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为一句语     
每间年立冬一过,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邀请他来家中作客。母亲的盛情在我看来纯属多余,因为老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俗话讲“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老姨已经不在了,况且平时两家少有来往,这门亲戚应该了断了。但母亲并不这样想。她说姨父家一直没有脱贫,在我们家经济好转的情况下,理应接济一下他。  相似文献   

2.
正外婆生了6个女儿,其中3个嫁给农民,3个嫁给工人。嫁给农民的日子过得苦一些;嫁给工人的相对好一点。外婆制定了"富帮穷"政策,一对一,对子间经常走动,其他姐妹间,除了"满十"、娶媳、嫁女、乔迁等大喜事外,可走动可不走动。母亲跟满姨结对,满姨家在煤矿区,姨父在矿上当"窑弓子",满姨也在矿上做临时工,家境比我们好,两家走得勤。姨父星期天爱扛一把猎枪到我们村的山上打鸟,不管多晚,都会到我家来喝杯茶:满姨  相似文献   

3.
尽孝要趁早     
昨夜我又梦见父亲了:我正在单位开会,他突然出现在会议室门外,一脸憔悴凄凉……父亲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一想起他临终前大颗滚落的眼泪,我的心就无比沉痛。那天晚上,养老院来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的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昏迷状态,养老院的人说父亲是  相似文献   

4.
渥渥 《家庭科技》2007,(11):9-9
母亲近来有些奇怪,每天嚷着要喝咖啡.我虽满腹狐疑,但还是会为她冲上一杯.母亲总是先端起杯子,深吸气后眼一闭,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去.看她那样子,比别人喝中药还痛苦.您这是何苦呢?我嘀咕着.母亲将一颗糖含进嘴里"冲苦",不服气地说:怎么?就兴你们年轻人喝这洋玩意儿,我们老年人就没资格吗?  相似文献   

5.
母亲近来有些奇怪,每天嚷着要喝咖啡.我虽满腹狐疑,但还是会为她冲上一杯.母亲总是先端起杯子,深吸气后眼一闭,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去.看她那样子,比别人喝中药还痛苦.您这是何苦呢?我嘀咕着.母亲将一颗糖含进嘴里"冲苦",不服气地说:怎么?就兴你们年轻人喝这洋玩意儿,我们老年人就没资格吗?  相似文献   

6.
小小的感动     
在一欢聚会上,朋友苦劝我喝酒,白的,说喝白的才叫男人,说作家斗酒诗百篇。酒满了杯子,大家鼓噪着让我喝,我颇为难。一个朋友,读复习班时认识的,他站起来,摆摆手,说:“他的胃不好,我替他喝了。”那杯酒就到了他肚中。 我和他并没有深交。但是从那以后,我知道什么才叫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7.
静默相处     
正龙应台提到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她的母亲已经老年痴呆,去看望母亲时,她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专门用来跟母亲消磨卧房里的时光,因为母亲年轻时爱美。"把从新西兰带回来的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青筋暴露而今灯尽油枯的手……我认真而细致地‘摆布’她,她静静地任我‘摆布’。我们没法交谈,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呢?"  相似文献   

8.
宽恕     
蓝天 《快乐青春》2014,(12):31-32
二十年前,我父亲遗留给我们母女的房子拆迁了,母亲因为工作忙就叫她的四妹——我的四姨拿着户口本去街道办理有关手续。谁知四姨却偷梁换柱,把户口本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本来即将有一套新房的我们,一夜之间便无立足之地了。那时我还小,可我清楚地看到了母亲的痛苦:青年丧夫的痛苦,失去安身之所的痛苦,妹妹背叛的痛苦,还有对未来茫然的痛苦。母亲抱着我,在大街上失声痛哭。  相似文献   

9.
麻烦     
《快乐青春》2014,(10):69-69
晚上吃饭时,爸爸的手机响了,他拿着手机去阳台接电话。等他回来,发现杯里的酒没有了。儿子得意地告诉他:“我看您一口酒一口菜,这样喝太麻烦,我把酒给您倒在菜里了。”  相似文献   

10.
母亲是个将名利看得很淡泊的人。在我的记忆里,她的生活星总足充满了微小的喜悦。院里的指甲花开了,她会哼着歌儿把我的指甲涂红;春天下了一场透雨.喝足了水的庄稼使劲往高处蹿,她会欣喜地说:“多么好啊!”  相似文献   

11.
正一好多年前,我五六岁时,外婆来我家吃饭。看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外婆想过去帮忙,但被母亲推了出来。母亲说:"吃了那么多年你做的饭,今天你就尝尝我的手艺吧。"于是,外婆就和我、我姐姐,在客厅里聊天。她摸摸我们的手,掀掀我们的衣襟,看我们穿得够不够暖和,还夸了我们不少话。她对我们的喜爱,酒香一样地弥漫开来。很快,她就把话题转到了她的女儿、我的母亲身上:"你们知道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特权     
正母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人,几乎从未与别人争吵过,惟独跟父亲过不去。父亲偶尔犯了错,母亲便会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有一天,父亲来了兴致,下楼跟棋友聊天下棋,兴高采烈地走了,可没过半小时,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母亲问其原因,父亲说:"那家伙输了不认输,老悔棋。"父亲气鼓鼓地撅着嘴,像个孩子似的发誓不再跟那爱悔棋的老家伙下棋了。母亲怎么劝都不听。我回到家,母亲便把父亲的"恶劣行径"数落给我听,我随  相似文献   

13.
正母亲被骗了。早晨10点,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终于,母亲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家了。"原来,母亲早上锻炼时遇到了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与她拉家常。两人相谈甚欢时,来了另外一个中年妇女,自称会看相,说我家最近有血光之灾。母亲吓坏了,请她指点。她便说自己道行不够,要找"师父"。母亲回家拿钱,同时被她们叮嘱千万不要告诉家人,否则就不灵了。结果,她们开车把母亲拉到附近的一个小区,一人拿走她的钱与戒指,去跟"师父"商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炉火     
田雨 《家庭科技》2014,(1):16-16
正最近我感觉老妈越来越抠。星期天回娘家,我做饭,老妈打下手。液化气、电磁炉,她都不让用,非要用蜂窝煤炉。看着那弱弱的火苗,我忍不住说,用这个火做饭,什么时候才能把饭做熟呀?我心里急得火上房,老妈却不急,慢慢跟我唠着家常。说侄子最近会骑自行车了,说我爸最近好像稍微胖点了,说我老姨跟她那不争气的儿子又吵架了,说她园子里种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给我带来一盒营养液。母亲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的一个白天我喝了杯苦咖啡,晚上有朋友来又喝了点酒,那晚我就整夜睡不着,第二晚到没事了.  相似文献   

17.
逛街时,与阿黎不期相遇。她是我小时候在乡下最好的玩伴。阿黎高兴坏了,亲热地直喊我"乖乖",并欣然开车请我去喝咖啡。孩提时的阿黎,胖胖的,直流鼻涕。如今一身名牌,驾着宝马,举止谈吐,透出贵妇人的气质。喝咖啡时,她简单说了近况:开有两家连锁店,有四套房子,最新的是100万买的,40万装修,其他三套用于租赁。车有两部,一部客货,一部小轿。  相似文献   

18.
安然 《家庭科技》2007,(10):50-50
1987年,我父母先后病故,我与胞兄对祖传的10间瓦房进行分割,每人分得5间。1996年,胞兄一家遭遇车祸,他和独生子不幸死亡,我嫂子也被撞成了植物人。嫂子被她的母亲李某接回娘家。今年8月,嫂子也去世了。李某说她为嫂子欠了一大笔债,嫂子家那5间瓦房应由她继承处理。我认为李某虽然在护理我嫂子方面做得不错,但她是我嫂子的母亲,她负有这样的义务,那5间瓦房毕竟是我们禹家的房产,不应由外姓人继承。请问我的观点正确吗?  相似文献   

19.
李友 《家庭科技》2014,(3):12-12
正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变得懵懵懂懂了,经常自言自语,做饭时忘记加水,烧菜时忘记放盐。提着篮子出去买菜,半路折回来吃惊地问:我这是要去干什么?然后又猛地醒悟,我不是要去买菜吗?那天把1岁多的孙子带去看戏,过一会儿她一个人跑回来,到家就问:咦,我的小孙子呢?把大伙吓个半死,幸好邻居把孙子送了回来。弟弟还说,母亲有时念叨着我的小名。我一听就急了,莫非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于是,我决定接母亲来城里住。大学毕业后,我远离家乡来到南方城市。由于工作繁忙,我在老家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与母亲的交流多数是通过电话。几次想接她  相似文献   

20.
正她来找我倾诉的时候,一直在说:"我和他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只怪自己当初太傻太天真……"他们相识时,正值二十一二岁的青春年华,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双眼皮、高鼻梁、唇红齿白,模样清纯。他的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性格活泼开朗,很懂得讨女孩子欢心。当时追求她的男生挺多,但她还是选择了他。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不同意他们交往。她脾气倔强,偷走了户口簿,直接去登记,来一个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