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研究杜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和贝尔关于宗教起源的论述,提出了宗教起源的多维综合理论,并提供了解释范例。  相似文献   

2.
吴文藻社区研究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先生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曾借鉴以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创立了中国社区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进行社区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对社区研究和社会调查的区别、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用进行了阐释.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当今进行社会学调查研究更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6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预示《江村经济》将促使社会人类学研究从异文化迈向本土文化,从“野蛮社会”迈向“文明社会”,因而将成为社会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里程碑。自马氏发表这一见解之后,海外人类学界对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派一直存在争议。首先,Freedman对于“微型社会学”在中国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接着,Leach进一步对中国人类学的本土观和社区论提出责难。60年后,重读马林诺夫斯基的《江村经济·序言》,作者总结了一生为突破微观社区研究的制约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如对“类型”和“模式”的探讨,对不同级序社会时空单位同时并重的方法的阐述,以及对大一小传统关系的思考等,通过对自身理论的重新评估与反思,作者力图阐明自己对社会学人类学本上研究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小引 马林诺夫斯基和普理查德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学命运的一个微妙点,正是在上一代的人类学理论消褪往日光辉露出一些黑点,人们对人类学的信任势趋日下的时候,关键的时间和人物结合了起来,人类学突然就转变了病象,并且似乎站得比以前更稳。马林诺夫斯基就是这关键人物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世人类学发展史上,前辈学者李安宅引入了英国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其著述涉及社会学、意义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广阔的领域,但他是借助各学科知识去透视、分析和衡量人类文化现象,构成一个文化人类学系统。他译介和阐发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以及他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成就,均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现在研究文化人类学尚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问世以来,英语人类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后续研究。本文在检讨马林诺夫斯基田野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将他的田野工作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并总结了有关库拉的后续研究。作者提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之后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工作方法和库拉的民族志调查展开的。两者都超越了马林诺夫斯基式的功能主义方法,但《航海者》对于今天人类学的魅力所在,仍在于研究他者,在于超越量化手段,在于满足于“片段”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视野中的礼物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学关于礼物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的主题,即互惠原则、感情信仰和商品交换。以此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库拉交换、莫斯的礼物之灵、斯特劳斯的最高等级的礼物,阎云翔的中国礼物流动理论的分析,企图纵览人类学视野中礼物的研究轨迹,再现“地方性知识”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凉山地区彝族少女的成年礼仪“换童裙”为例,用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理论加以分析,以见出彝族成年礼仪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要论述社会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进化论之后围绕结构和功能产生的三大理论流派即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释不同社会的异同。这要通过对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才能实现。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强调“文化统一体”的文化概念在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时在方法论上很难操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念领域内建构的结构,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性与普遍性,缺乏可比性。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从经验观察中归纳出来的“社会结构”,使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在方法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专家,功能学派之父。祖籍波兰,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1908年获数学和物理博士衔,曾师从心理学家冯特,后来在弗雷泽《金枝》一书影响之下,开始对人类学、民族学和文化史感兴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马林诺夫斯基去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考察,在新几内亚和特罗布思德群岛居住两年多,对当地文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1924年以后在英美一些著名大学任人类学教授,并多次获得意、荷、新、英、美诸国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职衔,194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一生著作很多,著有《科学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人类学奠基者马林诺夫斯基在人类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领域广为人知。1967年,他的田野日记英文版的发表使他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2011年,笔者先后探访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家乡克拉克夫与其求学的莱比锡大学,一些鲜为人知的隐藏于这位社会人类学奠基者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这也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理解与重新评判马林诺夫斯基的重要"参照系"。社会人类学奠基者的学术与人生由此得到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的规范、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是人类学的重要话题,对当今社会法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这本重要的法律人类学著作的解读来探析原始社会的"法律",对"什么是法律"进行梳理,并结合现实社会的法律状况,可以使人对人类法律发展的进程有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期情结视为整个家庭的乱伦情结。阿尔弗莱德.克娄伯、马林诺夫斯基、罗海姆等人在对俄狄浦期情结的批判中进一步证明了“家庭情结”的存在及其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系。诸多学科对俄狄浦期情结的关注发展丰富了该研究,其中,文学的研究方法将俄狄浦期情结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同等重要,研究之初其方法就已决定了成果的指向。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不仅可以作为现实研究的有效指导,其理论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反思。文章以《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二书为例,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研究方法异同的比较,阐述一种民族志学的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是一脉相承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只不过是在生物演化的连续的链条上表现出来的最新的一个环节。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生活在文化这一人文世界之中。在马氏看来,人文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正是他的文化整体论的基本论点。作者又阐述了马氏文化功能论的基本思想。作者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所谓的文化的功能,就是用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这种功能思想是以生物性的需要为基础的。尽管补充“派生需要”和“整合需要”来淡化生物性的“基本需要”,但始终维持了文化必须对人的生活有用处的基本观点。要了解文化对生活的用处或功能,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正是马氏极力提倡田野调查的基本出发点。作者在本文中高度评价了马林诺夫斯基基于田野调查来研究人文世界和言必有据的实证论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实践,阐述了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的深刻内涵和作者对其文化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语言学史看,伦敦学派经历了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语言学到弗斯语境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后现代哲学使哲学的终极性基础,亦即使认识主客观对象的途径和方法得到根本的转换(转换成符号),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事件,即所谓"语言学转向",我们无妨说,韩礼德80年代后对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推进,是以符号中介论为其深层理论背景的,或者说与"语言学转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和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进而提出只有在"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才能对一段话的意义做出评价。文章从简述马氏语境观的形成过程入手,进而通过比较"情景语境"理论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挖掘"文化语境"的内涵、分析"文化语境"与语境的关系等几方面来集中探讨马氏的语境观对于当今语境研究的潜在价值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考察后用于书写“异文化”的主要文体,也是现代多元社会中传播不同民族形象的主要媒介.20世纪30年代后,功能主义学派的兴起使得文化研究转向了在社会现实中的功能研究.虽然各自的理论稍有区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克里夫·布朗分别以自己的经典民族志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都对以往文化研究中那种企图追踪、重塑文化历史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而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对现存文化和社会的分析说明.到了格尔兹以后,则又出现了对民族志写作的符号学转向.  相似文献   

19.
马林诺夫斯基以《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创建了法律人类学。我们通过作者研究轨迹之体验和对“地方性知识”的深刻把握,可知在法的演变过程中,对社会秩序、生活规范、观念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化和对规范的信仰,进而,法律的语境要在文化和信仰中找寻。  相似文献   

20.
摩尔根是社区研究的开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研究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和重要的方法,人类学学者多认为其开创者是英国功能主义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本文则以为是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文章从社区和社区研究的概念及特点入手,以摩尔根在塞纳卡部落和其它印第安部落所做的实地调查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