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英国离婚法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庭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掀起离婚浪潮,在欧洲以英国最为典型。20世纪英国离婚法实现了从有限离婚主义到离婚自由主义的转变。然而日益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后时代单亲家庭队伍的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严重困扰英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面对离婚自由主义带来的汹涌的离婚风潮,英国立法机关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离婚法为重建婚姻和家庭做出新的努力。站在婚姻家庭法的视角,对一个世纪以来的英国离婚法变革进行梳理,从中深层剖析离婚法改革对婚姻制度带来的冲击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婚姻和离婚现状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英国传统的两性婚姻和家庭遭遇离婚潮的严峻挑战。二战之后,英国福利国家创建和新离婚法改革对英国的婚姻和家庭影响深远,然而离婚后引发的诸多"社会病"却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婚造成了庞大的单亲家庭群体,而且对离婚后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由于婚姻和家庭的大量解体,社会失去稳定阀作用,当代英国政府在保守党和工党政府的不同时期采取了诸多努力,建立相应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负面影响,以重建英国婚姻和家庭。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J县J村为个案,以J村的离婚现象为具体分析对象,采用半结构与无结构访谈法,描述了农村离婚现象在J村的具体样态,就农村离婚现象的具体样态展开分析,对农村夫妻关系、婚姻市场、伦理、家庭结构变迁进行讨论。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婚姻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原有的小区域婚姻圈被全国婚姻圈所取代.而妇女在这种婚姻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这种结构性的变动反映在家庭结构的变动上就是大量离婚现象的出现。伴随越来越多的离婚现象的发生且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人们的家庭观念与伦理开始发生变化.核心家庭本位的观念也逐步为个体本位的观念所取代,而这种观念与伦理的变化又反过来再生产出家庭结构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的离婚和夫妻关系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传统上人们对婚姻的忠诚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出现了转变,离婚单亲母亲的数量上升。离婚单亲母亲作为单亲母亲的一种主要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现有文献中对单亲母亲关注较多,但对离婚单亲母亲缺乏研究。文章以离婚式单亲母亲为研究对象,采取个案研究法,选取了优势视角,在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交流中实现服务对象的增力。  相似文献   

5.
亚裔英国移民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经历导致他们在追求家庭氛围的同时也排斥传统家庭观念对其身份构建的阻碍。文章通过对21世纪初期出版的英国移民小说和之前的同类作品的比较发现,亚裔英国移民在当代英国社会中的生存特点引发他们对家庭概念的重新探讨和商榷,并且引起英国移民小说中亚洲家庭意象的改变。亚裔英国家庭的新概念和新意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当代多种族、跨文化、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英国社会中隐性的社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6.
婚姻观念多元化、婚姻行为多样化、婚姻角色平权化以及婚姻与性的分离,这些现象是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的主要表征。这种嬗变导致家庭的许多正向功能被严重弱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异质化和高速流动、传统之性禁锢和现代的性解放之间的张力、社会生活及文化领域的高度商业化、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民国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体现。随着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和新婚姻法律的颁布,传统的以夫权为中心的离婚制度开始向以男女平权为原则的离婚制度转变,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由此受到猛烈冲击,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大公报》在1927~1930年设立《妇女与家庭》专栏,比较详细地报道了当时天津女性的婚姻家庭状况,尤其在离婚问题方面给予女性更多关注。该报关于女性离婚事件的报道和讨论显示,这一时期天津女性的离婚原因、主动提出者、离婚年龄等方面均与传统婚姻不同。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性婚姻价值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当代女性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嬗变.女性婚姻价值观的变化促使了女性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女性在婚姻价值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现实,当代女性应当努力树立健康科学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爱玛》中的人物融入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他们的婚姻并不意味着纯粹的爱情而是双方的契约。本文根据18、19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家庭地位,分析《爱玛》中的婚姻类型,以爱玛的婚姻为基础解读简·奥斯汀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对离婚调节的非道德化倾向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态势,对离婚的调节也出现了日趋明显的非道德化倾向.我国社会的婚姻现实、离婚的道德成因、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离婚的双重影响及道德调节的特殊作用,都决定了当代社会的离婚行为不能没有道德调节.只有将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心理调节有机结合成"金三角",才能共同构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为我们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商品物化、异化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丰富大学生的生活的同时腐蚀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日益趋于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呈现出异化消费的特征。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异化消费"现象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揭示了主人公尼尔在步入成人世界的转折点所经历的矛盾和冲突,也反映了他在面对传统犹太道德和主流社会意识权威时的妥协、挑战和深思。小说中的"子宫帽"是尼尔对传统道德禁忌的规避,最终却成了他对抗主流意识的武器,藉此形成自我价值观,走向成熟。本文将分析"子宫帽"在文中的悖论意义,揭示20世纪中期青年普遍的对存在的困惑。正是这点使小说指向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心灵和物质世界之间的矛盾,超越了关于身份或犹太性的探讨,深化和拓展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发达,最近10年当地离婚现象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年轻夫妻是离婚主体,大部分离婚案例由女性主张。调查发现,当地农村离婚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当地农村是全国农村的婚姻高地,外地女性大量流入,当地女性在婚姻市场进而在家庭权力结构、家庭矛盾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当地农民家庭缺乏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得夫妻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协商、支持的关系,夫妻关系完全维系于情感;三是当地农村夫妻之间在经济、亲戚关系、交往圈子上相互独立,使得夫妻之间在家庭责任、义务方面去公共性,夫妻关系纽带不牢固;四是当地宗族观念重,中老年人掌握财产权,维系着传统家庭秩序和权力格局,这与年轻女性主体性伸张形成较大张力,容易导致婆(翁)媳矛盾,进而可能引发夫妻矛盾。这样,年轻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难以实现主体意志,因而在发生家庭矛盾或失去夫妻感情之后容易提出离婚,而年轻男子则因为容易再婚亦不畏惧离婚,从而导致当地离婚、再婚、复婚现象频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说明了以单身女性为户主并携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贫困群体,剖析了造成"贫困的女性化"这一现象的根源。在贫困的结构性解释及"贫困文化"假设这两个理论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中家庭结构变迁和婚姻价值观的改变对以女性为户主的家庭的贫困现象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现代各国家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许多国家的离婚亲子法观念从传统父母本位向子女本位转变。当代离婚自由主义强调尊重当事人意愿,是现代婚姻的应有之义。虽然子女并非离婚案件的直接当事人,但离婚带给子女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过分强调离婚自由降低了婚姻的可期待性,已经影响了婚姻传统的"家"功能。离婚自由与儿童最大利益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国家亲权是儿童原则限制离婚自由的重要保障,国家、父母、儿童构建的新三方关系已经将儿童置于权利的主体地位。为了在家事案件中更好体现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立法应尽快整合相关概念,注重儿童主体身份构建,在法律上明确子女的独立人格地位,避免子女在此类事件中的工具性角色。司法应审慎解决离婚纠纷,采取有效方式解决夫妻矛盾。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王海鸰女士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三位女性面对丈夫"身体的背叛,心的背叛或身心的背叛"时,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林母,有着浓厚的"家本位"思想,原谅了丈夫,从而家庭和婚姻得以保存;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林小枫,既有女性初步的觉醒意识,同时在她的心目中又有着浓厚的"夫贵妻荣"的男性文化情结,两种文化因子的碰撞,最终导致了她的婚姻艰难地解体;娟子勇敢地摒弃不忠的婚姻,体现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三代女性生动地诠释了当代女性婚姻观念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传统婚姻的社会性解构是当代婚姻存续性和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社会建构主义语境下,传统婚姻制度的社会性建构可以被二元划分为神圣性建构和礼法性建构,前者由以上天崇拜为载体的神本信仰和以祖先崇拜为载体的人本信仰构成,后者则包含礼制化和婚姻的法制化。伴随近代以来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传统婚姻趋于世俗化,表现为上天崇拜的式微和祖先崇拜的衰落。与此同时,婚姻失去了传统礼制的正当性支撑,传统婚姻法制原则也随近代婚姻法律的转型由差序转向平等。但是,作为传统婚姻的重要二元,干预性和差序性质素仍以特定的方式存在并影响着当代的婚姻家庭观念、立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婚姻法结婚制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育人们的婚姻理性,避免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对婚姻合作均衡的破坏。夫妻关系制度应赋予婚姻主体在法定框架内自由设置夫妻权利义务清单的自由。而在离婚制度方面,应确立"婚姻期待利益严重损害"的诉讼离婚标准和"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护原则",并建立无过错离婚的女方合理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阶段同性恋者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即那些对自己的性身份有着良好认同的同性恋者却不愿意向周围的人透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尤其是不愿向父母"出柜"。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和孝道,很多同性恋者生活在真实的异性婚姻里。同性恋者不"出柜"得以可能有两种替代性的选择,一种是步入异性婚姻,另一种则是结成形式婚姻,这两种婚姻形式事实上仍是躲在"橱柜"里的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向重视婚姻家庭的赣南客家宗族性村落近十年来出现大量"闪婚"家庭。打工经济和村落惯习的互动共同形成"闪婚"的社会基础,"闪婚"重效率不重感情的市场逻辑难以保证婚姻幸福,从而导致"闪离"家庭的出现。"闪婚闪离"表现出婚姻观念自主开放、婚姻仪式简化、个人权利意识增强离婚增多、彩礼飞涨代际剥削越来越严重等现象,表明迈向核心家庭化和私人化的农村青年婚姻变革的某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