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远 《天府新论》2005,(Z1):240-243
驰名商标的认定是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的前提.目前我国对驰名商标认定的制度设计尚存在诸多缺陷,驰名商标"跨国保护"与商标"独立性"也使各成员国之间存在日益明显的权利冲突.文章就驰名商标的国内认定模式及国际认定模式的重构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的巨额价值属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往往易招致假冒、仿冒等行为的侵害.为此对驰名商标的概念、特殊属性、认定标准、方式和法律保护相关理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法律制度基本建立,但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驰名商标法律制度尤其是管理制度暴露出许多缺陷。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驰名商标动态管理制度、第三方权利保护制度、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衔接制度、驰名商标权利人权利限制制度以及驰名商标认定后保护期限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未注册驰名商标实施的是适度保护制度,这一制度现状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因素。通过对未在中国注册的外国驰名商标保护典型案例的考察可见,未在中国注册的外国驰名商标被侵权的类型主要有抢注或混淆使用、申请注册中文商标、注册享有在先权利的标识、抢注对方商标、注册未续展而失效商标五种。中国法院关于未在中国注册的外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有其自身特点:一是认定驰名的地域范围是在中国领域内;二是判定未注册商标的使用含义时所持标准具有灵活性;三是在他人抢注与外文商标对应的中文商标这种典型案例中,中外文商标存在唯一对应关系是重点认定问题。2013年《商标法》修改后新增的若干针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制度,是中国商标法上对"使用"价值进一步肯定的结果,对于未在中国注册的外国驰名商标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沙春羽 《理论界》2014,(1):93-95
驰名商标的保护已经商标权保护的核心,世界各国均给予驰名商标以特殊保护。我国现行《商标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但新《商标法》在驰名商标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针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完善立法,更好地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是《巴黎公约》和《TRIPs协定》等国际公约规定的一种特殊的商标保护制度。我国从1993年《商标法》确立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开始,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已经运行了近二十年,随着中国入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在实践中显现了诸如腐败、造假、不正当竞争等多种弊端,已背离了立法初衷。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亟待从立法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军 《理论界》2008,(1):68-70
商标作为商品或者服务的标记,已成为现代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重要客体之一,我国对商标注册实行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的注册原则,本文从国际条约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入手,分析了使用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行为性质和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几种侵权方式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影响,提出认定在先使用未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应结合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实践,按照国际条约对确立驰名商标制度的实质原则,在现实情况下,应从法律制度等层面完善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驰名商标是一个颇为复杂而又难以界定的法律概念,其认定标准通常需要参照多种因素,其认定方式包括主动认定和被动认定.驰名商标的保护模式包括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两种,绝对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囿于各国的现实情状,其对驰名商标的具体保护采用不同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国的立法相对欠缺,需要进行立法上的修改和完善,重要的是建立防御商标制度,加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确立了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制度,但至今驰名商标还未有确切而统一的定义;在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上,各国的做法也各有不同,在认定标准上也不完全一致。我国国家工商局1996年颁布的《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虽然总的说来操作性较强,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维护我国的利益出发,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王恩宇 《南方论刊》2008,(3):75-75,74
驰名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当进行完善的保护。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是认定驰名商标。本文就我国当前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在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缺陷,做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基础与实际现状两方面阐述了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依据,并结合近年来的一些知名案例粗浅分析了我国在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救济及具体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完善未注册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是认定驰名商标。驰名商标认定涉及认定机构、认定方式、认定标准三方面问题。笔者着重比较研究驰名商标认定标准 ,提出认定的主要标准是相关公众知晓程度 ,同时综合考察商标使用和宣传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褚童 《兰州学刊》2006,(8):207-208
本文在论述驰名商标的概念、认定及其特殊保护实践诸方面的基础上,从国内法、国际公约的角度加以分析,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今后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基础与实际现状两方面阐述了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依据,并结合近年来的一些知名案例粗浅分析了我国在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救济及具体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完善未注册驰名商标司法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驰名商标淡化作为侵害驰名商标的重要形式,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各国驰名商标淡化理论和立法的考察,全面分析了我国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不足,并从立法的角度为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5.
对一件商标所具有的独特性的保护应构成商标保护的唯一的理论基础。淡化是通过将驰名商标用于非竞争性的商品 ,以至逐渐消磨或分散其识别性 ,破坏商标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的侵权行为。淡化与传统的商标侵权行为相比 ,具有潜伏性、长期性和救济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淡化行为主要有弱化、丑化、退化三种表现形式。淡化行为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 ,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 ,我国应结合国外有关反淡化的立法经验 ,制定专门法律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解析与重构: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艳 《兰州学刊》2008,(9):119-122
我国《商标法》依据注册与否,分别为注册和未注册驰名商标提供不同的法律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未注册驰名商标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良好的商业信誉与广为知晓的知名度是所有驰名商标获得特殊保护的根本与基础。因此,我国《商标法》应改变目前以注册决定保护程度的做法,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赋予商标权和提供多种民事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7.
严实 《天府新论》2004,(Z1):167-168
我国目前的商标存在明显的缺陷.立法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立法,应该(1)正确界定商标的概念;(2)扩大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3)明确驰名商标的认定方法和认定机构;(4)加大驰名商标注册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标法》采取的是不注册使用与注册使用并行,但仅有注册才能产生专用权的制度。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则不以注册为前提条件。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可以按“使用原则”予以保护。另外,《商标法》第13条第1款:“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可见我国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仅限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而不涉及于不相同或不相似商品。但是,仅此一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完善、丰满的法规解释与其相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混淆理论是商标保护的基础理论,淡化理论是作为混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出现的,主要应用于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淡化行为的确会减损驰名商标的识别力和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声誉,对其进行反淡化保护确有必要.我国现行商标法并未引进淡化理论,而是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淡化理论.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时,应在立法中引入淡化理论,对驰名商标进行全面地反淡化保护,并根据商标显著性和知名度的不同对弱化、丑化和退化行为建立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淡化行为是一种现代商标侵权。为满足驰名商标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潮流,我国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借鉴各国商标反淡化立法的成功经验,建立比较完善的商标反淡化法律制度,对淡化行为依法打击,从根本上遏制和消灭商标淡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