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人情-面子"消费现象,这是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诉求的需要、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制约。矫正这种非理性消费的途径是大学生的自我调适、高校进行以消费伦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家庭社会的双重努力、吸收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益部分消解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真正关注、了解,重在塑造春桃这个扣人心弦的女性形象。小说《春桃》中"一女二男"的婚姻模式有悖于"神性爱"这一个古往今来文学作品的传统母题;李茂、刘向高在伦理婚姻观念上沿袭着中国传统伦理婚姻的重负,春桃具有新的伦理婚姻观念因素,但现代伦理婚姻观念的光芒始终遮不住春桃传统的观念。最后,人性善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使三人冲破了一切传统封建伦理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束缚,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这种善良的人性人情寄托了许地山人道主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面子观念以及面子措施是中国人生活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面子在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消费、择业、恋爱各个方面有着突出的影响,且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面子心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面子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的尊严,适当地爱面子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有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成为一种盲目的虚荣,危害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海洋文化和草原文化孕育了不同伦理意蕴的神话: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古希腊神话和以草原文化为依托的蒙古族神话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文明底蕴不同,在民族精神和伦理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古希腊神话对智慧与理性的崇尚与追求,造就了西方人勇于冒险和探索、追求个性、崇尚英雄、但对神的道德品质却并不苛求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而古代蒙古族神话,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即尚德与求善的伦理倾向,又不乏古希腊人勇于冒险、崇尚英雄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和游牧文明特质:开放、商贸、流动、诚信等。蒙古族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都源于万物有灵论,但是却具有操守自然和僭越自然两种不同的伦理旨趣。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浓缩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与文明.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及社会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文化)存在着落后的一面,即它的封闭性.这个特点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在清朝中后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得到了最为突出的反映.对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从客观上来看,“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式骚扰的抵制”,从主观上来说,则是清朝统治者那种妄自尊大心理和天朝上国传统观念作用使然.那么,这种妄自尊大的心理和天朝上国的观念是如何铸成的呢?本文试从传统文化的封闭性着眼,来探讨闭关政策实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舒婷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不仅标志着“人”的复归和“女性”的觉醒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她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女性书写 ,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中国的谣言传播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谣言传播中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也与特定的传统文化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本文拟从民间信仰、"官本位"心理、"面子"观念和"重义轻利"心理等几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对谣言传播中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并提出规避其负面影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剖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宗法家族伦理观念和“家国一体”观念对台湾经济的影响,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道德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和当代功用。其主要内容如父慈子孝、长尊幼卑、谨身节用、齐家兴国等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诸多方面,良莠并存。现代家庭道德建设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既要深入挖掘优良传统,积极提升人伦价值,提倡艰苦奋斗,树立良好家风,又要注意克服消极因素,防止传统陋习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0.
面子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它一方面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评价获得。面子具有权力支配、评价期待和社会控制的功能。由于面子文化的影响,纠纷的发生及其解决都渗透着面子的因素,作为参考变量其介入到纠纷解决过程之始终。反过来,纠纷解决又影响并可能改变面子。正因面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它事实上构成了一种独立于显秩序之外的隐秩序,并内藏着高度伦理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道德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和当代功用。其主要内容如父慈子孝、长尊幼卑、谨身节用、齐家兴国等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诸多方面,良莠并存。现代家庭道德建设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既要深入挖掘优良传统,积极提升人伦价值,提倡艰苦奋斗,树立良好家风,又要注意克服消极因素,防止传统陋习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2.
伦理观念在伦理文化系统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它调整着人们的利益关系,模铸着人们的心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因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儒家伦理有着独特的文化精神,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整个文化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儒家伦理观念?它的某些文化特质在今天是否还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能否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翻译活动中,随着译者主体性的地位从"隐形"到"显形"的发展,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日益受到道德层面上的翻译伦理的制约和指导。多视角、多层次的翻译伦理的出现激发译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和合学理论为基础,在和合翻译观的视阈下寻找一种"和谐"之伦理——和合翻译伦理"诚",从科技翻译的灵活性和模式化的融合、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融合两方面指导科技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涵盖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人和"等和谐思想。其文化核心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是人文价值体系中的瑰宝。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当庞杂,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把握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将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认识、分析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改造和吸收传统文化,使其自我更新为现时代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村庄熟人社会中,能力、人品和人缘是“面子”的基本要素,并赋予“面子”以实体性。日常性人情的互动是“面子”生成的基础,家庭则构成“面子”运行的基本动力。“面子”因而与主体内在属性紧密相关,呈现出较强的伦理性、社会性和较弱的策略性、表演性。“面子”的分化形成了村庄社会分层和村庄权威结构,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层次不同、形态各异的权力运作机制,表现为“统合——孤立”机制、“转化——平衡”机制和“渗透——规训”机制,从而促进了村庄公共秩序、社会交往秩序和家庭生活秩序的再生产。然而,市场化逐渐导致“面子”的物化,“面子”逐渐脱嵌于主体的“做人”实践,伴随着“面子”竞争的失控,熟人社会渐趋解体。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就是社会工作者在助人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然而,专业伦理在实际调解中往往无法通行——专业伦理和一般伦理的冲突。专业伦理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行为的指南,一般伦理是在社会文化和传统中逐渐形成,内化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观念和原则。章女士在处理这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文化对我国行政伦理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伦理有三个不利的影响,即"全能政府观"、"官本位"思想和利己主义观念。针对传统文化的这些消极影响,必须从对官员进行德育教化、树立官员"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剔除传统文化中对行政伦理消极影响的因素,同时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是中华民族悠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精华 ,千百年来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针对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继承的角度 ,本着创新的精神 ,探讨传统儒学伦理中具有现代价值的因素 ,以期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论述中国传统伦理最经典的著作。本文以《论语》中的"孝"观念为基础,论述了"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特点;在近代和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孝意识的变迁;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孝"带给我们现代社会的论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