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内资企业而言,FDI可以通过影响内资技术引进、研发和人力资本等投入的强度对内资技术进步起间接作用。本文就外资对内资技术进步渠道的实证分析发现:外资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增加分别提高内资技术引进数量和研发投入增加,但对内资人力资本数量存在挤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FDI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现应着重从地市级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研究。对于广东省来说,地区的差异性使得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非常悬殊,外资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大相径庭。现利用广东省云浮市的相关数据,就其利用外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外资工业企业资产与技术进步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反映,从长期来看,云浮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不能过分依赖于外资。对此应采取完善引资政策、建立人力资本的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内资企业的吸收和自我创新能力等措施,提升内资企业技术水平,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得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5—2010年大型连锁超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规模经济性从内资和外资的视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内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对企业产出确有正面的影响,但尚不未存在规模经济。尽管在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亦非典型的规模经济,但其投入—产出弹性系数却远高于内资企业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规模不经济是效率低下的表现,而提升规模收益水平则是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拉动型产业集群也存在外资根植性差、与本地企业关联度低、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压制内资企业的利益空间、集群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集群的环境建设,增强内、外资企业的配套关联度,提高外资的社会网络根植性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本地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建立并维护集群内自律机制,改善内资企业在集群内的不利地位,避免内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取消对外资在区域、数量和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实行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本文利用2004年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详细比较,得出结论:就绝对指标而言,尽管外资零售业增长超过内资(无论收益指标还是成本指标),但总的绝对规模仍低于内资;就相对指标而言,外资零售业仍超过内资,但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状况和竞争状况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获得八个解释变量;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98至2008各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研发投入、内资的产业集中度、外资资本投入、国内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需求量、我国半导体硅单晶生产额、外资企业销售量占产业销售总量这六个变量显著影响我国该行业国际竞争力,内资资本密集度和外资人力资本强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外资部门对内资部门技术溢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体现技术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以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和滚动回归,比较两地区FDI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西南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的增加,而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源于资本的增加。两地区均存在技术溢出,但人力资本极大地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果,人力资本促进了华东地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却不利于西南地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华东地区由于外资相对于内资规模偏大导致FDI技术溢出效应从正变负。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林业外资利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外资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涌现,但传统面板模型分析往往忽略区域之间存在的空间联系.首先从利用方式、地域流向与产业流向3个方面对我国林业外资利用的结构性现状进行分析,随后以各省2005—2015年林业产业与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面板模型,并分别设定标准邻接矩阵和经济加权矩阵对外资利用效率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林业外资利用对省级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资本对区域林业产业专业化程度有着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存在负向的间接影响,这在传统面板模型中无法反映出来,传统模型过高估计了内资的利用效率;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不利于林业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国内需求因素对于林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流入FDI有助于提升东道国的总体贸易发展,但能否同样促进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还存在争议.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流入FDI存在显著的间接贸易效应,一方面流入FDI具有正向的国内市场竞争效应、国际市场需求信息效应,另一方面也存在负向的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效应和生产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和中国从全球118个国家吸引国际人才流入的宏观数据相匹配,检验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决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人才流入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在其来源国OFDI的参与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国际人才流入外资促进效应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从国别收入水平来看,国际人才流入外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提升企业对高收入国家OFDI参与度,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寻求特征。但是,从行业技术类型来看,国际人才流入外资促进效应却主要体现在促进非高技术制造业企业OFDI参与度提升,技术寻求特征并不明显。此外,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国际人才流入在提升内资企业OFDI参与度方面更为有效。基于此,加快构建国际人才网络,充分利用国际人才流入所带来的融资信息和资本资源,可以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引资大国,FDI解决了相关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外资在近10年的注入也体现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如外资来源国过于集中,外资渗透领域和地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导向相悖,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资源争夺激烈等。从外资的来源结构,进入的投资产业、投资地区、外资的待遇及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可以剖析出外资进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但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东道国企业,跨国公司拥有更为领先的技术优势,由于技术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因而存在着外溢至东道国企业、推动东道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可能性。针对外资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必然会出现,人力资本对这种溢出效应的发挥起到了门槛的作用,即只有当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东道国产业才有能力掌握、改进并应用外资的溢出技术。这一结论的直接含义就是必须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一般指东道国给予外资同内资同等的待遇,其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自1993年以来,我国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实践表明,我国已从“整平游戏场地”与“经济法和民商法的统一化”两个方面逐步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原则。这一法律实践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对在华外资待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是推动了我国外资法体系的结构性调整,由相对独立的“单纯”的外资法体系转化为由专门性外资法与统一的经济法和民商法的相关规范构成的“混合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行业间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FDI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溢出效果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FDI总体上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到国有企业,这种溢出效应却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面溢出效应主要被其中的私营企业所吸收,国有企业并没有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外资流入与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内需视角重点探讨了行业外资溢出如何影响劳动者收入进而促进国内大循环。借助1998—2013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文章经验考察了外资流入影响工资差距的水平和垂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资流入对工资差距的水平和垂直效应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业的上下游之间:行业内外资进入虽然会拉大企业间工资差距,但效果不明显;而上下游外资进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加显著,上游外资溢出对工资差距存在扩大效应,下游外资溢出对工资差距存在缩小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生产效率和劳动技能结构的改变也会间接影响工资差距。在全球经济增长停滞的当下,文章对充分利用外资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双碳”目标下准确测算我国内资和外资企业的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合理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和实现外资与环境的共赢发展。【设计/方法】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跨国企业活动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解法对中国内资与外资企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论/发现】研究期间我国10%~15%碳排放来源于外资企业,生产责任原则高估了中国的碳排放责任;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碳排放的拉动效应不显著;高碳行业煤炭消耗碳排系数下降显著抑制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增加;国内内资最终品需求和外资最终品出口显著促进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上升。总之,清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促进内资与外资企业碳减排合作和降低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内资饭店与外资饭店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饭店业的环境变化,并对内资饭店如何应对WTO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0年江苏省13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选择外资规模、内资研发能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内资研发创新对制造业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外资对制造业升级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力在不断减弱;而外贸依存度对制造业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考察城市尺度出口企业集聚的本地溢出以及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企业集聚带来的地方化经济很显著,但是地方化经济发生作用还和空间尺度有关。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对同产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只有在地级市尺度上才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在县级尺度上并没有这样的作用。相反,无论是在区县还是地级市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提高本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的出口概率。研究还发现,单纯的外资企业集聚并不会显著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只有出口外资企业才会对内资企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外资出口企业集聚存在显著的城市化经济,在地级市和区县尺度上,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该地区所有产业内企业的出口。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会提高了相同产业内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只能提高同产业的内资企业的出口强度,而对外资企业没有影响。出口企业的集聚既能促进本地区其他企业的出口,并且提高企业出口绩效,因此制造业企业出口集聚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导致我国内外资企业的法规制度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明显不符合世贸规则 ,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这既不利于提高我国引资质量 ,也阻碍外资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发展 ,使内资企业在尚未入世之时就不能与其同处于一条起跑线之上 ,处于劣势状态。对于我国来说 ,在入世后正确面对内外差别刻不容缓 ,必须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文章将从公司制度三大“基石”之一——“资本制度”的角度研究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资本制度现状和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