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千百年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乌苏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石堆耸立着,没人能说清它们是做什么的,更没人能说清它们何时被何人建在这里。这里方圆7公里范围内,数十座形制相近、规模不等的石栏墓葬点缀在茵茵绿草间,这就是约4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先人留下的“石头迷宫”。 相似文献
3.
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是不疯狂的,包括那些安静的石头——对了,如果你真的认为石头是安静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赶紧看看本文的5大“疯狂的石头”吧,保你眼界大开。NO.1 跳出大坑的石头 前苏联普列谢耶湖东北处,有一块能够自行移动位置的石头。该石呈蓝色,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 相似文献
4.
5.
7.
《红楼梦》中,"顽石——灵玉"中心意象是构建全书审美意蕴和艺术结构的重要手段,它含蕴着中国古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审美理想。曹雪芹对这一意象创造性的成功运用,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终结性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9.
10.
朱晓映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6):26-29
《第一块石头》(The First Stone)是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Helen Garner,1942—)的一部"虚构批评式"(ficto-critical)非虚构作品。作者在事实和虚构之间书写,围绕1991年底发生在墨尔本大学奥蒙德学院的一起两位女生指控她们的院长性骚扰的事件展开个人化、主观性的评述,对传统女性主义性与权力关系进行反思并发起挑战,建构了一套后女性主义的新型话语。加纳质疑女性的受害者身份,指责年轻一代女性主义者将身体用作对抗男性的武器,在两性之间燃起战火与硝烟,最终将男性变成了女性主义的受害者。她指出,后现代时期倡导多元、宽容和谅解,女性主义者要力求化干戈为玉帛、寻求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诗尧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1)
“石头”意象的民俗学指向使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形成基于个体艺术创造的、重构的民族民俗信仰文化系统.通过民俗仪式在远古人类内心与现代人的心灵体验之间获取贯通,通过“石头”意象寻回诗歌文本呈现给我们的多民族文化记忆,这对我们体悟人类艺术创造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刚开学,邻桌是个boy,长相一般,但却有一双闪着灼人亮光的眼睛。他的样子很cool,上身着深蓝色流行T恤,下身是一件蛮有个性的牛仔裤,一双八成新的“安踏”运动鞋,发型是古天乐式的,笑起来像陈冠希,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潇洒。但在无形中,我却感觉得到他的冷酷。我们很少讲话,除了借东西,没有别的,我在作业本上看到他叫sunny. 相似文献
13.
14.
孙诗尧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2):48-52
"石头"意象是当代贵州少数民族诗歌中的典型意象。"石头"意象的经典化取决于创作与批评两个层面。创作者要历练语言内蕴,锻造独特风格;批评者应坚持外在文化与内在体验的双重维度。在对"石头"意象外维多元文化观照与在内维精神力量发掘中,新世纪贵州少数民族诗歌会呈现出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