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佳佳 《家庭科技》2016,(9):23-24
正一提起"摸脉",很多人会认为是中医诊病的一种手段,其实,广义上的摸脉远不如中医摸脉那样复杂,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养成摸脉好习惯,会从中受益良多。自己摸脉很重要健康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为60~100次,而每一次心脏跳动,脉搏都会搏动1次,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实际上就是心脏跳动的次数,通过摸脉便可对自己心脏跳动  相似文献   

2.
正我最近常有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症状,有时有心脏"咯噔"一下类似人在游乐场玩比较刺激的项目时产生的失重感,或者心脏突然间激烈地搏动。医生说这些症状是心脏早搏,请问我是不是患上了心脏病?江苏刘女士心脏早搏分良性和恶性两种,很多人都以为良性早搏和心脏病有关,但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早搏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一般普通的早搏和心脏病无关,两者不能在归为一类。据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3.
知己知彼--国人心脏健康总体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0%.虽然每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幸存者至少有2000万,但其中多数人有很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苏军 《家庭科技》2014,(3):28-28
正据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推算,中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心脏痛"。专家指出,药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不注意可致人猝死。什么是药源性疾病治病用药人人皆知,但是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有效而安全的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反之,如果用药不当,比如不合理配伍用  相似文献   

5.
谈爱国     
《大庆社会科学》2010,(6):132-132
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一、民间舞蹈的分布、源流与分类江苏民间舞蹈的种类十分丰富,有一百多种,其中主要的有花鼓、龙舞、莲湘、花船舞、灯舞、剑舞、高跷、跳五猖、跳财神等等,这些舞蹈几乎遍及本省江南、里下河流域与徐淮地区。另外,有一些舞蹈几乎只在一个大的区域内流行,如跳马伕(又叫马伕香、跳马皮、跳马披等)流行于南通、扬州、盐城等地区,采茶舞基本上只流行于栽种茶树的江南地区。还有一些舞蹈只在一两个县的范围内流行,如痴和尚吃酒之于吴县,抢更饭之于昆山县,三十六板凳之于无锡县,水鬼求雨之于如皋县,摇钱树之于启东县,水牛舞之于江都县,踩水之于阜宁县,请孙猴子之于沛县,独杆桥之于丰县、泗洪县,男欢女喜之于宜兴县。  相似文献   

7.
正心衰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指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状。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一种具体表现。大多数心脏病患者的心衰病症都是从左心衰竭开始,主要症状表现为肺循环瘀血。心衰的病因可分为基本病因和诱发病因。基本病因主要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可能造成心力衰竭;诱发病因是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出现感染、心脏负荷加大、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小腿肚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程度。人体70%的血液由小腿肚负责泵回心脏,堪称人体的"第二颗心脏",没有健康的小腿肚,人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随时随地揉揉小腿肚,使体温上升、代谢加快、免疫力提高,健康状况就能得到改善。腿肚子抽筋预示不健康很多人有过"腿肚子抽筋"的体验,小腿肚或脚底突然抽筋、剧痛,表明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追究小腿肚抽筋的原因,大多是无解,但是,身体疲劳造成的肌肉乳酸堆积、突然的激烈运动、压力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的快是享誉世界、震惊欧美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国人有"囫囵吞枣",巴不得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想法;多快好省、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是其根深蒂固的观念。家长们拥有太多的上进心,孩子考得上专科,就鼓励孩子考本科;孩子考得上本科,就鼓励考一本;考得上一本,就鼓励考"211""985"大学;考得上"985"大学,就鼓励考清华、北大……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测验,都是一次次重要的标杆,许多模拟训练犹如一次又一次的百米赛跑。现在科技发达,每一次测验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心脏好像一个抽水泵,昼夜不停地将血液泵人血管,一旦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体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心跳骤停常是突然发生的,其原因诸如心肌梗塞、触电、雷击、溺水、车祸、严重压伤等。心跳骤停的特征是:病人的颈动脉、股动脉停止搏动(见图1);神志不  相似文献   

11.
张前 《家庭科技》2013,(11):35-35
工作压力大、饮食热量高,加上不运动,让现代人的心脏"很受伤"。很多心脏病患者经常出现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等情况,因此在常规用药的同时,配合按摩相应经脉的腧穴,能更好地缓解症状。最常用的腧穴是通里穴和内关穴。这两个穴位均与心脏紧密相连,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常按摩能疏通心气,辅助治疗与"心"有关的病证。通里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络穴,主治心血管和心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实际上,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征兆,只不过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罢了。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我们应该对人体发出的不良信号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酿成大祸。医学研究发现,面部的蛛丝马迹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心脏健康隋况。心脏病有哪些症状?这需要察言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及现代法治思想都建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之上,我国悠久的人治传统的病根是否就是人性善?厉行法治是否就该倡导人性恶呢?以史为鉴,先秦法家学派的思想基础正是人性恶,但它却是一种实质上的人治理论。由此可见,人性善、恶之于人治、法治只是理论上的逻辑前提,倡导法治,不应人为地贬低人性,排斥德治。历史证明,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必定也是一个德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爱心圆     
佚名 《快乐青春》2011,(5):39-40
韦利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但他开朗活泼,几乎和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正是因为他的乐观和快乐,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可能随时离开人间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5.
性命范畴展开为力命和心性。力命是讲主体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客体的自然必然性、法则性;人力、人为与天命、命运的关系。船山说:人珍惜人的生命存在,“胥为生矣,举行喙息、高骞深泳之生汇而统之于人,人者天地之所以治万物也;举川涵石韫、敷荣落实之生质而统之于人,人者天地之所以用万物也”[1]。人是天地所以治万物和用万物的根据。若无人,天地何以治?何以用?治万物和用万物是人的特有的能动性,所以人能“参天地”、“赞化育”、“御万物”,强调人的能动性和有为性。(一)力与命的关系船山认为,人的能动性和有为性,可以改…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到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一个情景,似乎以前就做过或者经历过。比如,旅行到一个从末去过的街道,却突然感到以前来过这个地方。我们把这种观象称作"似曾相识"。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似曾相识"现象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直到19世纪早期这一现象才被法国学者引入科学研究。如今,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次我出门开会打网约车,一早一晚,分别遇到了两位风格迥异的专车司机。第一位司机是在早高峰的时候遇到的,是一位年纪偏大的师傅。我一上车,他就问我:"怎么走啊?"我说:"跟着导航走吧!"车开出去一段路,就开始堵车,师傅挠挠头,开始嘟嘟囔囔抱怨说:"我早上6点就起来拉活了,等了一个小时才拉上一单,现在你是第二单,又赶上大堵车,今天早高峰任务算是完不成了!""早高峰任务很难完成吗?"我问他。"网约车的政策是早上6点到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70—90年代,国人早期商业报刊的兴起,未尽然是感应了中国资本主义发达的时运,却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洋务强国的思想浪潮。随后,维新思潮推动中国民族报业攀上了第一个高峰。没有任何一个典型事例比维新运动中国人报刊的起伏跌宕更能说明社会思潮之于媒介兴衰的重大影响力了。而清末最后十年,"启蒙"、"革命"思潮则带来了白话报刊之崛起及口语传播的复兴。透过清末社会改革运动中的媒介嬗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传播媒介与时代思潮相扶相长,社会思潮有时甚至可以促使传播媒介跨越客观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制约,急速跃进。  相似文献   

19.
宋悦 《理论界》2004,(3):112-112
一、美学的内涵我国美学史上第一位给“美”下定义的是春秋时的楚国人伍举,他认为所谓“美”是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的人都是无害的,或者说是有益于人的,才能算是美。伍举的“无害为美”的观点,实质上就是说美就是善,其核心是和谐。孟子提出著名的“充实而谓美”的思想,对美的内涵作了更深入的探讨,还对共同美的问题作了形象而精粹的表述,他说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从而肯定了美感的共同性与普遍性。在西方,早在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开始对“美”作哲学的思考。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相似文献   

20.
岑庆祺 《东岳论丛》2001,22(2):83-84
伦理学的基础是人性论。在我国历史上 ,孟子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人性论的学说。“孟子道性善。”〔1〕(《滕文公上》)“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1〕(《告子上》)孟子的“性善说” ,主张人性是善的 ,是无有不善的 ,它影响了儒家主流两千多年。导人向善 ,其功甚伟 !但仔细分析其理论 ,又应把他的学说正名为“性有善有不善说”。一他说人体有六官 :口、目、耳、鼻、四肢、心。“口之于味也 ,目之于色也 ,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 ,四支之于安逸也 ,性也。”〔1〕(《尽心上》)心之官与上面的五官不同 ,“心之官则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