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中央政府基于当前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和复杂国际形势科学研判提出的全新概念,不仅具有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的深刻内涵,还具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此,围绕“在哪建”“谁来建”“如何建”三大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地点、主体和重心,捋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思路。研究发现当前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面临着要素资源约束、内生动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区域协同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在粮食作物生长中既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关系到粮食生产投入、产出乃至粮食安全,近年来,水关联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得到各界高度关注。本研究侧重于分析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难题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主要研究结论是,粮食生产因“水”面临的多重风险,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禀赋存在着时空不匹配、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产生冲击。因此构建粮食生产节水利用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粮食生产节水利用上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水资源有效利用保障“藏粮于地”的对策框架,包括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广节水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地理、资源禀赋、自然气候和生产技术等综合优势.粮食生产是湖北省不可或缺的农业组成部分,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4068.37千平方公顷,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53.84%,近年粮食收购量一直稳定在50亿公斤左右.作为中部重要粮仓,湖北省每年净调出粮食35亿公斤,不仅保障了全省的粮食需要,更为我国整体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持续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是保护粮农生产积极性乃至全国可持续粮食安全的根本路径,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视角下,以湖北省为例,对粮食主产省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展开分析,探讨粮食生产决策单元对现行粮食生产科学技术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并从中发现技术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该省粮食生产增长方式及其质量,对实现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增长转型具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伟大变革和实现“稳定”奇迹奠定了扎实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催生粮食产业新需求新供给新业态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急迫需要;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既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也是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托,更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在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种业发展、收益保障、生产主体、结构调整、非常规农业等方位发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在拓宽进口来源、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合作等方位发力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供应链韧性;在粮食储备轮换、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流通体系等方位发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经历了“奠定粮食制度基础”的建国初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探索粮食发展道路”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掀开粮食崭新篇章”与“践行粮食安全承诺”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粮食是生存保障与发展根本,要始终将其放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总结党领导下当代中国粮食工作的经验,对于今天探索我国粮食发展规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蓝色粮仓”理论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研究我国海洋食物生产体系的有关问题,是“蓝色粮仓”理论研究的主线。本文从“蓝色粮仓”的资源基础、分析框架和理论发展等多个层面对“蓝色粮仓”理论研究的国内外概况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研究在海洋食物供给潜力分析、海洋食物生产体系的发展方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海洋水产品的研究框架、海洋渔业的研究视野和海洋水产品的生产支撑要素及外部环境分析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未来研究可在“蓝色粮仓”理论体系构建、发展潜力评估、产业与空间规划、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新时代草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草学学科建设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三个界面”理论在草学学科发展中具有统领性作用,基于“三个界面”理论“界”的内涵与“界面”耦合过程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中的作用分析,构建了草学专业人才“三学四过程”的知识体系和道德素质培养体系,阐释了该体系生态生产兼顾、第一性生产和第二性生产兼具的特征,以及专业素质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责任结合的特点,为促进草学学科建设,培养草业创新人才,推进草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应当把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纳入广义的粮食安全战略范畴,通过建设“海上粮仓”来拓展国民食物来源,辅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法》为主,明文规定地理标志权,辅之以海洋基本法,全方位保护海洋生物地理标志,更好地对海洋生物进行养护,推进“海上粮仓”的品牌建设。未来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因应“海上粮仓”特色,登记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起点要重点解决申报准备、登记主管部门选定、初审、审核批准等问题,使用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核心要注意地理标志的使用协议、使用限制等问题,救济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保障则应构建综合性的责任追究体系并引入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具备的条件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发挥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市场在粮食生产和流通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起补充和调控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减轻财政负担,提高企业效益,实现粮食产业的稳健发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实现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7.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