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必须以增强民主协商的质量为目标,不断提高其规范性、责任性、公平性、多元性、公开性和实效性。增强人民的协商民主意识、加强民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拓展民主协商的范围,让民主协商的主体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依法平等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依然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出现的民主新形态,在我国取得了制度保障、实现形式、政治效果等方面的成果,也存在协商民主的实体制度与程序、协商机制、基层民主协商、监督机制等方面不完善、不健全、不到位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着强大的内在动因,要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我国国情,综合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实体及程序上的制度化设计,健全政社决策协商机制,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完善协商民主监督机制等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理论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中国协商民主理论虽不及西方完善,但我国有丰富的实践探索。自中共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实践,其中尤以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最为突出。人民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最主要形式,同时政协也在践行民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人民政协特别是基层政协在民主协商的实践中却面临着困境,主要表现为制度化水平低,参与平台少,参与效能低等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其协商本色。基层政协实现民主协商需要社会资本、公共理性、公民社会等作为基础,从协商民主基础这个视角来分析社会资本和公共理性对于基层政协发挥实效的基础作用,以期对基层政协民主协商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提高协商民主的效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增强政协参加单位和个人的民主协商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降,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逐渐在西方兴起并传播到非西方国家。协商民主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公共决策模式。我国浙江省温岭市进行了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参与、人大决定、民主协商的公共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与民主。但是,这种协商民主形式存在协商的真实性与代表性不足的问题,须循制度设计与文化培育两大路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为核心的新型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实践,具有坚实的实践根基和相对成熟有效的现实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大代议民主与政协民主协商相结合制度、政府公共决策的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政治协商,对民主协商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不断取得新进展。基于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背景的两种制度,在协商机制方面,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趋同。中国的民主协商为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也展现出协商机制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光明前景。因此,应该把协商民主的协商机制引入到人大民主中,并分别在人大代表选举、人大立法、人大审议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定、人大人事任免、人大代表工作等方面确立了与其相匹配的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新要求。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政治协商制度,它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发展的丰富的制度资源来源于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地方政协协商民主工作应紧密结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建立协商民主的制度规则和运作程序;明确协商民主的内容,完善协商民主的形式;完善协商信息通报、协商意见督办落实制度,促进协商意见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质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政协组织,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真正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确立起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格局逐渐变成了“乡政”主导“村治”的一元化治理.在探索实现“乡政”与“村治”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村民自治和基层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民主协商、良性互动的乡村协商治理形态,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固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的失效或缺失以及民主传统相对缺乏等原因,现阶段我国乡村协商治理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勃兴于西方社会的协商民主为我国乡村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并对于克服乡村协商治理的发展困境,推进并完善我国乡村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共同治理的形式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政治协商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我国《宪法》从序言到正文、从国家根本制度到公民权利义务等篇章的具体条文对协商民主作了系统的规定,协商民主有深厚的宪法规范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协商领域不断拓展,从政治协商、政党协商走向社会协商和公共政策协商,协商民主由民主形式深化为制度实践。依宪法为基石的协商民主呈现制度化和程序化、协商方式日益拓展及基层民主协商渠道日趋活跃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可激活宪政体制内的协商民主资源。在现行宪制框架内进行法治整合,将政治协商制度与相关政治制度有机衔接,是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必然之路。但是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与制度衔接不畅、基层组织不健全和纵向系统不完善、代表性偏低与实效性不足、协商内容不确定与协商程序不规范等法治障碍。应当明确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加强多种制度之间的衔接,并且健全基层政协组织机构,优化政协委员的代表机制以及规范政协参与的程序性机制,以期在人民政协的体制框架内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展缓慢,导致了选举与治理绩效的脱节。民主选举具有间断性、阶段性、单一性、规范性;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全程性、灵活性、多样性。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协商制度化建设,探索协商实现形式与程序设计,培育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发展,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在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的同时依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因此,应该从主体、制度与文化三维互动的视野来审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其中,主体是前提,培养愿协商、善于协商的主体并促进主体间平等协商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主体之维;制度是关键,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制度之维;文化是支撑,提高主体协商民主意识并培育公共理性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文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应该将既有的碎片化主体、制度与文化建设纳入整合性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民主治理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在农村发展最广泛的实践。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探索,对于提高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意义重大。近年来,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在运行中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村民参与不足;协商主体结构失衡;协商机制不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要走出困境,需要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提高参与主体的素质;优化参与主体的结构;建立健全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而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可以不同.协商民主是同表决民主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更高级的协商民主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能背离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时期的民主建设对推进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民主建设新路,领导干部模范带头践行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领导干部敢于接受和切实落实民主监督。它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思想认识误区,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协商民主诸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应当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协商主体的平等性与多元性原则,协商客体的理性与包容性原则,协商方式的多样性与程序性原则,协商过程的公开性与协商性原则和协商结果的合法性与责任性原则,以期为解决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使城中村及村转居社区治理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方面,该区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集中多发态势,另一方面,城中村居民自主管理、民主法制意识和利益诉求在不断提升,而基层政府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致使社区治理绩效难以达致理想状态。因此,探寻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衔接互动的最佳结合点,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城中村治理中实现政府与村(居)民良性互动的要求,同时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公共参与机制和协商沟通机制。鉴于目前基层协商机制运行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故应着力于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协商主体能力的培养,以切实推动城中村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参与式民主管理的“4+2”工作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是在反思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中复兴起来的。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主张通过公民的讨论、协商来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4+2"工作法作为一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通过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从而使其成为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因此说"4+2"工作法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仍存在公民的有限理性等问题,所以对于"4+2"工作法的借鉴和推广问题应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