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实践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实践为切近的思考平台。缺乏科学意识的文化实践,对社会发展来说等于无。“无意识”的文化实践实际上“有意识”地展开人文诉求,追问当前价值如何走向未来价值,并将当代发展理论的科学尺度引进文化实践。无论从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内蕴、文化实践的科学发展视野,还是从文化—科学的生成视界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实践的视界融合都当然地确立了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2.
品牌社群的建立与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参与品牌社群消费者对品牌的热爱或崇拜,另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因品牌社群影响力的扩大而参与到属于自己的品牌社群中.分别对消费者与企业参与品牌社群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消费者对信息价值诉求,心理价值诉求和物质价值诉求是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驱动品牌社群发展的因素;企业的营销动机、产品或服务创新动机以及获取信息动机是品牌企业参与品牌社群、驱动品牌社群发展的因素.通过对品牌社群建立和发展驱动因素的分析,初步探析品牌社群初期形成路径以及演变成消费者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品牌社群类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消解中,海德格尔把现代科学技术看作是西方哲学的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也是对传统西方哲学视界的批判。对一种不同于形而上学视界的新的思的视界的寻求,使古老的东方思想进入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界。但后现代主义哲学仍难以超出西方哲学的视界,它对东方思想的引用和诠释,仍是从个人自由主义的纯粹理论态度出发的。古典东方思想是“心性之学”,它力求通过心灵的修养来获得秩序良好的社会或心灵的安顿。只有以仁爱之心、慈悲之心体悟宇宙和生命,才能进入东方思想的视界。  相似文献   

4.
从理解的历史性看翻译无定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末中国的文学翻译伊始,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文学名著的重译现象层出不穷。对于文学名著是否该重译,众说纷纭,言人人殊,其论争的焦点实为名著重译有无定本。根据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著名原则——理解的历史性,不难看出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译本正是理解的历史性所造就的产物。由于历史赋予了不同的译者不同的"视界"和创造力,一个译本的出现正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诉求,是时代创造的一个新视界。因而文学名著翻译中唯一的定本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析取了产品品质、终端表现、品牌形象、便利和包装与价格五个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选择影响因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得到了形象型消费者、功能型消费者、经济便利型消费者、冲动型消费者和稳健型消费者五个消费者细分市场。研究表明,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构建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才能在消费者进行企业品牌选择的过程中胜出,以突破区域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哲学视界是任何哲学创立的思维方式,它的转换更是任何哲学创新的思想前提。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三重视界的转换及其"融合"中实现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获得其现代形式,即从"知识论"到"存在论"的视界转换、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视界转换、从"自然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视界转换。应当说,"存在论"的追究、"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的"三重视界融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思维方式,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彻底断绝了历史唯心主义,创立了以"社会存在论"为理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学理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本真规定与发展线索对理解形而上学的内蕴与旨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基于人的本性与形而上学的一体性关联 ,从新的维度与层面揭示形而上学的内蕴及其阶段性的内在差异 ,以求说明形而上学作为人的本性的哲学表达方式体现为互为相连的不同理论存在样式 ,即“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 ,以及“视界”的形而上学。从现代视界中理解形而上学可以昭显哲学与人的本性内在联系 ,从而为确立与时代精神旨趣相吻合的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提供支撑性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误读的合理性与不可避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交流都是由自身特定视界出发去理会和梳理他者的,对每一种文化而言,都具有被特定视界关注和整合的趋势。文化误读往往被认为是文化交流中的壁垒,是交流学、翻译学批评的对象。本文从文化哲学、现代释义学视野阐述由于前见与视界问题的存在,误读存在与文化融合的合理性。并以梭罗创造性理解中国典籍为个案,分析论证出误读实际上是带入性理解。因此,面对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只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更要以开放的态度寻求中西文化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伽达墨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尧斯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的“偏见”、“视界融合”、“效果历史”等概念以其全新的视角反驳了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近、现代的一般解释学的观点 ,为尧斯提供了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史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对人的心理或行为的分析有文化和进化两种视界。前者从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的心理或行为加以解释和说明,而后者则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人的心理或行为加以阐释和说明。它们都只是对人的部分心理或行为作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这两个视界尽管差异很大,但不是截然对立、互不相容的,它们对心理和行为的分析具有互补性。把它们整合起来,可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