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2.
彭彭非常活跃,吃饭时总是围着饭桌跑来跑去,他奶奶就在后面追着喂.一个多小时过去,饭还没吃下半碗.彭彭爸妈觉得这种习惯不太好,哄也哄过,骂也骂过,甚至还打了不少次,但有奶奶护着,他一点儿也不怕.医生了解彭彭的情况后,建议孩子父母多跟奶奶沟通,并告诫单纯粗暴地打骂孩子会造成小孩情绪不佳,肝气不舒,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加重厌食.  相似文献   

3.
当我拿到新居的钥匙开门时,一下惊呆了。因为他——我的前夫也正开门。我们同走一个楼梯,门对门。 世界无比之大,又无比之小。10年前,我们分道扬镳,10年后,竟成了邻居。命运真是会捉弄人。在掌握了各自的生活规律后我们尽量避免碰面,但要命的是,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竟成了同班同学。自然,我的先生和他的太太,也成了熟人。 有一次,他孩子到我家玩,快到吃饭时,他大声地在自己家里喊孩子回家。他太太从外面回来碰上了,  相似文献   

4.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发挥其长处,逐步培养他的自我意识、独立性以及挑战意识等。 外向型孩子VS内向型孩子 外向型孩子 很容易把自己所思所想直接表现出来,一般比较合群,但有时会比较急躁。 如何培养 1.给他提出难度更高一点的任务,多鼓励,帮助他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多让他与同伴相处。  相似文献   

5.
1.转移法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千 万不可对着干,否则只会让他越来越犟。 可假装不知道,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开,等 他情绪好转后,跟他讲清道理。 2.自控法孩子任性哭闹,尤其是 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站在柜台前不肯 离开时,不可心软依从,这样会助长孩子 的任性。这时可不予理睬,让他感到哭闹  相似文献   

6.
杰克·坎菲尔德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一次他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与他的女儿有关:有一次,他和妻子、女儿一起出去吃饭.  相似文献   

7.
金海哨 《中文信息》2022,(2):161-163
中国有句名言:"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孩子时,同样可以加以借鉴.现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的孩子,让孩子学这学那,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比别的孩子优秀,以后的机会就会更多,其实这种观念并不正确,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也是很多家长没有看清楚的一点,对孩...  相似文献   

8.
正2岁半的叮当最近不那么乖了。无论让她干什么,她都噘起小嘴巴说"不",比如妈妈叫"宝宝吃饭啦",她会说"宝宝不吃饭,就不吃饭"!让人一肚子气又无可奈何。面对喜欢说"不"的宝宝,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呢?说"不"预示着成长原本温顺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调皮、不听话,这是因为宝宝的第一个反抗期来临了。这种现象一般在2岁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9.
在儿子刚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发现儿子很好动,几乎不会安安稳稳地坐着,哪怕是吃饭的时候,他都会小屁股一扭一扭地这跑跑,那转转.听别人说,现在不少孩子有多动症,我心里就隐隐地担忧.家里人都说:不要紧,小孩喜欢动是好事,真的一天到晚傻坐在那,你还不更担心? 后来,儿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不断地投诉,我心里的担心成了事实.老师说儿子不守规矩,从来不好好排队,到处走动,上课时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叫我好好管教他.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问我:"怎么办?孩子都快被手机(或电脑)拐走了。"家长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很普遍。你的家里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正在和孩子聊天,别管你们聊的话题多严肃,聊得多起劲,只要手机铃声一响,孩子就会"噌"地跳起来,跑去看手机,把你一个人晾在原地。再如,孩子每天都"黏"在手机上,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的时候也看。家长要是看不惯,让他关掉手机,孩子立刻不高兴,甚至翻脸吵架。  相似文献   

11.
楼梓杉 《家庭科技》2013,(11):24-24
周末去朋友家,发现朋友家的书桌上摆放着几张纸,上面一条条罗列着一些内容。细看下来,得知是朋友写给自己孩子的。里面的内容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有"考场谨记:寸土必争,分秒必争"字样的语句;还有诸如五讲四美之类的内容。饭桌上,朋友的孩子没吃几口就溜走了。他随手拿起茶几上我带去的零食,边吃边看电视。朋友喊他过来吃饭,他反驳道,这不是正吃着吗?一句话搞得我们哭笑不得。最后他吃他的,我们吃我们的。  相似文献   

12.
正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当患了肠炎之后,往往会疼痛难忍。那么,该如何预防肠炎呢?细嚼慢咽很多人习惯了吃饭时大快朵颐,总是慢不下来,认为自己吃饭很有效率,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更容易导致肠炎。吃饭时必须细嚼慢咽,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肠胃黏膜的刺激。节律性饮食很多上班族吃饭几乎都不按照科学的饮食规律进行,总是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吃,这样  相似文献   

13.
孩子初次被送入幼儿园时,有的会抱住父母大哭大闹,不肯留在幼儿园;有的不吃饭、不睡觉,不理会老师和小伙伴,甚至抓头发、扯衣服、逃跑,这些都是“儿童分离性焦虑”的表现。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入托前备受家长的疼爱和精心照料,一旦离开了熟悉的家庭、亲人、环境,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再则,幼儿  相似文献   

14.
凌医生 《家庭科技》2013,(10):38-38
最近胃不舒服,我到医院做胃镜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听说这种菌会通过唾液传播,我家里吃饭不分餐,是不是全家人都被感染了?我家2岁的宝宝平常也和大人一起吃饭,他会不会也被感染了?福建陈先生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不懂爱不爱,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我曾看到国外一个机构做的小调查,向一群4~8岁的孩子提问:爱是什么?结果却出人意料。8岁的女孩贝丽卡说:"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腰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7岁的诺艾尔说:"爱就是当你告诉一个男孩你喜欢他的衬衫,他就每天都穿着它。"6岁的克里希说:"爱就是出去吃饭时,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条给某个人,而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相似文献   

16.
郭喜青 《家庭科技》2014,(12):20-21
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心得。从孩子1岁学走路时,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吃些"苦头"。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在学习中,他有时会走"冤枉路",我们也从不去纠正,因为走"冤枉路"后所获得的发现,记忆会更深。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不会一味地包办代替,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在一旁给予他必要的帮助。 现在的孩子未来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必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让他们从小吃点"苦头",比进入社会后再"栽跟头"的成本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7.
在家长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以下现象:家长不让孩子做某件事,他偏去做;家长说那个同学好,他不服气;家长关心孩子的话说多了,会引起他的反感;家长越是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他越是想知道。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种心理是指一种较为稳定的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的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8.
正都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上初一的小航就很烦恼。因为,他觉得妈妈不像其他人的妈妈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总对他咆哮。小航困惑不已:自己怎么就成妈妈的"出气筒"了呢?妈妈一咆哮,我就哆嗦最近,小航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自己可能不是妈妈亲生的。要不,为什么妈妈老是对他咆哮?一天晚饭时,妈妈就大呼小叫:"还不快点吃,你把妈妈当保姆啊?东西到处乱丢,害得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这副德行……"  相似文献   

19.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普希金 音乐大师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并不温暖的家庭,他的父亲嗜酒,脾气暴躁,经常打人.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一些音乐天赋,父亲显然也意识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可是他想的并不是如何好好培养这个孩子,让其成才,而是如何利用他为自己赚酒钱.因此,贝多芬练琴时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会招来父亲雨点般的耳光.邻居们经常见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被打之后,又累又困地蜷缩在墙角睡着了.  相似文献   

20.
鼓励孩子自己读书的两个关键是:首先使他相信读书是件愉快的事;其次是找适合他阅读的好书。 当你的孩子看到你无论读书、看报还是看杂志都津津有味、兴致盎然时,他就会认为,读书不仅仅是学校里的日课,而且是大人的一种消遣活动。而找一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