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中国钢琴改编曲《四季》中的春——《夕阳箫鼓》、夏——《百鸟朝凤》、秋——《平湖秋月》、冬——《梅花三弄》分别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王建中、陈培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在这四部钢琴作品中,作曲家成功模仿了我国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与特有的音响效果和音色,并运用现代化的作曲手段,结合钢琴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以及丰富的表现力,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水墨画,将我国钢琴曲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品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而且还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建中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52-5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中钢琴改编曲尤其值得关注。这些作品运用了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结合多声音乐创作手法和民族化的和声,使钢琴这件外来西洋乐器具有别样的"中国民族特色"魅力,同时也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文章以王建中的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为切入点,通过取材、对民族乐器特性音色的模仿、结构安排以及五声性和声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其改编曲中的民族特色,探索王建中在中国曲调钢琴改编曲中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刘小静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6):107-109
19世纪上半叶,以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两种身份出现的李斯特,运用自己非凡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创作技巧将非钢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这种独特的方式,极大地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精神,给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王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236-237
在世界级的钢琴家中,霍洛维茨无疑是其中一颗最闪耀的明星。他在钢琴方面的造诣举世无双,在20世纪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上他发挥了自己无可替代的作用。其钢琴演奏乐感之细腻、音色之多变、声响之宏伟、技术之耀眼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处于“黄金时期”的钢琴家除了演奏,大多都会自己尝试作曲,特别是改编著名的旋律和优美的片段。霍洛维茨也不例外,他所作的一些钢琴改编曲演奏都极富洞察力和辉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唐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5):128-131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突破了西洋乐器表现力的局限性,保留了原本的民族特色,展现了钢琴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既传承了浓郁的民族风,又开创了新的演奏技法。关于它的演奏主要围绕钢琴指法、演绎技巧、乐段体现的情绪、乐曲画面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而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以广东音乐元素为基础,结合并借鉴西方钢琴创作技法,以其浓郁的岭南风韵,确立了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在乐曲的风格、曲式、调性等方面独具一格,演奏起来也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琴改编曲。立足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奏要义,探索如何合理运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展现广东音乐独特的神韵与意境。通过深入分析改编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提出有效的途径建议,以助于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优秀的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 相似文献
7.
韩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37-39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是张寒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1967年,崔世光将其改编成同名钢琴曲《松花江上》,作品既基本保留原作的主题旋律,还恰当地将西方作曲技法有机地与中国民族特征相融合,钢琴改编曲与原作虽然题材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以创作背景、创作手法、表达形式、思想意境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挖掘钢琴改编曲《松花江上》的艺术特征,论述两首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石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64-65
民族器乐在作品体裁、形式以及表演手段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上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影响民族器乐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影响民族器乐演奏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原作风格及演奏者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乐器在当代中外音乐艺术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乐在中国越来越广受欢迎的背景下,需要克服自身在音域、音准、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局限性,努力在形制、演奏技巧、作品创作等方面探索改良和突破,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薇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Z1):51-52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器乐在当代音乐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民族器乐无论是在演奏方面,还是技法方面及曲目革新方面均有不俗的发展和成绩。本文通过分析移植乐曲的发展脉络、出现原因、主要特点及影响,来重点论述移植乐曲在中国民族器乐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杰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1):56-58
当今民族学院学报的民族特色应以发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学术论文为宗旨。为进一步突出这一特色.一要站在人类学和民族学学科的前沿.二要积极参与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的发展。这就必须对民院学报的内部机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13.
卢盈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39-240
自20世纪20年代刘天华将民族器乐教学引入高等教育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器乐教学已形成体系,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改善,缺乏传承性与时代性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我体,通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 相似文献
14.
卢盈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3):143-145
传统乐曲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且带有厚重的传统底蕴。然而,传统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不如近现代创作乐曲丰富,其旋法特征又区别于当前我国在各阶段学校教育中使用的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从而导致传统乐曲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乐曲在开拓学生多元的音乐视角,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强化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实践锻炼等方法来促进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统乐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牛苗苗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1-43,51
中国民族器乐“新潮” ,是中国现代音乐思潮的一个重要层面 ,它在 2 0世纪 80年代前期萌生。处于发端时期的中国民乐之“新潮” ,向世界展示了一批优秀之作 ,显示出作曲家认识到民族器乐体裁的重要性 ,在创作题材上大为开阔了。但是 ,某些“新潮”民乐作品的可听性不强而慢慢地远离了听众等现象 ,则需要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新潮”民乐应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钢琴家、作曲家。本文以王建中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为研究对象,着重于音乐创编技法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及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表达方面的探析,意在窥探王建中早期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钢琴化道路上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17.
李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4):89-90
钢琴演奏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克服演奏过程中的不良心理 ,使演奏者的实际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包丽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67-68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的瑰宝,民族器乐作品在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欣赏民族器乐作品有深远的意义,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欣赏中,强调听辩能力的训练,突出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欣赏的作品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通过深入了解民族器乐发展史,研究、分析民族器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发展手法及在实践中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民族器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殷明耀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3):73-75
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民族性以时代背景为依托 ,其时代性与中国特色相辉映 ,从时代高度俯视中华民族的发展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看世界的变化 ,并使二者相互融合。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 ,因其有共同的时代背景而显示出一致性 ,也有因其基于中华民族振兴而体现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杨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0-142
在当代中国多元文化态势下,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文学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民族器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渗透下的高校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普修教学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教材观也因此具有了新的内涵,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能有效提升高校大班制民族器乐普修教学的课堂效果,为民族器乐艺术在高校的教学与传承探索出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