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号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学界对汉字的探讨,使得更多有关汉字构型的理论为人们所了解。自唐兰先生提出记号及记号字概念之后,学界开始着眼于此,并对此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或从其界定方面,或从古今汉字演变特点方面,或者专注于研究某一著作中的记号及记号字,不一而足。有关记号及记号字方面的专著、论文也逐渐增多,研究正在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意符、音符、记号是汉字具有的三种结构符号,记号不同于意符和音符,它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没有任何音义联系,只有区别字形和字义的作用。汉字记号化是汉字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汉字中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现代汉字记号化程度的加深,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汉字简化的原因。汉字记号化,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汉字认知和汉字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符、音符、记号是汉字具有的三种结构符号,记号不同于意符和音符,它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没有任何音义联系,只有区别字形和字义的作用.汉字记号化是汉字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汉字中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现代汉字记号化程度的加深,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汉字简化的原因.汉字记号化,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汉字认知和汉字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字形体演变存在记号化的一面,也存在非记号化的一面,汉字形体演变记号化与非记号化的辩证发展关系对汉字的整理、改革、现代汉字教学等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记号字、半记号字及其在现代汉字中基本情况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号是一种可单独或与其他汉字字符复合构成表示新意义的新汉字的标志性符号,它本身并无意义,与汉字所代表的词在音义上也无联系。以记号为构件可构成记号半记号字。因为字符具有约定俗成性,汉字有简化的客观要求,而记号本身具有简约性的特点,再加上书写者片面追求汉字的形式美,记号半记号字才得以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屈居形声字之下位居第二的一种特殊汉字群体,与表意字、形声字形成了三分现代汉字天下的局面。记号半记号字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具有天然缺陷,故在使用时需加以注意,以防引起文字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6.
一 引言1986年,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提出汉字构成的记号理论。他说:“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1]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唐兰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中国文字学》中就提出记号文字的观点,裘先生又把构成汉字的符号分成声符、意符、记号三类,可是,他们的理论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与积极响应。笔者至今没有见到系统论述记号…  相似文献   

7.
汉字对文字作为视觉符号性质的积极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论述汉字对语言意义的积极表达作用。认为汉字的简化和繁化只是表象的形式,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反映文字的书写符号和视觉符号的性质,简化是为了书写的简便快捷,繁化则是为了积极地表现词义。文章通过大量的字例证明在古文字时期和隶书、楷书以及到现代的简化字中,都存在大量的记号,认为记号是和字的意义与读音没有直接关联的构字部件,但可以间接表现字的意义,本文把这种记号分为别形记号和指示记号,并认为汉字有效反映了文字作为视觉符号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联系古希腊哲学家对"名称"的讨论,从奥古斯丁的相关论述入手,探讨了奥古斯丁记号论的现代涵义.奥古斯丁以前的哲学家没有专门讨论记号,只在讨论名称时曾论及记号或符号.奥古斯丁则对记号作了系统地探讨.他给记号下了定义,阐明了记号的本质,并揭示了记号的作用.奥古斯丁是西方符号学的先驱,他的"记号论"属于语义学研究,他的观点启发了一批对现代符号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现代西方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阅读理解     
《阅读与作文》2010,(6):34-39
Bill,Robert和Mike三个人到郊外的一个湖中去钓鱼,无意中他们捕到了许多鱼。由于天要下雨了,他们必须得立即离开。为了改日还能来这个地方捕鱼,Robert自作聪明,他用一支粉笔在船上做了记号。Bill觉得粉笔记号会被水冲掉,提议在船上刻个记号,多么可笑啊!Mike又觉得自己最聪明,说要是不再用这条船又怎么会找到呢?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最聪明的,就是还用这条刻有记号的小船,又怎么能找到原有的那个地方呢?  相似文献   

10.
在早期阶段,汉字是象形的,构形理据为物象。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构形的理据转换为词的音义。汉字形体的演变,尤其是隶变之后,以物象为基础的汉字不再象形,构形理据消失,这些象形字就成了记号字。以词的音义为构形理据的汉字,由于形体的变化、词的音义的变化以及字用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构形理据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了记号字、半记号字,汉字呈现记号化的趋势。汉字记号化的趋势需要我们对汉字性质、汉字结构理论等方面,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价值选择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但在理论研究上又比较薄弱。价值选择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特征 ,它构成了从价值评价 (认识 )到价值创造 (实践、做 )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是理论回到现实、指导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在价值选择过程中 ,必须正确处理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使人们的价值选择成为合理的、合客观规律性的 ,否则 ,人们的价值实践必然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12.
在问题类型划分方法的视野下,犯罪概念问题应该属于纯粹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但刑法学界以往有关犯罪概念的讨论却大多将其作为刑法问题中的价值判断问题。由于未能妥当确定犯罪概念的问题类型,从而使学界有关犯罪概念的讨论未能达成最低限度的学术共识。作为纯粹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混合犯罪概念不存在被替代的必要性,而犯罪概念也不应被规定在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于使用AIMMS发展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以帮助班轮航运公司解决港口选择问题的决策。AIMMS是一种最优化系统发展工具,同时,在港口选择的各种应用方法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内置于AIMMS中。层次分析法是多目标多准则的衡量方法。它解决了如何建构复杂的决策问题,确定问题的各个标准,并衡量各个标准间的相互联系,最终整合所有的信息来确定各个衡量标准的优先权——即参数选择。层次分析法和AIMMS的整合能帮助港口的管理人员进一步理解港口用户所认为的重要的港口服务特性。文章提出了该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框架和港口选择的运行步骤,并通过3个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功能解释。  相似文献   

14.
人性:社会塑造与主体选择的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问题是哲学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探讨人性问题的实质在于为人类获得并完善自身本质寻求标准和意义 ,为人性提升和完善提供方向和支撑。人性不是既成的 ,而是一个获得性的过程 ,是社会塑造与主体选择的统一过程 ,是去恶扬善的过程。社会塑造为人性的提升提供导向和创设必要的社会人文环境 ,主体选择是对社会塑造的内化、自觉与升华。社会塑造只有同人的觉悟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性完善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可能性理论研究了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存在融资条件下的证券组合选择问题。用证券收益的可能性均值和方差分别作为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测度,将选择证券组合的概率均值一方差模型简化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使得存在融资条件下有效投资组合的算法问题得到解决。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了这种决策方法是便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科研项目管理问题,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存在融资条件下证券组合选择的一种模糊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可能性理论研究了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存在融资条件下的证券组合选择问题。用证券收益的可能性均值和方差分别作为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测度,将选择证券组合的概率均值-方差模型简化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使得存在融资条件下有效投资组合的算法问题得到解决。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了这种决策方法是便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与文化人类学相互借用、交替推进,文化人类学从生物学中引进进化论具有不完备性,为了实现生物学与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兼容,需要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基础上引进文化选择和文化选择歧化这两个概念以满足生态人类学理论分析的需要,也才能明辨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生态灾变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9.
汉语社会面称语的语用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汉语中使用社会面称语的"得体"问题。分析了影响面称语选择的4个主要因素:交际双方各自的特征以及显性社会关系、隐性社会关系和交际场合;描写了社会面称语的语用选择机制的构成;并摹写出一份汉语社会面称语语用选择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利他主义的进化是生物学的经典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解决始终和自然选择发生的层次联系在一起。自达尔文运用群体选择的思想对人和动物的利他行为予以解释之后,群体选择理论经历了生长、衰败、沉寂和新生。其间产生的有影响力的亲缘选择理论、互惠利他理论和自私的基因理论一度被认为成功地规避了群体层次的选择而解释了利他主义的进化。20世纪90年代,受多元主义思潮的影响,对群体选择理论进行再度审视发现,个体与群体并不是二元对立的矛盾,而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利他主义的进化给予了解释,提出了多层次选择理论。群体选择理论和曾经的替代理论被统一到了新的理论框架之下,成为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力量。然而,任何理论的成功都必须经过历史的检验,关于利他主义的进化可能还存在更深刻的统一机制,多层次选择理论也必将面临未来生物学发展的进一步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