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消费者对于时尚的追求从共性美向个性化转变,这些多元化的特点使人们希望通过服饰为自己打造个性标签。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出现了‘叛逆-解构’、‘模糊-戏谑’和‘混合-拼贴’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以表达人们对于自我、独立、个性及精神文化的追求。”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服装设计也出现设计师们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了基本功能的需求;快时尚的消费模式消费了物善其用的设计伦理;刻意强调“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造成产品的过度设计。由此,“在设计发展过程中,服装设计也已经从当初追求各种形式创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语数字     
“‘至尊’、‘豪宅’、‘奢侈’、‘顶级享受’等广告字眼严重影响首都的和谐氛围。”——王岐山在北京市“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问题研讨会”上如是说。“从刘永红案是否可以看出另一方面的问题,刘为何不去冒充企业工人,偏要冒充记者?这是否反映出记者是不是有一定的‘特权’?假记者都能做如此大的‘事’,真记者又该如何做呢?”——冒充《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行骗的刘永红被判无期徒刑后,有网友这样留言。  相似文献   

3.
来信     
“新‘学而优则仕’少了精英报国的追求,多了工作稳定的考量。相当一部分精英人群在追求保守和稳定,而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应该推崇自由、创新甚至冒险,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务员热’的集体‘非理性’后果,值得我们深思国人生存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4.
非常声音     
“它肯定比‘猪坚强’还厉害,应该叫‘猪刚强’。” ——四川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的一头猪在废墟中被埋了56天后获救,被人们戏称为“猪坚强”。而汶川县映秀镇的刘新明在地震49天后发现自家被压在废墟下的一头猪竟然还活着!  相似文献   

5.
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讨——与王宁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费与认同》(王宁 ,2 0 0 1 ,以下简称《消费》)一文中 ,王宁老师对消费社会学的分析框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对消费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做了简明扼要的回顾 ,指出当代西方的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三个主要板块 ,第一板块的研究范式① 是消费的行为 ,第二板块的研究范式是消费的生产 ,第三板块的研究范式是消费的文化 ;认为 ,“消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在这三个范式之间建立某种逻辑的、概念的联系” ,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目的在于推进“微观范式之间的联系 ,即‘消费的行为’与‘消费的文化’这两个研究范式的联系” ,“…  相似文献   

6.
害羞的原因神经科医生间一位年轻的女学者:“小姐,您到底梦见什么了呢?”“大夫,我梦见我在大街上奔跑,除了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之外,身上什么也没穿呗!”‘那么,您害羞了吧?’‘是的,大夫,我害羞了,因力草帽大破了。’○买黄油一个小男孩走进杂货店.他对店老板说:‘老板,我要买一磅与上次买的一模一样的黄油,我妈妈说如果不一样的话,我就不买了。’‘我店的黄油比上一次好得多,人们都赞不绝口。’杂货店的老板吹嘘说。“那,我就不买了。”小男孩说,“因为父亲的亲戚来我家吃饭,而我妈妈不喜欢他们下次再来。”○谁服安…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菲尔普斯之所以赢得敬重。不是因为他身上披着美国星条旗,而是人们从他的游泳速度中感受到一个‘人’的超越精神。而刘翔的放弃,也应获得世人的理解,因为赛场上的他首先并不是一个寄托爱国热情的符号,而应是懂得爱护自己、追求健康的‘人’。正是对个体的关注。才造就了现代奥林匹克最自然、最有精神力度的阐发。”  相似文献   

8.
网摘     
“世博会是上海的盛会也是世界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融洽地聚集在同—片蓝天下,共同完成这件美妙而又错综复杂的‘工程’,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与‘非志愿者’,只要心怀良知与责任,大家都可成为‘志愿者'……我想说,是纯朴而善良的人们,是鲜活而美丽的生活,让这个城市更美好。” ——一名上海世博志愿者马莉在博客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文化与经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语言也在交际中不断变化。当前,一些新潮时皑的“语汇”流行于神州各地.如某某“下海’了、“哇!真潇洒!”“瞧!那‘大款’真气派!”等等。以迎合了人们的尚新、尚洋、尚雅的心理,使得各阶层人士都能作为交际工具而普遍使用。真可谓:新潮语汇大涌串.精言妙语多套率。“赚钱有道”与“智力取材”现代社会充满了矛盾、冲突、竞争、压力,每个人都会有危机感和压力感。大学生们面对万花筒般变幻莫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回答是:’‘勇敢地迎接挑战,百折不回”,’‘事事我都抗争,成败不必在我,一…  相似文献   

10.
李剑华的《奢侈生活之社会学的观察》一文,发表于《社会学刊》第2卷第4期(1931年)。作者认为奢侈生活的标准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其定义应是:“奢侈生活,是不适当的,不必要的享乐的消费生活,而且这消费生活,是超过了其时其地一般社会生活的水准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来。”——温家宝总理访问湖南大学时,借孔子《论语》鼓励大学生找工作要锲而不合。  相似文献   

12.
余玮 《老人世界》2011,(11):9-11
追求“细节”的军旅作家追求“细节”的军旅作家张正隆认定:“写报告文学和写小说不一样,因为写小说需要有生活,积累了很多的生活就可以在家里虚构,但是报告文学是需要确有其事、确有其人,不能因为要泻染气氛,晴天说下雨,那是不可以的。我拿起笔绝不想‘忽悠读者’。”1945年农历九月十六,张正隆出生在辽宁本溪一个铁道工人家庭。父母为人诚恳、友善,给张正隆的创作与人生影响很大。“童年,我的父亲就对我说:弯着做活,直着做人,有毒的不吃,违法的不做,穷死不偷盗。这些话,对我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西方国家的消费市场萎顿,许多奢侈品公司开始为中国量身定做产品。过去两年中国的消费开支每年增长15%,其中汽车和电视销量全球第一,电脑销量排名第二。其他消费产品的增长也表现惊人,珠宝是25%.化妆品是20%,高端手机是50%。中国消费者现在不再满足于在纽约或是巴黎大量采购批量生产的LV包了,“他们现在希望为中国人‘量身定做’奢侈商品”。  相似文献   

14.
俗称的“美人鱼”表演就是花样潜水表演——戴着一个面具、一根呼吸管,穿着一件漂亮的“美人鱼”衣服,每8分钟一次或与群鱼嬉戏,或拽住大鲨同游……但这种表演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太平洋海底世界经理储光明说:“能在海洋馆里进行花样潜水,尤其是‘美人鱼’表演的,全国不超过40人。因为做‘美人鱼’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当飞行员还难。”今年22岁的刘晶,就是一条“美人鱼”,一个与凶猛的鲨鱼在海水里嬉戏的秀丽纤弱的女孩……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关于奢侈品与奢侈消费的话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驾临”上海,7000富翁3天花掉2个亿;中国游客全球“血拼”(shopping),平均每人花费987美元,跃居世界首位等报道,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的报告,更是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到了“奢侈消费”上。该报告称,中国目前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在1000万~1300万之间,有能力购买的则为1.75亿;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奢侈品市场12%的份额,紧随日本、美国之后,坐上了第三把“交椅…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中学老师在讲解文言虚词“而”字时,对学生说:“这个‘而’字有很多意思,是个多义常用词,不可以随便滥用。”第二天,一个学生写作文,一连错用了许多“而”字,老师很生气,便在作文本上批道:该而不而,不该而而而,而今而后,应而便而,不应而不而。学生看了这段批语,不懂什么意思,忿忿不平地说:“老师一连用了那么多的‘而’字,就是不叫我们用。”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差生”叫作后进生。这样有利于尊重学生,促其自尊,自信。转化“后进生”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初中阶段,数学后进生更是多之又多,如何去转化他们,  相似文献   

18.
红伶 《女性大世界》2005,(9):146-146
这几年来,“中产阶级”,一直是文化媒体出现频率极高的词。从初期的“中国存不存在‘中产阶级’”到“在中国年薪达到多少万,才能归入‘中产’”,显然,人们已经无法漠视这样一个占据相当数量族群的“兴起”,对其的注意力也从“中产”的划分标准更多地转移到“中产”特有的阶层文化与文化心理上来,也就是说,社会的关注点已经从物质的中产逐渐转向了精神的中产。  相似文献   

19.
大四塔中人     
老天连着阴了十几天,然后开始下雨,秋天的雨和春天的雨奇特的相似,而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一直下一直下,我开始想家,想高原秋天蓝到发紫的天空以及凛冽的风,但我仍然希望能留在空气污染达到二级的北京,等待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的机会。 ‘你是在逃避现实逃避成长逃避责任。” “没有目标,所以只好继续读书,再花三年时间让自己长大!” “多么奢侈的成长,时间就是金钱呢……” 我们这一届人似乎格外的不知道想做什么,可我总觉得是应该知道的。从很小起已被无数次问过:长大想干什么?小时候好像是知道的,等真的长大了,反而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不闻其香     
《女性天地》2013,(3):51-51
“这本书的标题‘诱惑人而又‘充满神秘色彩’,小说在充满‘幻想’,‘令人惊异’的同时,又‘令人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