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眉目,“眉眼盈盈”能给人清新脱俗之感,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美化文章标题,不少老师已提炼不少妙法,但我以为,年年岁岁“话”相似,美化文章标题之文,依然有文章可做。下列美化文章标题之法,你不妨一用。  相似文献   

2.
一、语言准确凝炼,题文相符标题要语意明确,文字通顺,要服从、反映、概括和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切忌题不对文,题文不符,更不能含糊不清甚至产生歧义。如(留恋的思情},思清指的是什么?是“思念之情”还是“思想感情”?这不仅对青年学生,恐怕成年人理解起来也颇费心神了。还有,在一个市级晚报上,发表一篇题为(火葬女工让人难忘)的文章。咋一看触目惊心,吓人一跳,读完文章才松I一口气,原来是赞扬殡仪馆一位女工服务周到,对遗属体贴入微。这样的标题且不说会让人误解,这种称呼对殡仪馆的工人是否尊重呢?标题要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章的标题,正是这“居要”的“片言”,全篇之“警策”。有人把标题比成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见全文内容;有人把标题比做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心灵的窗户”,可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感情;还有人把标题比作文章的“高峰”,登上高峰,可以鸟瞰文章的结构脉络。因此,对学生讲解文题与指导这方面的练习,就是做“擦窗”、“明目”、“登峰”的工作,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提高学生分析、概括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大有裨益。我们经常采用的文章标题的讲解与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中,在讲析文章时,应注意文题、内容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三者在成功的散文中,是互相依存又各具特色的。 对文题,我们是这样认识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名字,这就是文题,或者叫做标题。文题种类很多,但都是作者立场、观点和对事物认识的程度的反映。文题对吸引读者看文章,帮助读者理解文章,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标题作为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传递作品丰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窗口。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简洁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更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6.
拟题方法谈     
著名散文家秦牧在《车窗文学欣赏》中写道:“……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常写文章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想出了一个好标题,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往往也就随之而定。所谓“秧好半年禾,题好半篇文”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好像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为我们自拟题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在考试作文中很多同学图省事,把“话题”用做“文题”,造成“千篇一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得分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拟题的能力,要按照作文题目的要求,根据生活的体验,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采用恰当的方法,认真拟题,让它照亮读者的眼睛,点燃读者的阅读激情。那么,怎样为自己的文章打造一个靓丽的标题呢?一、扩充“话题”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  相似文献   

8.
本文告诫我们:人生到处都有新的起点,一定要抓住这些契机创造出精彩亮丽的开端。主旨深刻,引人深思。文章以第二人称行文,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内容丰实而入情入理,娓娓道来,推心置腹,比较有亲和力;语言流畅、隽永,而又魅力四射;整句和散句错落有致,比喻、引用、排比、仿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与可读性。标题寓指“好的开头”,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掀起盖头,在你的眼里一定是亮丽和美好——你的新娘!的确,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情融其中。换一个地方学习,换一个单位工作,你肯定会忘掉过去的快乐和…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题或框定内容,或点明主旨,或显示线索,或蕴含象征,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文题,生动醒目,富有文采,紧扣内容,蕴含哲理,使文章成功了一半。而高中语文名篇,文题具有典范性,可为学生作文拟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现已被选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这篇作品的题目,一些有关的语文教学参考材料,都没有当做问题来谈,教师们对它的理解不大一致:有人说: “荷塘月色”应该理解为“荷塘和月色”,理由是写了荷塘又写了月色;有人说:“荷塘月色”应该理解为“荷塘的月色”,理由是写月色没有离开荷塘。大家都意识到:文题是表示文章内容的词句,它同文章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一篇好文章必须紧扣文题。凶此,准确地理解文题,关系到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活实践证明,阅读报纸有一条常规,即“看报先看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是阅报时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内容,办报需要制作精彩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标题淡而无味,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读者怎么会再去阅读新闻的具体内容呢?特别是在信息传量激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靓丽的标题能够彰显出文章的个性,犹如一位妙龄的女子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使文章顾盼神飞。我们看《南方周末》这样的大报,很容易发现其文章标题特别惹眼,文化类的底蕴深厚,评论类的一针见血,新闻类的独具慧眼……总之,不出彩不成题。题目是读者翻看报纸第一眼看到的,难怪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人,都说过要重视标题的作用与价值,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在标题上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题好一半文”,此言颇有见地.优秀的标题在一篇新闻中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以有人干脆称标题制作为“点睛”的艺术.好的新闻标题是名姝之“善眸”.能令受众一见钟情;它是“向导”,能引导受众选择新闻信息;它是“网之纲”,能有助于受众阅读理解新闻内容.那么,新闻标题怎样才能打动受众的心,引起受众的兴趣,令其一旦触目即难舍难分呢?我认为可以视受众心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下文,将从受众的注意、情感、需要与兴趣等几方面谈谈制作标题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意中之物与意中之文《文赋》小序中,陆机提出了“物”、“意’、“文’三个重要概念。关于三者的解释,较早,清人方廷珪是这样说的:“意,文之意;称,似也;物,即所赋之物;文,词也。”①按方氏的看法,这里的意,即文章的内容;物,即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是文章中言词,即形式要素。由此,“物”、“意”、“文”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文章学是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作家修养论、认题立意论、结构论、行文论、文章风格论与文道观等几个方面组成。受其理学家身份的影响,他的文章学与古文家的理论明显不同,带有鲜明的理学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作家修养与心性论相联系,强调作家只有通过心性涵养来提高自己修养,才能创作出平易自然之文;二是为了文章所言之义理切于日用,强调创作平易自然的文章;三是将明理与文章写作联系起来,认为道是根本,文是枝叶,根于义理而创作的文章必然词气高妙。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题目便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起着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吸引读者的独特作用。好的题目与文章的主题、体裁和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题好文一半”,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看出文章水平的高低.有经验的甚至可以通过标题探测出作者在扣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水平,并由此推测出作者写作功底的深浅来。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记报先旺里,该根究该题。”该看刘文事的标题很为关注。文章也抚育“投题一半文”国美音,可见写8标题是关乎又空质量的大事.尤真是到些自种新闻传媒体的标题,虽然文字永远不会得当,倡在广大受众对真解读过程团所起的提纲契颔、点三成荣、画龙点清的更要作用,主然R能变视而不回影视。因而,拟制投新闻标题出是新闻撰写春不可改块构,区最需不断探索和广泛研究羽理克课题利军作是z切。张冠盖、按建华奢《新园标题约Z术》日语又主版社1998罩95出版。这是就新闻写作由标题这一个小题目伉取的大文亘,竟成一新275它胡写着.可以…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将文学文本置于与其它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极大地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文章以互文理论为基点,发掘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与《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以及他人剧作等前文本之间的互文关联。互文视角下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具有作为行文主线、揭示中心思想、重塑经典人物以及渲染作品气氛等作用,所以说萧伯纳不愧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出的缘由文间的标题尽管仅占全部文字量的极少极少部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笔,随心所欲拟个标题肯定是文章的败笔。郭沫若先生曾说过:题是人的额,目是人的眼睛。看人先看人的眼睛,读文章或书必须先看题目。俗语说:题好文一半。从文学大师、领袖导师到较有文笔的撰稿人,撰书作文,无不在标题的拟制上下一番功夫,力求在标题上先声夺人,《药》、《荷塘月色》、《子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别了,司徒雷登》都是标题中的佳作。翻开报刊,令人叫绝的标题屡见不鲜,如《天气预报从哪里来,请看气象部…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千字文使日趋衰弱的桐城派回光返照,并由此“中兴”,而名声大振。行文表达创建湘乡派的“心声”,企图重振桐城文雄风。顺应时代剧变的需要,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文学理论,注入“经国济民”现实内容,以桐城文章来倡导洋务,铸就湘乡派卫道成仁的军魂,使文学发挥其社会功能。全文颇得桐城派作文之精髓,亦体现曾氏为文“气盛”的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