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0,(5):22-24
长期以来,相声行业就是一个属于男人的天下。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个女孩,不仅说起了相声,还把相声说到了很多曲艺演员梦想的春晚舞台上,这个80后女孩儿,师从冯巩后开创了“酷口相声”,和搭档白凯南合作4年就登上了“春晚”舞台。并且获得了央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曲艺类节目评选三等奖。这个一笑有着甜甜酒窝的女孩贾玲,用自己的“酷口相声”证明女人不但可以说相声,还能把相声变得更酷!  相似文献   

2.
相声的演出场所经撂地场子、茶馆和园子、电视台三个阶段的变化,推动了艺术的流变。撂地场子促进了相声形成,世俗化环境使早期相声趋于低俗,场子的复合性也使相声成为“综合性艺术”。茶馆和园子环境较为高雅、观众高层化,提高了相声地位并扩大其影响,促使相声文明化和美化,并逐渐转化为“语言的艺术”。电视作为视觉媒体,使相声吸纳大量戏剧元素,采取表演性结构,使之回归了“小喜剧”。  相似文献   

3.
当年.几位著名相声演员带着“大山”说相声,有一句台词“贵庚啦?”意思“您多大岁数啦?”这就出了笑话。过去问人年龄,常用“贵庚几何?”“青春几何?”“贵庚”仅表示“您的年龄”不含“多大”“多少”之意,怎么能问“您的年龄啦?”过去对年长者可问“高寿啦?”已约定俗成,问“贵庚啦”则不妥。相声不断重演.对此误已多年骨鲠在喉。  相似文献   

4.
相声“包袱”构拟与语用“合作原则”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用学关于“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的理论,解释了部分相声“包袱”构拟的内在机制,从而使人们对构拟巧妙、抖起来很响的相声“包袱”获得理论上的认识,并提高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相声的第一流派,侯派相声的发展浓缩了当代相声发展史。通过侯派的发展看,推动当代相声兴衰变化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高雅化之力。当代相声渐趋高雅,表演风格日渐美化而具“学究气”。高雅化使相声获得了文人支持和高端市场而一举成功,但也逐渐失去底层观众而日渐衰落。二是政治化之力。政治推动当代相声至最高潮而显赫一时,也使其艺术观念畸形化、创作工具化及艺术手法扭曲,失去了根本而致日后衰败。三是新媒体之力。新媒体推动当代相声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但也使之沦为滑稽快餐。电视媒体促使当代相声演化为喜剧小品,最终偏离了传统相声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郭德纲 《可乐》2010,(11):63-63
从1996年开始在茶馆,到中和戏院,到“广德楼”,一直辗转到“天桥乐”,一转眼就是十个年头。 到“天桥乐”是2004年,也是这一年,我们在北京做剧场相声有了一次转机。演员越来越多,观众培养得也越来越多;相声说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非也越来越多。直到2005年年底,大批记者涌入,不知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炒作”二字落到我头上。  相似文献   

7.
“文哏”相声是运用传统文化,以“说”为主,进行知识性、趣味性批解的相声艺术,包括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经典小说类的批解、历史典故类的批解、诗词歌赋类的应对、蒙学及儒学经典类的批解等内容.“文哏”相声从人物身份、贯口到故事情节的设定都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分析其程式化的形成与内容特点对于相声的历史发展、文化价值和当前的相声创作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相声作为颇具民族特色的喜剧表演艺术,其成功效果的获得与其内容得以传达的语言符号应该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相声利用汉语(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及汉字自身特点构拟成的“包袱”,从而揭示了相声艺术与汉语言文字符号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Geoffrey N .leech对偏离类型的分类,对奇志大兵相声中幽默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发现“笑”的本质是对常规的偏离,而奇志大兵的相声作品恰恰抓住这一规律,造成语言偏离,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玩是大境界     
冯景元 《社区》2010,(2):54-54
玩,随心、快乐。人不能无玩。 马三立说了一辈子相声,高龄走后,给世人留下三个字“逗你玩”。无独有偶,陈省身走后,也留下同样有意思的话“好玩”。  相似文献   

11.
试论相声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民間口头艺术,是曲艺中的一种,具有不同于其他曲艺形式以及文艺形式的特点。相声艺术的特点是:通过足以引入发笑的“包袱儿”来暴露事物矛盾,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毛主席指示我們:“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艺术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統一。”这是評价一切文艺作品的正确标准,对相声艺术是完全适用的。什么是相声的內容呢?在今天,就是革命的政治,无产阶級的政治。什么是相声的形式呢?就是引人发笑的“包袱儿”,就是构成“包袱儿”的語言。从这个意义上說,相声是語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火爆,是2006年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之一。郭德纲打着传统相声的旗号,调用了各种“传统”的手段,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声发展史上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传统,传统是动态的不是僵化的,传统是在适应中生存的。聪明的商家总是善于利用流行话语的市场效应进行商业包装,郭德纲所谓的传统相声本质上是一种迎合流行话语的市场策略。传统话语的流行,有其民俗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背景,当传统的弘扬与民族情绪结盟的时候,许多想像的民族传统就被挖掘、被修正、被发明了。当下的传统话语只是一种轮回的流行话语,回归传统不是必然的济世良药;郭德纲的成功只是个人的成功,而不是相声的成功;相声“回归剧场”不是草根阶层的胜利,而是愤青和有闲阶层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同志息影舞台以后,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他跟南开大学中文系讲师薛宝琨、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李万鹏、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汪景寿一起,正在研究中国相声史。目前,第一部分《相声溯源》已经脱稿,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是《相声溯源》的“总论”部分,先行单独发表,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相声,你还在听郭德纲吗?不,北京人早就换口味了。现在,最火的是嘻哈包袱铺,一群颜覆传统相声的80后,他们虽然平均年龄只有24岁,但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在京城相声界割据一方。包袱铺的店名奇特,他们的广告语更奇怪:“这里不卖香烟,不卖火柴,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  相似文献   

15.
抗严教“离家出走” 常远出生于相声世家,爷爷常宝华和伯伯常贵田都是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先生深知艺术行业艰辛,虽希望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子女晚辈的成长,却完全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小常远一改往常的乖顺温和,突然披上被单、顶个塑料盆扮起了正在热播的济公。他仰起小脸,对着长辈奶声奶气地说:“我长大了要说相声、当演员!”  相似文献   

16.
相声是中国喜剧的典型代表,一直被定位在“语言的艺术”,事实上它不单纯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艺术本体介乎表演艺术和叙事艺术之间: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其戏剧情境极具开放性,表演元素兼容并服务于叙述元素;它包含了叙述体和戏剧体并存的两种结构;相声演员将叙述者和角色集于一身。总之,相声成为兼容了戏剧体和叙述体成为典型的兼体艺术——“叙述体戏剧”。  相似文献   

17.
在“牛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细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沧桑巨变,相声演员姜昆说“我有点晕”。而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乱象环生、乱云飞渡,作为长期坚守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笔者来说,真的也有点晕!  相似文献   

18.
一相声是以口语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对话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曲艺.它来自民间,和一切脱胎于民间的艺术一样,在它们还未臻成熟时,往往不能登大雅之堂.早期的相声,只是流浪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被称作“玩艺儿”.不仅观众这样称呼,相声艺人们自己也这样称呼,可见人们这时候还不可能预见到它百余年后会发展成为一门有广泛影响的喜剧性艺术.然而“玩艺儿”一词却意味深长.它是一个方言词,含有指称供玩乐的伎艺之意.这个词至少从三个层面揭示了相声的特征:一是揭示了相声的娱乐性,即相声是一种给社会提供文化娱乐的  相似文献   

19.
上面是王蒙小说《友人和烟》里的一段。两个人的对话非常简洁上口,“不——是”“不……是”故意拿腔拿调,逗得人心痒痒,又很有趣。读了这一段,人们自然会想起马季和唐杰忠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男方叫女朋友猜今儿晚上请她看什么戏,男方也是很得意地拿腔拿调地说着“不——是”“不……是”。高行健说,“王蒙把相声引进了文学,这是王蒙的一大功绩。”王蒙也说过,他的小说“对侯宝林和马季的相声有所借鉴”,“《说客盈门》是借鉴了单口相声。我把最严肃的事,用最不严肃的形式写了出  相似文献   

20.
从逻辑偏离、图式偏离、“合作原则”相关准则偏离以及语言规则偏离四个角度探析相声幽默言语的常规偏离及前景化特征。认为其语言偏离常规现象是相声幽默的主要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