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撰书其父《武夷府君行状》和母《谭太孺人行状》为楷书墨迹,合装为一册,经折装,计五十二页、全文述德详尽,具见家世渊源,其笔画端严,为希世墨宝。两稿均为半页七行,行十四字,字大四分,生白宣纸书写,笔意绝美,书法秀丽,为王夫之楷书之上品。文章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癸亥岁船山六十五岁时撰写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岁七十一岁时手书。手稿的标题与正文相平,文后有自跋。《武夷府君行状》题下钅今有“观我生”朱文篆体长方印;跋后钅今有“武夷先生牧竖”白文篆体方印,此当是取太史公牛马之意,还钅…  相似文献   

2.
<正> 编辑同志: 本人是船山公第十一代裔孙,即贵刊载鹤仙茂才的孙子。今年二月,我问爸爸有没有船山公的书在家里,家父把仅存的《大行实录》拿给我。《大行实录》据《船山公年谱》载为“未见”,而贵刊1985年第2期《王夫之著作目录考》上载为《永历实录》,并注明:“同治《衡阳县志》在此书后注明:‘夫之自题为《大行录》’。”此处漏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公一岁九月初一日子时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峯王衙坪时武夷公年五十谭太孺人年四十有三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公二岁八月光宗即位诏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熹宗即位诏以是年七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大凌武夷公五十齿满杯盂凝冱七十自定稿庚申腊月一日寒雪有作注是为先征君弧辰闻之先慈云泰昌  相似文献   

4.
<正> 陵县县城城里有座古墓,墓前石碑高约二米,碑正文为“平原君基”四个大字,落款是: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孟夏,知陵县事浙湖沈瑊重立。墓碑既为重立,则此前当有平原君墓之石碑立此;另外,七十年代陵县修环城河从墓前通过,地下出土有一雕石卧虎,据此推断古墓属真古墓,非后人假托。墓主是谁?部分志书如《长河志》、《陵县县志》推断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公子赵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胜“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东武城《史记》正义注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2日,《新民 晚报》关于日本 人 在 安 徽 歙 县 为 我 民 族 败 类 王 直 修 墓立 碑 的 消 息 一 经 曝 光 , 立 即 引 起 了 举 国声 讨 :说 有 损 国 家 尊 严 、让 国 人 蒙 羞 的 有之 ,要 求 拆 墓 毁 碑 的 有 之 ,责 问 地 方 政 府的 有 之 , 谓 这 是 一 种 挑 衅 的 有 之 … … 似乎 此 举 真 得 成 了 “千 古 奇 事 ”— —日 本 —“友 人 ”和 安徽 地方 当 局太 离谱 了 。结果 ,墓 被两 位 大学 教师 给 砸了 。 其 实 ,国人 不 必为 此 大动 肝火 。王直的 千秋 功 罪历 史自 有 评说 。 要 …  相似文献   

6.
<正> 一《永历实录》是王夫之著作中有关史学方面的一种,共二十六卷,其中第十六卷已佚,实存二十五卷。它纪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即位至在昆明遇害,首尾共十六年(1647—1662)的史实。书名实录,但与封建时代官修的所谓某朝实录不同,它仍采用传统的纪传体,属于私家修史一类。然而也不同于一般野史。那些野史只是零星片断,东鳞西爪。王夫之的《永历实录》却叙述了永历一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在邵东县杨桥乡西顺村青燕组曾焕章先生家藏《邵阳太平六修族谱》中发现:王夫之为曾氏修谱撰的“谱序”和《太母申孺人七秩寿序》以及《寄曾芳书》诗一首,在已公开发表的船山著作中,均未收录。罗正钧纂的《船山师友记》第十二卷曾处士致文条中曾提及此两篇文章:“《曾氏族谱序》(《姜斋逸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甘肃)八三年六期载司俊、司俭所撰《“龙城飞将”之我见》一文,对“龙城”之解,颇具灼见,值得重视,兹不具论。唯于其中小有失实之处,略申鄙见如次。该文说:“少年时代,在家乡北乡五里铺路西口尚看到过《西凉武昭王李公讳嵩之神道碑》。”(按:“嵩”当为“暠”之误,该文所引数处均误。)按所说此处之碑,系李镜清之神道碑,而非李暠之神道碑罹登寮蠢罴?以其为清末拔贡生,故临洮人称之为李拔贡。民国初期在任相当于省议长职务时,惨遭军阀马福祥杀害,其墓在碑  相似文献   

9.
藿园先生葬其配欧阳孺人于蒸水之源,命子邠重趼垂涕,抱孺人子陈汝方之状授余而属之铭,以孺人与余为中表兄妹,习其家世与行谊为悉,宁不文也,凡无不实也。谨按欧阳氏自唐安福令讳万者,从渤海南迁,十六世至宋奉议大夫伋之子礼庭,迁于楚。其在衡者,为建乡之甲族。孺人曾祖考讳和,赠奉直大夫,妣杨太宜人:祖讳炳,万历丙子乡举,官思恩府同知,妣聂孺人;考讳瑾,崇祯癸酉乡举第一人,母陈氏,孝廉嘉策嫡长女。孺人年十四,归于文学陈君讳某,太常正卿前督学御史翰林庶吉士宗契之冢嗣也。太常公得文学君于暮年,未几薨。文学君又弱,家益落。  相似文献   

10.
<正>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历来评论很多,见仁见智。我们觉得,在众多的评论中,王夫之的见解较为深刻,是值得注意的。王夫之对诸葛亮作了这样的评价:蜀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先主殂,武侯秉政,务农殖谷,释吴怨以息民,然后天下粗安,蜀汉之祚,武侯延之也”(《读通鉴论》卷十。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见此书卷九、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们在洛阳市西郊的三山村,发现了《明显考大中大夫广西布政使司参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分巡苍梧道李公配显妣诰封恭人王氏暨庶母孙氏合葬墓志》一盆。据老乡说,这是在五十年代末,开凿秦岭泄洪渠时发现的。水渠正好穿过这一古墓,砖券的墓室已坍塌,墓被盗过,唯存有该志石。墓志盖为盝顶式,顶部篆书“明显考大中大夫参政李公显妣恭人王氏庶母孙氏合葬墓志”二十五字。志石长100.5厘米、宽99厘米,志文用楷书。由于志石在马路沟上当作桥板使用,多年来志文漫漶不清。但是仔细辨认还能看出大部分字样。撰书者为李士登的儿子李人珍、李人琦。志文反映了明末城市居民反税监斗争——万历二十七年“临清民变”的史实。墓主时为山东东昌知府,临清(清源)是其辖区,事变后他勇敢地为民请命。以下结合志文略作介绍。万历年间,由于接连用兵征战,以及营建宫殿,造成国库空虚,财政匮乏。统治者除了多方搜括外,对于经商者、手工业工匠、城市贫民的盘剥尤为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22日,《新民晚报》关于日本人在安徽歙县为我民族败类王直修墓立碑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举国声讨:说有损国家尊严、让国人蒙羞的有之,要求拆墓毁碑的有之,责问地方政府的有之。谓这是一种挑衅的有之……似乎此举真得成了“千古奇事”——日本“友人”和安徽地方当局太离谱了。结果,墓被两位大学教师给砸了。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王夫之伦理思想中,把“正志”、“务义”、“造命”,看作是人生最高价值的表现,是为人处世的言行准则。他自己按这个准则立言,也按这个准则行事;以此要求别人,也以此要求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也用这个准则加以评论。 1 “心之所期为者,志也”。这是王夫之对志的解释。志是人生所追求的有预定目标或理想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志向,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然而立什么志,则是人生的重要问题。王夫之认为要“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这里指的道,即他所说的“道之所在,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4.
陈琳墓考辨     
唐温庭筠有《过陈琳墓》诗,称“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不确。虽然,陈墓在邳志乘也有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魏陈琳墓在邳州界。”《咸丰邳州志》载:“陈琳墓,在旧城,见《元丰九域志》。”但现在旧城却无任何遗迹或有关传说。《邳州志》也未敢肯定,故在“陈琳墓在旧城”加上“今无考”的按语。清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亦曾提及此事。据《三国志·魏书》,陈琳为“广陵人”,《嘉靖维扬志》、《康熙宝应县志》和《乾隆盐城县志》均称为“广陵射阳人”,即今扬州宝应县射阳镇。此镇不仅为陈琳出生之地,亦为其埋骨之所。据《嘉靖维扬志·公…  相似文献   

15.
邬文玲 《中州学刊》2023,(5):139-145
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竹简《先令券书》1号简中的■字,以往释作“亥”“定”“仄”“昃”“今”“乞”诸字,皆未安。从字形、文例、文意来看,该字应释作“與”,读作“舆”,意指舆县。《先令券书》首句释文应改作“元始五年九月壬辰朔辛丑,與(舆)高都里朱夌,庐居新安里”。101号墓所在之地为汉代舆县都乡高都里,舆县城址当在附近不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张载和王夫之皆基于时代需要,在其“礼之本”论中内嵌天人合一结构。王夫之在承继张载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礼之所以具有自运而运天下的特性,就在于道为礼之本。二者所言之道皆分天道和人道。就天道而言,张载释《礼记》中“礼必本于大一”为太虚即礼之大一,王夫之释礼之大一为理无不涵、富有万殊而极乎纯者。就人道而言,二者皆由天与性的关系,主张礼本于天与礼出于人心是相贯通的,但张载言性是合两结构,以礼可持天地之性,王夫之则言一本然之性,礼通天道之理以治人情。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吴炳的死,历史上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王夫之的投降说。他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说“武冈陷,炳遂与承胤降,随孔有德至衡州。有德恒召与饮食,炳衰老,又南人,不习北味,执酥茶烧豚炙牛,不敢辞,强饱餐之,遂病痢死。”第二种是《粤事记》的自缢说。记中云“八月廿四日下午,清兵忽至武冈州南。守兵皆在城北,迅不及支,一战而败。合城上下斫北关弃釜飨而走。除帝驾,三  相似文献   

18.
金完颜希尹碑,全称为“大金故尚书左丞相金源郡贞宪王完颜公神道碑”。它是吉林省境内的三大金碑(大金得胜陀碑、完颜娄室碑与完颜希尹碑)之一,历来被中外学者所注目,但对完颜希尹碑的研究,远不如前二碑之盛。完颜希尹碑不仅是研究其家族的重要资料,而且对考订金朝史事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吉林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史志多有著录,中外学人迭有论列。但摩崖文聿迄今尚有阙疑,碑文诠释亦大相径庭。笔者近年几经考察,初获新见。兹将考订结果,披露如下: 补正的摩崖文字:第一碑阙文释读为“庙立”二字,题款释为“日甲兵李任记”六字。第二碑题款卅日应为廿日,下文残字,剥泐不清,似为“庚寅朔己酉立石”字样。总共补正摩崖文字十六个。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韩愈“谀墓”说法之由来谈起,以建国前后为分期,就多年来学界关于韩愈“谀墓”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认为肯定者多从刘叉之言及《平淮西碑》等引起的纠纷入手,断定韩愈因贪图钱财而作碑志文,逢迎权贵,虚美隐恶,谀墓明显.反对者则就史传所载与碑志所写人事进行对比,并联系韩愈的政治思想和文道精神,认为韩愈碑志文写法虽多变,但写权贵就事论事,扬善隐恶,并未谀墓.综合而言,学界关于韩愈“谀墓”的研究,虽取得不少成果,但多集中在探讨作文润笔和韩弘碑志等方面,局限于文本考证,宏观把握不足,研究视野尚需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