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蓉蓉 《兰州学刊》2011,(11):64-69
利用2010年在上海市静安区进行的老年独生子女父母状况与需求调查数据,在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现状和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的双变量统计基础上,利用二项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独生子女父母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性别、子女健康和婚姻状况等变量对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老人自身特征外,子女性别、健康和婚姻状况也是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老人的经济状况和子女的生育状况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心理障碍和SCL - 90量表调查了 194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障碍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大学生心理健水平与康心理障碍存在显著相关 ;(2 )心理障碍各个因子与SCL - 90诸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3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解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粤东地区五所大学的2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男女、本专科的差异上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高于乡,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结论:要注重对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人群的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904个大学生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尽管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在许多指标上存在着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关注度的不同,也造成了二者在性格、经济用度及行为选择上的众多不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大学阶段的差异性并未消失,家庭在其社会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刻板性有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4)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的变异量.结论: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利娜 《阴山学刊》2010,23(2):125-127
对大学生诚信水平和诚信态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诚信水平较好,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在学科、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月支出额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与其对社会和谐的认识和信心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自芳 《人文杂志》2004,(5):113-119
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既以亲情和道德伦理为主导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同阶段的需求和供给的交换关系。在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子女形成数量上的不对等 ,在中国特定的家族文化因素影响下 ,往往出现父母在养育子女期间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供给 ;相反 ,在父母年老时 ,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则出现供不应求 ,难以满足父母的要求。本文实证分析了以上两种情况所带来的客观后果。由于过度供给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人格缺陷 ,由于供给不足而导致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父母出现家庭供养的特定问题。本文相应地提出了父母在抚养独生子女时避免过度供给 ,将相对过剩的供给能力转变为自身积蓄以保证养老需要 ,以及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单一选择这种方式养老面临风险。他们要有效选择养老方式主要受制于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子女婚后居住方式、子女实际提供的养老照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从居住方式、供养主体、居住独立性、养老服务使用等方面预测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全国五大城市的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结构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期的年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目前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他们的家庭结构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相比差异明显.子女的婚姻状况是影响他们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青岛市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对青岛市350名民办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社会因素对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学校及家庭因素。95%以上的民办大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且需要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有效加强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Recent research has argued that familism, defined as a cultural preference for privileging family goals over individual goals, may discourage some Latino/a youth from applying to and attending college, particularly if they must leave home (Desmond and López Turley, 2009). Using data from the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we find that Latino/a students and parents indeed have stronger preferences than white students and parents for living at home during college. For students, most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s for proximate colleges are explained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high school/regional differences. Moreover, controlling fo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prior achievement explains most racial/ethnic gaps in college application and attendance among high school graduates, suggesting that familism per se is not a significant deterrent to college enrollment above and beyond these more primary factors. However, results indicate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cultural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racial/ethnic gaps in parental preferences for children to remain at home.  相似文献   

13.
吴颖 《阴山学刊》2007,21(1):91-92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障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形式,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遵循系统连续式与分散主体式相结合的内容设计原则,构建科学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营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1990年之后出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湖北省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4 792名各层次、各科别的"90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结果:"90后"大学生在强迫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上,出现中度及以上问题的学生阳性检出率较高。和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这4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艺术类学生比理工类、文法经管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在抑郁、敌对、恐怖、偏执4个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考录取批次上,"90后"专科生心理问题突出,本科生、高职高专、自考生心理状态相对良好。结论:湖北省高校"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在强迫、焦虑等问题上比较突出,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描述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所不同类别高校的36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卫生部颁布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和精神疾病态度问卷作为调查工具。结果调查对象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最高是98.9%,最低为6%,其中女生和大三的学生得分较高。在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中,文史类得分高于理工类、医科类和其他类专业。结论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的容忍度不甚理想,尤其是医科类学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有益尝试和重要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经检测包头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都较多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少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焦虑、人际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呈正相关。为了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加大对他们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学生自助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提倡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朋辈辅导,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然而,由于缺乏朋辈辅导的创新,大学生朋辈辅导在国内的发展相对缓慢。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使参与者在不知不觉间获得心理帮助,促进其成长。应用心理剧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朋辈辅导,是对朋辈辅导的创新,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赵立 《浙江社会科学》2012,(4):133-143,160
大学生农业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访谈和个案分析,通过对667名在校大学生与318名已创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与分析当前大学生对农业创业的认知、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1)大学生农业创业效能感可分为机会识别效能、关系协调效能、组织承诺效能、创新效能和风险承担效能五个维度;(2)农业创业环境可分为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消极支持四个维度;(3)总体而言,大学生农业创业意愿相对较低,性别、年龄、父母职业、所受创业教育、农村实践经历、涉农实习经历、家庭支持以及机会识别效能、组织承诺效能与风险承担效能等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4)两类大学生在农业创业认知、创业准备、创业环境评估以及创业意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农业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