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褒卒年考     
北周作家王褒的卒年,史书之中语焉不详。陈寅恪先生认为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庾信由洛州刺史征还长安,其时王褒已逝,但没有说明具体年份。曹道衡先生则认为:“王褒的卒年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建德三年(574)”。然而,《周书·庾信传》云:“时陈氏与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  相似文献   

2.
西汉蜀中辞赋大家王褒与蜀中名臣何武早年颇有经历交汇,这为寻觅出作为历史疑团的王褒卒年和何武生年,提供了重要线索。再结合《汉书·楚元王传》刘向父子的事迹、《汉书·匈奴传》的某些记载以及王褒某些文学作品所提供的重要信息,王褒的卒年可以确定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0年),何武的生年则基本可推定在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述了近几十年来范蠡研究的总趋势 ,指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然后对范蠡的籍贯、故乡予以考实 ,认为其籍贯为楚宛地三户邑 ,即古之丹阳 ,属于南阳郡。在此基础上 ,探求了南阳之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位人物——楚始祖鬻熊及姜太公吕尚——对范蠡思想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探明了范蠡思想深远的历史渊源 ,为探求“黄老之学”的产生、形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4.
王褒卒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王褒的主要生平事迹之考证,推断出王褒约卒于汉宣帝甘露四年。  相似文献   

5.
因为历来直接证据较少,桓谭生卒问题一向争议很大。桓谭自云"年十七为奉车郎中"与《后汉书》本传称桓谭"出为六安郡丞,……道病卒,时年七十余",无疑是考察其生卒年的关键点。桓谭十七岁陪侍汉成帝赴甘泉的时间,有可能是汉成帝"微行"的鸿嘉元年(前20)。本此,桓谭生年当在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卒年在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  相似文献   

6.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占据益州,随即将犍为属国升格为朱提郡,并设(床)降都督开始恢复对南中的统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后,分南中五郡为七郡.在蜀汉政权占据益州的近50年时间里,统治者在这一地区频繁的政区建置及其在云南行政区划史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晋宋之际的大诗人,文学史上历来“陶谢”并称。陶比谢长二十岁,早谢六年而卒。在现存的资料中,无法找到任何有关陶,谢交往的记载,但是,从陶、谢两人各自的经历和交游来看,他们彼此之间有相互了解的可能。理由如下: 其一,陶渊明是在义熙元年(405年)辞去彭泽令到老家浔阳郡柴桑县隐居的。他在当时有一定的名望,与刘遗民、周续之同为“浔阳三隐”。沈约《宋书》还为他立了传。当时的一些大官,如先后任江州刺史的王弘、檀道济等人,都曾设法结交陶渊明。而义熙七、八两年,谢灵运曾作为江州都  相似文献   

8.
杜之松郡望籍贯考辨王宛磐初唐诗人杜之松,其生卒年不详。关于其郡望、籍贯,诸说不一。在此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1.《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辞典》)杜之松条载:杜之松“中山(今陕西淳化东南)人,一作京兆(今陕西西安)人。”2.《唐文选...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分裂的局面,由隋朝把它统一起来了。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隋文帝取消了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因为这时的州郡,数字大大增加,北周末年,县为1,124个,郡为508个,州为211个。这样一个郡只领一两个县,实际上成了多余一级的政区,所以隋文帝把它撤销了。到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又改州为郡,和秦朝的郡县制很类似。大业五年(公元609),全国共有190个郡,1,255个县。成都县仍为蜀郡的治所。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汉政府分立乌孙两昆弥之事在甘露元年。但据新近出土的悬泉汉简部分释文分析 ,汉王朝分立两昆弥事应在宣帝甘露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