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当马克思主义在西欧诞生的时候,世界的东方刚打响英国侵略中国的炮声。西方资产阶级造成了自己新的对立面。鸦片战争后不久,马克思以极其高兴的心情看到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他写道: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时期,湖南各地相继发生了响应太平天国的起义和自发的会党与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和响应,既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感召下发生的,也是鸦片战争前后湖南社会状况的反映。太平天国时期湖南各地的起义呈现出阶段性,反映了它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密切关系。湖南各地的起义与响应,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太平军的斗争,也反映了湖南人民反抗压迫和暴政的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印度、中国民族运动有过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发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五百多篇文章里,论述印度、中国问题的约五十多篇,占十分之一,足见其重要。当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他们在英国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时候,同时把目光注视着东方,这有其多方面的原因。1、以英国为主要对象研究资本生产关系,必然要联系到它侵略殖民地的历史;2、正迅速发展的英国加紧对东方的侵略,导致印度、中国相继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些事件包括一八五一年中国太平天国起义;一八五四年东印度公司特许状期满,围绕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 爆发于1847年的湘桂边境瑶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全国规模较大的反清武装斗争,它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且为太平天国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起义虽为有关论著所提及,但都语焉不详,更不用说有专文研究它了.本文仅就这次起义的原因、过程、特点及意义作一述论,以求填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当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后,在国内外发生了强烈的震动,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在惊恐之中,咒骂它是“贼”是“匪”,开动镇压机器,大兴干戈,惟恐“剿灭”不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紧密配合,诬蔑太平军是“强盗”,“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大怪物”,攻击它“破坏是唯一的结果”,力图扑灭这场革命的烈火。(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给英国驻北京公使普鲁斯的信,转引自马克思《中国记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态度,则与他们完全相反。他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高度,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14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本文拟就《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之间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同为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但其产生的基础、内容、性质及作用则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它的产生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直接背景,是对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在军队中所实行的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无论在起义范围、参加人数、以及思想等各方面都把农民起义水平推到最高峰.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开立军伍,整立营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在所建的革命法制中,《天朝田亩制度》是最重要的一个.解放后,史学界对《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渊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也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对我们很有帮助.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稿》一书  相似文献   

8.
1851年发生的太平天国革命,就像一把火种点燃布满全国的干柴,引起连绵不断的起义。在古老的中国,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到处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当时,马克思写道:“最近东方邮电告诉我们:‘中国皇帝因预料到北京快要失陷,已沼谕各省巡抚将皇帝的收入送到其老祖宗的封地和现时的行宫所在地热河”(《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162页)。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研究中国、印度和爱尔兰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问题时,论证了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对于打击资本主义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意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原则研究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分析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指出中国革命对于打击西方资本主义和推动西方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  相似文献   

10.
早在1888年恩格斯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序言”时指出:1883年马克思逝世了,然而“马克思的世界观运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08页)恩格斯生动地说明了,通过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马克思的世界观已经在国际无产阶级中广为传播,同时也预见了马克思的世界观将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从事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在中国的代表,它直接继承了马克思的世界观,与马克思的世界观同属一个思想体系。实践性和阶级性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的显著特点,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显著特点。同时,“代表”又不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关心中国的革命运动,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写过许多文章称赞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斥责英国的鸦片贸易和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可是,当时以及过后许多年,中国人还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甚至马克思的名字也未有所闻。1884年后康有为写的《大同书》中虽然提到了欧洲当时的“工人联党之争”和“均产(误共产为均产)之学益盛,”但他也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直到1899年4月出版的中文杂志《万国公报》第123期上的《大同学》一文中,才第一次提到了马克思的名字,文中说:“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派,为德国之马客偲??安民新学即社会主义,马客偲即马克思)1902年梁启超在  相似文献   

12.
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到一八五一年,终于“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这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前“最大的革命民主派”。他们不仅敢于拿起武器,猛烈打击封建制度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造旧世界的反,而且高举反孔大旗,在教育领域里同样实行“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孔孟儒家教育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革命大扫荡,把我国劳动人民夺取教育领导权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教育史上谱写了一曲光辉壮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从东方和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和太平天国革命本身的实际出发,认为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激发了中国社会内部矛盾而引起的;是在中国陷于瓦解状态和“半文明制度”的新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太平天国是打着宗教旗帜和以民族形式出现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侵略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可能出现的前途作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预测,同时又预言太平天国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太平军中,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并有姓名、事迹可考的英籍者5人、美籍者4人、法籍者2人、意大利籍者1人、希腊籍者1人。这13人中有6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呤口利的夫人玛丽,就是在随军中遇难的。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称这些友人为“洋兄弟”,现代史籍中称之为“洋将”。他们当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人呤口利。他原为英国海军下级军官,1860年8月同友人一起志愿来到太平天国,投身于太平天国革命。他1866年在伦敦出版所著《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包括作者亲身的叙述》一书,…  相似文献   

15.
1924—1927年的革命本来就叫做国民革命,当时的报刊和国共两党的文件都是这样称呼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国民革命歌》更可以证明。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把它叫做国民革命了,而称之为“大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实际上,这些称呼和国民革命的原义并不相符合。“大  相似文献   

16.
太平军造反十几年,主要活动于南方几个省的一些城镇,并没有统一全国,局部的军事占领不能称为国家;国内绝大多数百姓和国际社会也都不承认它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权,因而不应照其自称的“国号”作为正式的称谓。国外的有关著作,绝大多数称之为叛乱,即使奉之为“革命”,也没有视为国家,今后不应继续将太平军叛乱(或革命)译为“太平天国”。《赋情汇纂》是清方人员编撰的情报汇集,在当时有很高情报价值。《李秀成供词》是太平军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被俘后,出于多重目的而写给曾国藩看的,与前者在时间上正好衔接。(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测是英国人伍士礼1861年在南京观察一星期后,写给英国公众看的长篇报道。三者写作意图不同,都是了解太平军真相很重要的史料。应当尊重史实,走出美化“农民革命”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185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举行了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直到1864年失败,先后坚持了14年之久.这场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不仅引起了国内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西方各列强的广泛关注.英法美俄等列强均从各自利益出发,研究对策,其中尤以英国表现最为突出.英国是侵略中国最早、侵华特权最多的国家.英国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在各列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在太平天国革命先后14年里,英国的态度是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它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悼词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运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2、575页)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温恩格斯的讲话,仍然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尾声之际,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杀死了向他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及其部众,并将苏州城洗劫一空,这次屠杀行为史称“苏州杀降事件”。此次杀降事件对太平天国、清王朝以及英国侵略者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对这些影响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在太平天国革命临近失败之际,陕甘回民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掀起了席卷西北之大规模起义。当时情势正如《平回方略》序中所描绘的:“关中南山为贼巢窟,叛回出没与为声援,平凉戎马充斥,关外堠亭断绝,天山南北几成异域”。这次起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大事件。史学界对它的性质存在较大分歧。一说它是“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一说它是“为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民族斗争”。还有一“性质复杂”说,认为上述两个论点“都难以概括它的较为复杂的性质”。此说似是前二说之折衷。对此,我想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