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译文读者在现代散文汉英翻译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译文读者作为翻译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其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的差异会对翻译策略造成直接影响。本文以奈达的读者反应理论为基础,试论译文读者在现代散文汉英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好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反应,并从读者的角度调整翻译策略,这样才能通过译文真正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与交融。  相似文献   

2.
功能翻译理论在女性主义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存在的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达到提升女性社会身份的最终目的,过于夸大和强调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忽视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另一方面,忽视了翻译活动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互动,对译文接受者未给予足够重视。这两方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健康发展。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以及“忠诚”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女性主义翻译应当遵循顺应差异性的翻译策略,在明确翻译目的的同时,根据译文接受者的文化意识进行翻译。此外,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尽可能洞察原作者意图,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不违背原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冰心不仅从事文学创作,也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优秀作品。纵观她的翻译作品,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始终贯穿于她的整个翻译过程,而且具体落实于指导其翻译的"信、顺、美"三原则之上。文章简要概述了冰心先生的"读者意识"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例分析了她在翻译实践中所奉行的具体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4.
就文学翻译质量的把控而论,译者作为双语读者和双语文本的比较者,毫无疑问是翻译质量的主导者和操纵者;而双语读者或多语读者能够对译作信息的忠实性、审美性、形象性及文化协调性与原作进行比较,这使得他们拥有了异于其他读者的特殊身份,即翻译质量的"仲裁者"和"独裁者"。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翻译在促进民族交流的过程中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译文读者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因此,在翻译中,译文读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译文读者通过阅读实现了译作的意义,承认了译者的实践作用。本文以以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第一卷第一章的两个译本--张谷若的译本(以下简称张译)和王守仁的译本(以下简称王译)进行比较,分析读者在实现译者目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译者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有不少翻译研究者探讨过,但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梳理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寻找译者地位的变迁的轨迹,并试图推究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决定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不同的心理因素着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文学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译者才能在翻译原文时与作者心有灵犀并毫厘不爽地捕获原作的艺术意境,同时又能通过译文使读者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从决定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不同的心理因素着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文学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译者才能在翻译原文时与作者心有灵犀并毫厘不爽地捕获原作的艺术意境,同时又能通过译文使读者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派理论、接受美学理论以及读者接受与反应理论与传统翻译现对翻译的理解与阐释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读者理论对于进一步理解读翻译行为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翻译批评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翻译批评实践环节却遇到了很多麻烦.很多翻译评论并没有把读者感受考虑在内,这就大大忽视了读者认可度在翻译批评中的作用,不利于翻译实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研究的美学视界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学翻译研究的美学视界出发,翻译过程是一个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译者与读者艺术接受的过程。只有把翻译的一般原理与审美特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洋化与归化是翻译操作中两种主要的表达和转换方式,洋化是翻译的必然趋势,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过度洋化和归化都会给原作带来损失,只有在翻译中协调好文本、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方可平衡统一洋化与归化翻译,从而产生完美的译作.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对外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国内新闻的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决定新闻翻译质量的直接因素是译者。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目前对外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外宣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应当发挥的主体性作用,使对外新闻翻译能够做到既准确传达又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一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生产关系中,译者与原文作者之主体间关系为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民初社会伦理、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语境下,周瘦鹃与作者的翻译伦理关系呈现复杂性和过渡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主仆关系、亦主亦仆的关系以及仆主关系等。该翻译关系既是社会环境在其身上的反映,也是其翻译目的作用的结果。考察其与作者的翻译伦理关系有助于客观地了解民初翻译状况。  相似文献   

16.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传记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而要实现对于外国传记文学的研究或中外传记文学比较研究,翻译这一介质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外传记文学的相互译介是传记文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历史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在译者陈述原作历史和文学艺术过程中,还会由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审美价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对原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所以译者在翻译传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角色,讲究译作的“纪实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文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传记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明确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中的角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翻译主体角度谈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显而易见且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通过对英汉诗歌翻译个案的分析,从翻译主体角度探讨和阐释了诗歌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读者的创造性叛逆等若干问题,以期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由性"是中西方翻译史上最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之一.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赋予了译者自由运作的权利,同时这也是译者应尽的义务.文章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展现自由性是必要的,并指出这种自由性同时受主观、客观两种因素的影响:主观上译者会通过他们的意识和无意识对原文进行自由的诠释和表达;同时,文本类型、读者类型和时代变迁正是造成翻译自由性的三大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译者角度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担任原作读者;另一方面担任译本的创造者的角色。身兼双重身份的译者在翻译时必定会受到其语言功底、价值观、翻译观等的影响,从而引起创造性叛逆。但这种创造性叛逆不能背离原作的精神风貌,损害原作的艺术价值,而应以译作与原作效果对等为前提,使译作神似于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