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人格”是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悲剧审美人格,即是指个人在悲剧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 任何悲剧理论都是对一定悲剧创作实践的总结和概括;而任何悲剧创作又是受观众以及作者本人的审美人格制约的;透过某一悲剧理论,可以窥见相应时代悲剧审美人格的状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悲剧理论的集大成者.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悲剧理论的《诗学》,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第一篇是重要的美学论文”,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概念在欧洲…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诸文化的影响及制约。个体人格在形成期要受家庭文化、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纯观念形态文化的影响。另外,个体人格的发展还深受个体自我发展动机、人生体验、社会实有人格和文化理想人格的推动。文化扩展了个体的生存境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但个体人格也为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文化与人格就是在这个双向运动中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格与能力的社会心理学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2,18(1):19-22
人格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它是多学科研究课题的交叉点 ,其核心是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潜能等要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自身发展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 ,能力的产生与发展 ,依赖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成就 ,决非能力超然之结果 ,而是人格健全之杰作。因而 ,2 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准则当为“人格本位” ,而非“能力本位”。现代人格塑造应具有社会性、崇高性、坚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同时 ,在个体自身不懈努力的主观条件下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优良人格品质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格这个词在人们的常识概念框架中有二重涵义 :一是指人之区别于其他种类存在物的类本质和类特征 ;二是指个体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个体本质特征 ,指一个人保持其特定存在状态和特定存在价值的最深层的根据所在。本文关于人格同一性的讨论取其后一种含义。这里所说的人格 ,不仅是指心理学意义的个体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也不单指伦理、法律中所说的个人所拥有的特定的价值、尊严、权力、能力或责任资格 ,它同时意味着生理意义上的个体生命的特定本质 ,它是这一系列个体的特定存在状态的总和。哲学人格同一性问题所要回答的是在不同时状态中一…  相似文献   

5.
从人格的角度看,人的现代化就是人格的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文明下的求生型人格转向现代工商业文明下的发展型人格。所谓求生型人格,是一种满足于物质生存,以生存为目的,为生存而牺牲发展的人格,极而言之,就是俗话所说的“好死不如赖活”。所谓发展型人格,是一种以发展为目的的人格,它以生存为发展的手段,在物质生存以外致力于精神追求和社会追求,力图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极而言之,就是  相似文献   

6.
建安时代齐鲁文士的人格风范展现为"奇节"和"逸气",即背离汉代"大一统"思想,要求摆脱文学弄臣的政治地位,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个性,坚守道义,关注时政,追求个体价值.这种人格风范是对先秦齐鲁文化精神的回归,齐鲁不仅是他们地缘上的故乡,更是精神的故土,文化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西方基督教神学鼓吹片面道德力量型人格,因而实际存在的普遍人格是归属型人格。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西方一些国家的人格开始从归属型转向自尊型,出现了新的“片面智慧力量型人格”和“片面意志力量型人格”。西方人格的这种片面性,使西方一些思想家对中国文化增加了兴趣。而属于片面道德力量型人格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否为西方人人格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伦理学等角度展现对道德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并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宏观背景与微观心灵互动探索优良道德人格的培养出路。最后,反观优良道德人格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个体道德实践理性,进而强调现实的人类个体对客观社会的伦理现状进行主观能动性改造的积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心理学的视野:政治行为与人格董敏志本文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政治行为与人格的关系。作者认为,人格是个体或集团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也是政治行为特征的内在根源;而个体或集团的政治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格的形象与发展。因此,按作者的意见,从长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靖华 《浙江学刊》2003,(4):196-198
个体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人的生理、心理和教育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系 ,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性人格的教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路遥小说爱情描写的悲剧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4,20(1):13-15
路遥小说的爱情描写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爱情悲剧结局可归纳为三种表现形式。形成路遥悲剧情结的思想、创作与心理因素是复杂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及其永恒不变的悲剧性构成海明威小说反复描述的主题.在其作品主题形成过程中,海明威受战争经历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矛盾的文化心理结构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失恋挫折综合症”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恋是爱情的悲剧,它对个体的心理平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大学生失恋之后,大部分在情绪和行为上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系列症状。笔者将其称之为"失恋挫折综合症"。针对这种症状,本文拟从如何看待失恋、如何避免挫折等视角出发,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百年前,我国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出版《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首次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冯小青进行心理分析,指出小青的悲剧根源在于其性压抑而致其心理变态。由于受到梁启超等学者的赞赏,冯小青为性心理变态者之定论遂不可更改。然而,从文学阐释的角度看,潘先生的研究正是对一个文学文本的科学误读。  相似文献   

15.
司利芳  徐虹 《唐都学刊》2002,18(4):80-82
女作家方方的小说《奔跑的火光》中女主人公英芝的悲剧故事 ,实际上就是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在一个既开放又保守的环境中 ,她们的人生欲望、人生本能开始觉醒又无法满足其本能的需要而不安于环境和命运给自己安排的生活 ,不断抗争最终却被击败的故事。她们的身上往往混和着许多矛盾对立的东西 ,她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新生活有一定的积极成份 ,但周围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习惯势力又顽强地压制和打击着她们 ,她们自身又有不少的传统观念和世俗恶习……这一切决定了她们的悲剧是必然的。英芝的悲剧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更广大地区妇女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16.
赵琳 《求是学刊》2004,31(4):106-110
唐传奇《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 ,它所讲述的爱情悲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始乱终弃” ,实际上是女性“自献”的悲剧 ,其根源则是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危机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自负和悲剧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爱、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才能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8.
从两性文化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两性文化背景下,《白鹿原》中的三位女性:白灵、田小娥、冷大小姐以其不同的方式对既定命运进行了反抗。她们试图超越悲剧的追求虽然最终归于毁灭,但却揭示了民族生命的深层动力,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燕萍  石红 《唐都学刊》2005,21(4):130-136
牛李党争反映出极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对它的看法和评价不一。对于牛李党争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的不同意见自然就影响到对李德裕的认识和评价。李德裕在涉及科举用人,裁抑藩镇,制定边境政策等国家大义的问题上均有可佳的作为,而牛党则基本上属庸碌无为、偷安保守之辈。因此,李党的最后倒台就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悲剧性。  相似文献   

20.
The 2004 M/V Selendang Ayu grounding in the Aleutian Islands was the worst spill disaster to hit Alaska coastal waters since the 1989 Exxon Valdez catastrophe. The grounding – resulting in several crew member deaths and 354,000 gallons of spilled diesel fuel – left stakeholders asking some basic questions. How could such a tragedy have happened? Was the tragedy a result of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policy? This case study suggests answers can be found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nkages between crisis catalysts, policy change and subsequent gaps in statutory prov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