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以毕飞宇《玉米》三部曲中三位女性"贞洁观"的表现为对象,发现,三位女性前后"贞洁观"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男权主义的异化和权力的侵蚀。通过透视毕飞宇本人对"贞洁观"的思考,本文发现,毕飞宇本人"贞洁观"的思想症结是:一方面反对男权主义对女性"贞洁观"的异化、权力对"贞洁观"侵蚀,另一方面认为女性"贞洁观"应该依附于男权主义和权力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和毕飞宇的《玉米》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当中。两者均以女性人生为主要言说对象。对女性命运的书写表现了两位作家对现实的某种关注。前者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在“妇女解放”的呼声中农村劳动妇女的新貌,后者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对中国女性命运进行历史的反思。尽管他们都站在男性性别立场,但在不同审美观、女性观的规约下,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自认她在写作中会尝试回答一些道德观问题。《接骨师之女》是她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三代女性、两对母女”关系变迁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女性情感历程的宏伟画卷。女性主体失语、伦理关系失序,既是关怀伦理声音式微的表征,更是两种伦理观(公正伦理观与关怀伦理观)之紧张关系的表征。《接骨师之女》集中揭示了关怀伦理观的独特内涵,充分说明了关怀伦理观对于解决个体间冲突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有助于消解公正伦理观一统天下的认知格局。《接骨师之女》从文学的角度描绘了以“爱”为纽带实现“真”与“善”的统一这一根本伦理命题的现实可能性,并赋予“书写”、特别是女性“爱”的书写以特别的伦理意义,具有呼吁人们重视关怀伦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未的“大地三部曲”由《大地尽头》《熊的自白书》和《寻花》组成,通过书写从繁华都市到边陲古村的旅行经历,寄托作者的旅途感悟与情思,突出旅行的治愈功能。作品迎合了当代人迫切的心灵治愈需求,是“70后”女作家“治愈系”文学的代表。“大地三部曲”既是女性“在路上”的情感记录,又反映出现代人对生活意义和奋斗目标的反思。作品中自由独立的女性意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灵性的风景、充满古典意趣的文字,旨在抚慰现代人疲惫敏感的心灵,以优美的自然风景对抗异化的城市风景,以古典的慢生活改良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作为治愈系旅行文学的“大地三部曲”,折射出当代青年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的小说以“疼痛”作为其创作的母题。主要原因在于作家童年经历过的“文革”对作家的心理产生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家族史的断裂,更使得作家产生了一种漂浮感和没有故乡的疼痛感。毕飞宇没有沉溺于个人的痛苦之中,而是将个人的感受转化为对人本身的客观关照,把自己和他所关注的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力书写当世芸芸众生的“疼痛”,反映他们的不甘和时苦难命运的抗争。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以情欲对抗历史,以边缘反思为中心,为思考台湾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围绕珠三角的一个底层劳动群体,我开展了博士论文的研究与后期的修订工作。通过反思“选题目、找理论、做田野、造概念”的过程,试图全面自省《无相支配——代耕农及其底层世界》一书的关怀与症结。《无相支配——代耕农及其底层世界》尝试书写在“关系”这一分析框架之外的底层劳动者,以记录历史细流中的底层之音,却多少陷入了自制的概念茧房之中。但无论如何,民族志的调查方法是与底层劳动研究契合的。一方面,田野调查周期与劳动周期是契合的;另一方面,民族志方法与底层劳动研究的公共关怀也是契合的。作为知识转译载体的民族志,至少可以部分完成底层历史书写的使命,彰显时代的公共关怀。  相似文献   

9.
因男性对女性的长期权力统治,致使女性内在化了男性的意识形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男性统治的帮凶和走卒。美国著名女性主义者安德丽安·里奇用“强迫的异性爱”对此做了经典概括。毕飞宇小说《玉米》中的玉米便是这种典型:一方面男权意识已渗入她的意识深处,严重地并化和扭曲了她的性格,她是男权意识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她又自觉地接受男权意识,成为男权意识的帮凶和走卒。  相似文献   

10.
《梦当好处成乌有》《知在》《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张洁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代表,被誉为“玄幻三部曲”。3部作品一脉相承,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神秘主义叙事,包括设置奇异的“人”与“物”、书写离奇混沌的体验和安排“玄而又悬”的悬念与反转。张洁的神秘主义叙事来自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外文学资源的吸纳以及主动求变的创作追求。作品主题与技法的革新代表着她在创作上的突破,为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神秘书写增添独特一笔。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从题材的选择、书写方式、男女形象的塑造探析了毕飞宇关于女性意识的小说文本特点,可见,由于作家身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中,作家书写的女性意识所采用的话语模式,是一套纯粹的男权话语模式.作家描述的男女关系模式仍然是不平等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依然是主体与客体、中心与边缘、主流与支流、重要与次要的模式.他的书写显得那么保守和顽固,对女性的压抑、禁锢是他在维护男权中心文化道路上不得不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青衣》将嫦娥、青衣和筱燕秋这些处于不同时代却预示着女性相似命运的意象与人物融合在一起演绎出一曲女性生存的悲歌.掌握时代权力话语的“伟人”般的男性对女性有生杀予夺的影响力,他们有效地控制着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女性身体.而“药”和“黑色窟窿”的意象则隐喻着女性无从救赎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3.
在男权社会和男性历史书写的压抑之下,“私语”成为女性写作的重要特征。以“私语”的方式,女性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场域,这一场域与男性话语相隔绝,既有女性情感和欲望层面的隐私性,也有经济独立上的专属意味。而在中国,则情况特殊,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期,在一种“准战争”状态下,特殊的意识形态要求女性进入社会公共空间,承担与男性相同的社会职责,而弃绝私人领域,这给予女性书写以巨大的伤害。出于对近30年的女性空间遭受压制的反拨,私人写作应运而生。而后现代文化在中国发达地区的普及则导致女性书写由“私语”向“高歌”过渡。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令人瞩目,作者以冷静、细腻的笔法朴素地描绘女人生活,写女人的欲望、挣扎和女人之间的冲突,透过对女性心灵轨迹的剖析,关注女性生存空间对女性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作者反复书写"伤害"这一创作主题,同时执着地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并将其归究于深奥莫测的命运力量.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的系列中篇《玉米》、《玉秀》、《玉秧》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乡村的这三姊妹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女性痛楚,沉默而无望地挣扎在阴森压抑的父权阴影之下。玉米是父权伦理最后的悲情守护神;玉秀作为父权文化的欲望客体根本无法逃脱被消费被毁灭的天罗地网;玉秧虽然跻身"城里人"行列,但终究跳不出滋生权威人格的文化土壤,被吞噬乃是必然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一直致力于女性问题探索与写作的铁凝,在《笨花》中已经不是仅仅站在女性立场书写女性体验的女作家,而是用一种超越性别的中性写作,以更加温婉的语气为我们展现历史风云变化下一群平凡的乡土人物的选择,无论是对于具体历史事件的描写,还是对惨烈战争的表现,或是乡土人物的刻画,都融入到世俗烟火的情趣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到19号房》和《望断南飞雁》虽是身处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两位女性作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但两者都可以看做是书写女性"出走"的文本。这两个文本的女主人公的生活境遇和选择也惊人地相似。本文以解读这两个文本的共同主题出发,探讨不同时空和社会背景下广大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18.
《维莱特》中的女性书写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历来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恶魔”形象,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基于此,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探讨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绝笔长篇《维莱特》中的女性书写策略,以揭示身处男权社会的女作家夏洛蒂大胆地把女人当“人”来写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的《黑猫》不但紧扣作者短篇小说创作中一贯的"惊悚"主题,还蕴含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以聊聊几笔勾勒出的鲜活女性是一位美丽的,同时也是一位"无声"、"无心"和"无脑"的妻子。爱伦·坡对妻子的书写旨在揭示当时历史语境下的宗教文化和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摧残真相。同时,作者本身对女性的认识也决定着小说中的妻子角色塑造。从妻子角度看去,《黑猫》可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生活经历使薇拉·凯瑟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描写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的女性作家,在她的内布拉斯加系列拓荒小说《我的安东尼娅》中蕴含“平等,友爱”,“雌育意识”以及对男性“功利,话语权控制”的充盈扩张行为进行批判,体现了作家女性的生态敏锐度。 通过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安东尼娅生态自我的实现过程,确定以“诚实、互惠、关怀、友谊”为核心价值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正是“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