭力在信仰和理性之间挖掘人的创造力。人类创造的过程就是“共同意识”的诞生过程 ;早期人类用“以己度物”的诗性智慧进行创造 ,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语言生成的过程 ,对语言源起的说明就是对人类原初生存状况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0.
人要到达美的境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在美化自身、美化社会中求生存、求进步、求发展的奋斗与创造史。人类为创造美付出了极大代价。人对自身的美化表现在着力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发展,求得个体存在与社会规范、现实行为与历史规律的和谐一致,以此作为修善个人形象、净化个人情感、规范个人行为的基本内容,从而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人为了这一生活目标,总是自觉或不  相似文献   

11.
环境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人对自然改造、认识和价值的关系 ,是人如何对待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发展观的问题。环境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能力 ,特别是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环境问题“古就有之 ,于今为烈”。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传统发展观 ,及其在环境观念上的一系列误区 ,是现代环境问题产生的最深刻根源。以人为中心综合协调发展观的确立是当代人类走出环境困惑的关键 ,用新的发展观重新审视环境价值、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合理改造环境 ,将把人类未来引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历史.现代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前所未有的创造和创新.不创造即死亡已成为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恪守的铁的法则.因此,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人的资源中最宝贵的创造力资源,是企业创造力开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符号,作为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的存在,是人类约定俗成的对象指称,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创造成果.这样一种存在,也是一种意叉性和为我性的存在;它存在并产生于人类历史的一定关系之中.因此,就其哲学本质而言,符号就是人类在特定关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指称对象、表达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功能性和工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永恒而富有魅力的主题:创新 “创,始造之也。”(颜师右)“新,初次出现的。与‘旧’相对。”(《辞海》)创新,是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生命机制和内在动因。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一部不断创造的历史画卷。也正是创新,使人类社会充满无限生机和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环境伦理学所设定的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分析了环境伦理学以生命中心主义为前提、离开与人的关系孤立地考察非人类生命体的内在价值所导致的种种谬误,不同意其反人类中心主义、反人道主义的性质。作者认定人不仅和其他生命体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能动的,在改造环境中适应环境,必然对自然系统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因此当今人类为实现自身价值,在对环境自觉改造的同时要给这种“破坏”以有意识的补偿,人类就是在这种改造与补偿的双重过程中存在与发展,不断求得真善美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了人类存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方式的过程。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以为人服务。换句话说就是为人创造出能最优化使用的产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是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工作需要的“物”。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为人。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类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的重视。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提出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全球性的对环境艺术的普遍认可。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即环境艺术设计,是联结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环境的艺术化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和谐社会环境的有效手段,它必将和人类生活紧密结合。毋庸置疑,"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文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人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创造.有人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爱尔维修)这话不错,有一定的道理.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然而这些说法并不全面.人与环境全面地理解应该是:环境塑造人,人又创造环境,人创造的环境又塑造人,被环境塑造的人又创造环境,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其结果则是环境不断改善,人类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可以改造人。作为人类一项重要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始终贯穿于人的生产、生活当中。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思考当代设计,旨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语境里有更多人来关注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生态问题,使设计在世界趋同中更具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社会现象。教育的起源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和人类社会一同产生,一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教育,人类以自己的有意识的劳动积极地改造自然。逐渐地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