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城市治理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城市观是其理论基石,中华传统城市治理智慧是其文化源泉,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城市治理经验是其历史依据,新时代以来城市治理的现实境遇是其实践基础。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从城市治理理念、治理原则、治理要义和治理手段等四个维度深入阐释了新时代城市治理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科学描绘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的宏伟蓝图,深刻解析了如何彰显城市特色风貌的关键问题,系统回答了怎样进行城市建设的重大命题。从实践指引来看,要立足“核心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宗旨;立足“龙头论”,科学编制“以宜居为标准”的城市治理规划;立足“全周期管理论”,高效实施“以三化为主线”的城市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和准确研判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现实问题,通过系列讲话和重要论述,从高等教育目的论、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方针论、高等教育领导论、高等教育公平正义论和高校教师观等多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具有鲜明实践指向的高等教育理论,堪称"习近平新时代高等教育观"。习近平新时代高等教育观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走向成熟、走向定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观形成,既源于习近平自身的独特品质、丰富的理政经验,也源于国内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全球文化竞争的新态势客观环境,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化观,与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观包括目标论、方向论、理论建设论、价值引领论、道德建设论、文艺工作论、全面发展论和开放发展论等丰富内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观凸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是一脉相承的,同时随着时代任务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党性观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性观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的新实践,明确了当前阶段党性和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关键环节,形成了自身较为系统、独特的党性观。习近平党性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当代创新的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丰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方法论,深化了对“党性人民性统一论”的认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贯通,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  相似文献   

6.
政治监督是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中提出的崭新命题。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党百年来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历史借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坚持人民至上、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投向当代青年,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生成逻辑筑基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教育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蕴含着丰富的逻辑要义,深刻阐明了"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导向、"靠谁培养人"的机制导向以及"培养什么人"的本质导向。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指明了现实进路,要求当代青年务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完整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转化、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是其生成逻辑;以战略地位论、价值目标论、根本原则论、内容体系论为整体布局,构建出严密的结构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构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答卷、标定新时代青年成长奋斗的新方向是其价值逻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遵循。系统分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精髓要义,对于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知行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内涵,是新时代“两个结合”的彰显。习近平知行观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以学思践悟为基本内容,以问题导向为时代内涵。不断挖掘习近平知行观的科学内涵,探索践行习近平知行观的路径与方法对新时代推动个人道德养成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应着重从理论、历史、价值和实践等四个维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从理论维度看,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历史维度看,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从价值维度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践维度看,是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理论上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基本逻辑体系,阐释了其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核心要义包括:对党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是发自内心的、自觉主动的;是具体的、实践的;是拥戴和捍卫、服从和执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度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实践路径是: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对党忠诚的政党伦理;加强政治历练,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强化责任使命,诠释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加强忠诚教育,夯实对党忠诚的政治意识;严守纪律规矩,强化对党忠诚的规范约束。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是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逻辑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发展的结果,它立足于中国新时代,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何做”“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可以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角度来梳理,探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有何用”“如何用”的基本观点。其中“认识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起源、前提、精髓、特征等的认识,“价值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等的认识,“实践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实践等的认识。以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有利于克服各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论调和观点,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的核心要义是人民性,为巩固党的执政提供根基;革命性,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纯洁性,提高了党拒腐防变能力。同时,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论述有着本身的生成逻辑,包含党领导和执政相关阐述的理论逻辑、不同时期建设蕴涵的历史逻辑、实践需要与自身建设提升的现实逻辑。习近平关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论述构建的实践路径,不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新内涵,也为党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是贯穿党百年政治实践的价值关怀。党从争取人民解放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生动演绎了人民至上观的党史逻辑。人民至上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创新发展,超越了以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等一切旧式人民理论的思维桎梏,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江山论”“人民情怀论”“人民利益论”与“人民中心论”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至上观的时代要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赶考”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领导伟大事业所面临的一项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表达呈现出领导话语、制度话语和建构性话语的演进特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应对“赶考命题”的精神原点。只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争取战略主动,把握“赶考”的破题先手;感悟思想伟力,亮出“赶考”的看家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赶考”的重大原则;深入自我革命,鼓足“赶考”的勇气底气,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赶考”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作为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来看,“赶考”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继承并不断深化了“赶考”精神这个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对比来看,“赶考”精神折射出中西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差异,进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积累的历史性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呈现出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互嵌共变的逻辑特征。深究其中原因,党的百年奋斗轨迹与呈现出的逻辑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至上”“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等多维动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从价值逻辑来看,“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国家事业和改革实践坚持“人民性”在新时代的表达形式。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之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制度密码,既对当下现实问题进行了回答,也为建设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之治”植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土壤,是对中国国家治理进行解读与分析的原创性理论范式,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哲学自觉是一个政党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 “存在论” 自觉是哲学自觉的思想前提。 中 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 就注重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并逐步构筑起自己的 “存在 论” 基础。 马克思通过 “存在论” 革命开启了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的新的哲学范式; 中国共产 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认识工具,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哲学自 觉;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血脉, 承袭了一百多年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传统, 不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当代实践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进一步增强 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存在论” 自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逻辑理路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健康的论述是其理论基石,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健康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其历史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健康智慧是其文化基因,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发展是其现实基础。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从“全方位”“全周期”“公平可及”3个维度对新时代“人民健康”进行了深度阐释。从实践路径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实践导向,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治理效能。从时代价值上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质,助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进程,并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