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文化断层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本文从文化根植断层、文化传承断层、文化供需断层、文化认知断层四个方面入手,阐述现阶段我国文化断层的内涵,说明文化断层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无序融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空间破坏、文化供给与现实文化需求的机械对接是文化断层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应避免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文化自觉与传承发展并举、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设并举、文脉挖掘与特色定位并举、文化引入与融合创新并举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工业遗产是一种特殊的工业遗产,它既具有文化产业属性,也具有工业遗产的普遍性特征。从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视角来看,文化工业遗产具有工业遗产本质属性,双重价值生产功能是其关键性特征,且具有文化生产的前提性属性与作为关键属性的先天具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文化工业遗产的普遍性保护意义包括审美意义、历史意义、经济意义;特殊性保护意义则包括文化史意义、文化技术史意义与文化社会学意义。我国的文化工业遗产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性,因此在再利用路径上应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3.
楚卿 《西部观察》2002,(7):50-53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巴黎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意在集合全人类的力量保护那些“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混合体、文化景观,使其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至成为军事攻击目标。我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缔约国,随后开始了积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申遗”热在我国日益升温,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保护自然遗产的关键。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主要存在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文件当中。这些有关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相对滞后,立法内容存在冲突,法律责任制度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遗产保护的效果。我国应该尽快制订自然遗产保护的专项立法,满足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20年江苏省工信厅对江苏境内99处重点工业遗产的专题调研数据为样本,对江苏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分析.首先,江苏工业遗产相对集聚分布于苏南及沿江沿运河地带,涉及国计民生的轻工业行业遗产较多,且多为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后建造,固定资产类核心物项保存相对完好.其次,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方式方面,江苏通过立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将工业遗产纳入规划和保护名录,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性保护开发,因地制宜进行工业遗产的活化开发.最后,从制度、组织、规划、资金以及技术等维度对江苏工业遗产未来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设性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意义,统一认识,是申报成功的基础 《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  相似文献   

7.
高新才  闫磊 《东岳论丛》2011,32(5):97-100
根据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作者力图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文化价值取向的条件收敛性构成了文化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为此,根据收敛性的强弱可进一步细分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对于强收敛性的文化资源,主要以市场机制为主进行开发;对于弱收敛性的文化资源,通过构建文化资源开发的前台与后台,可以实现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并举。  相似文献   

8.
利益与保护的博弈   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长迅速,到2004年4月止,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经达到31处,位居世界第三位,同时还有近百处等待申报世界遗产.   ……  相似文献   

9.
保护开发人文自然遗产与文化建设赵锦良1、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十五大精...  相似文献   

10.
黄山与泰山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共有30处,其中4处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位居意大利、西班牙之后占世界第三。黄山与泰山便是这4处双遗产中的2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遗文化门类众多,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我国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民间音乐传承萎靡的原因,探索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路径,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国家繁荣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文化场域的矛盾来看,既有同质文化内部的拒斥和融合、也有异质文化的拒斥和融合。因而要把握文化矛盾运动,建立文化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包括文化传承、冲突化解、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等系列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的物的传承保护转向活态的文化保护的认识转变,传承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递者,以其文化主体的身份不仅保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和自身文化特质等基本属性,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中以提升自身文化自觉意识,构建具体传承通道等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旅游开发的背景下,以云南石屏慕善村为例,在综合、动态的文化展演视域中描述、阐释艺术传承活动在村落文化结构中生成、传承和调适的过程。揭示文化展演是艺术传承的有效路径,是文化符号资本化运作的基本样式,因经济诉求与收益的叠加而不断被操演、强化,其承载的外在族性符号与地方性文化表征被彰显,而内蕴的族群精神与意义日渐淡化。  相似文献   

15.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为拯救中华民族走出亡国灭种的困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何去何从纷纷作出不同文化主张,形成了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文化变迁。曲折的文化探索道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使之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趋于理性。然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要不断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丽春 《学术探索》2013,(8):108-1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传承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无论是物质层次的实体文化创建,还是精神层次的观念文化形成,都应该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的基本特性入手,深入探讨人类文化从客观到主观、从传统到现代、从同质到异质和从量变到质变的传承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异体字产生的历史悠久,产生的方式多样,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如果在当前翻印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单纯地以现行规范汉字改换异体字,难免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文化理解的困难与偏差,不利于历史文献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作用。倘若现行的文字系统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无疑对文化的理解、阐释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