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国际能源法的主体,应当从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理论出发,并根据国际能源法的调整范围,界定其定义、特征和构成要件。从法学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证可知,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公司、个人和部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都可以构成国际能源法律关系的主体。国际能源法主体的出现,丰富了国际法主体的内涵,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发展,对国际社会及国际法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非政府国际组织目前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具有有限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对国际法在准造法、司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活动越来越频繁,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它们至今仍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不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这必然会影响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价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的受局限性,得出尽快赋予其国际法主体资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充分发挥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影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私合伙关系是国际关系领域中令人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本文试图说明参与到跨国公私合伙关系中的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变化,并认为公私合伙关系中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在事实上获得了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一样的国际法地位。  相似文献   

5.
非政府国际组织应纳入国际法学研究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学关于国际组织的研究范围历来只涉及到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但近年来非政府国际组织与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密切,在处理国际法范围内的国际事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非政府国际组织应纳入国际法学的研究范围,使国际法的法理内容更为丰富和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权力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一方面,非政府组织日益跻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的管理新型主体之一,推动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同时构成政府的社会管理对象之一,挑战着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登记注册而无法取得合法身份的草根非政府组织大量活跃于城乡社区.这一现象表明政府对草根非政府组织执法不能,表明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发生冲突,我们现行的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面临改革的压力.文章深入分析了草根非政府组织合法性危机及其治理困境的形成原因,试图探索走出这一危机和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 国际组织出现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向现代国际法提出一个新问题,即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国际组织是指国家之间为了处理彼此交往中的事务,根据特定目的,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建立的常设性组织。国际法范围内的国际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这一点目前国际社会已普遍接受。但是,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与国际法最基本的主体——主权国家之间有什么关系;国际组织与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是否处于平等地位,这个平等性如何理解;目前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能否成为世界政府等等,则见仁见智。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勃兴,给传统的国际法律秩序带来重要影响和挑战,它的活动与国际法诸项环节都发生关联,但其法律人格尚处于不确定状态.鉴于其在全球性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从国际法角度对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着公信力缺失问题,为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需对公信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公信力的构成加以解析,随后梳理了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其中合法性丧失、主体品格缺位、绩效水平不足、诚信度下降等是突出的方面。因此需要坚持"内外兼修"原则,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效能,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内外监管,厘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以此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泛滥和蔓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以联合国为主导,各主权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全球性艾滋病防控监测机制、发展国际综合防治体制、援助发展中国家、明确国际共同规则与共同行动。随着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中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的确立,地区性合作与全球性合作、非政府间合作与政府间合作相互渗透,国际合作中人权保护的新发展,使国际法上的国际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得以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无论从制定、实施还是其本质、特征等都与国内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二者在调整法律关系主体当中的作用也不同。如国内法有强大的国际机器做后盾,而国际法则没有。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也是法,也有着法本身特有的规范作用、强制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无论从制定、实施还是其本质、特征等都与国内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二者在调整法律关系主体当中的作用也不同。如国内法有强大的国际机器做后盾,而国际法则没有。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也是法,也有着法本身特有的规范作用、强制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看,非政府组织从登上国际舞台至今,始终在为谋得恰当的国际法律地位而努力。联合国成立后,根据宪章第71条确立起来的经社理事会与非政府组织咨商关系,逐渐成为非政府组织间接取得一定的国际法地位的主要途径。本文拟从国际法视角对经社理事会与非政府的组织制度化联系模式进行探讨,并对进一步完善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地位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的重大变革之一。今天,非政府组织因其以维护国际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善于沟通与协调,而在防止及治理国际政治中国家因过分追求本国利益、或信息不完备、或政府间欠缺沟通、或政府领导人自私自利等导致的非理性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国际政治中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相似文献   

15.
到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的社会福利组织让位于政治性非政府组织,许多现代非政府组织不断出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脱胎于长久存在的社会网络和组织.新经济政策中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使得国家发展资源在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之间分配不平衡,为了弥补公共服务和发展资源的差距,许多发展型非政府组织在非马来人社会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了非政府组织在族群间分布不平衡的"二元结构"; 政府"发展霸权"渗透到以马来人为主的乡村地区,给非政府组织在乡村的发展留下极其有限的活动空间,促使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不均衡的城乡"二元结构". 90年代初出台的国民发展政策鼓励利用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冷战后全球结社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促进全球化向深度发展,这些冷战后内外因素的结合促进了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的进一步演变.  相似文献   

16.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政府间谈判和国际法的范畴,成为全球参与的公共运动。作为“人类共同关切事项”,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正促使全球公民社会发展壮大。当前,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推动与新时期公民教育战略相结合,鼓励和引导非政府组织作为载体,将激励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教育“公共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法地位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渐进发展,国际社会也由单纯的国家间体制正逐步走向国家间体制和超国家体制并存的时代。受此影响,国际法的普遍性、规范性、效力性增强,国际公共体管制范围扩大,国际法逐渐向有组织的国际社会的法律发展。然而,国际法要进化为“世界法”仍只是遥远的理想,国际法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是国际法的主体 ,调整国家责任的法律规则经过某些变通后 ,可以类推适用于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国际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是 :违反国际法、这种违反可归于国际组织。国际习惯法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正 ,可以适用于国际组织。国际组织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也来源于国家责任的归责原则 ,国际法上有三个因素在归责问题上起重要作用 :控制因素、组织因素、领域因素。其中控制因素是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在国际法表现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政府间国际会议制定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奥委会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体育运动尤其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增强,但是,国际奥委会并不能被认为已经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它不能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并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