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以来,意境——这种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美学价值的理论——已经失去了其话语权。仔细审视古今学人对意境概念内涵的阐述,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稳固的原素,即:富于主体生命体验的思想情感、丰富多彩的意象群和读者的审美享受。对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原素的重新整合,当能生成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意境概念。而运用这个意境概念去审视现当代诗歌实践活动,应能实现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它实质上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中国传统美学、特别是自然审美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了自然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基调、方式和审美追求,即:宇宙和谐的本体之美;生命灌注的情趣之美;整体自觉的静观之美;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神思想象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3.
"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范畴,讲究意境是我国古代艺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地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绪,是作品中呈现的情与景的高度交融、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所诱发并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宗白华先生将其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意境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境界,它是长期农耕文明熏陶出的品质,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哲学基础。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存亡危机的逼迫、农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的影响及西方异质文明的压迫.这种“天人合一”的伟大传统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国新诗演进。走的是对中国“天人合一”传统的背离之路。这种背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然而不符合学人对中国新诗的期待,亦无助于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今天,有必要适当恢复中国“天人合一”的意境传统。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意境创造,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尔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统现《红楼梦》的意境创造,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完成的,即:借虚实相生的描绘,诱导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参与,模糊集合成实象与虚象相统一的个体意境;将多幅情境交融的艺术画面组成时间的流动线,使不同意境交融转换,形成组合意境;通过整体性统一运筹,将大大小小、请趣各异的意境整合为丰富多彩而又浑然一统的整体化意境。  相似文献   

6.
1936年对法国是一个多变之年,在失去了菜茵兰屏障和比利时的友谊后不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又对初次掌权的人民阵线政权提出了难题:国内左右翼政党的意见分歧使勃鲁姆难以定夺对西政策,伦敦决心置身事外的态度也令巴黎不敢轻举妄动,几经考虑后,法国提出了“不干涉政策”。不干涉政策保住了英法和谐关系,但法国国内却更加分裂,法国领导人保守避战的思想使他们失去了二战爆发前最后一个能够重新确立其外交和内政信心的机会,如果说法国提出的不干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班牙内战的结果,那么,这项政策以及其影响之下的西班牙内战也对其时法国的外交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各政治关系的有效和谐。通过分析政治信任和沟通的关系及其对于建构和谐政治关系作用,分析认为:在复杂的政治关系中建立起多渠道、畅通的沟通信道,促进和巩固政治关系主体间的信任机制,进而保证社会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局面的形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进一步完善政治信任机制和深入拓展政治沟通渠道,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范畴,讲究意境是我国古代艺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地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绪,是作品中呈现的情与景的高度交融、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所诱发并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宗白华先生将其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意境’。"[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2]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中,对"意境"所进行的阐述、评论、探讨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诗乐同名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意境小说的品格,不仅确立了它作为古典文学的巅峰地位,也对现当代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现当代意境小说,均直接或间接受到《红楼梦》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堪称是中国意境小说的鼻祖。  相似文献   

10.
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工具生产力升华为价值理性主导的和谐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以和谐为指向的革命。和谐生物,乃自然生产力的和谐之维;和谐生产,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和谐之道。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背景下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构思。和谐生产力是和谐社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和谐的自然生产力,是大自然和谐生物的力量,因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力量;和谐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力量。和谐生产力的鲜明和谐指归,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都运行在坚实的和谐之道上,彰显了生产力的和谐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