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和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单位》、《一地鸡毛》生动呈现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阵痛。它们都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以近乎生活的原形原态,真实而又残酷地展现了20世纪80、9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的艰难,细腻地刻画了市场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的合作古已有之,在大众传媒日益兴盛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为媒介知识分子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技术保障,不仅大众传媒需要借媒介知识分子来提升节目的可信度与品牌价值,受众也需要媒介知识分子来指点迷津、提高认知效率,而知识分子本身也是迫不及待地要通过媒介传道授业、针砭时弊。时下活跃于媒体的知识分子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学院知识分子步入大众媒介、媒介人兼饰知识分子角色,以及商界成功人士现身大众传媒说教。  相似文献   

3.
任文硕 《公共关系》2001,(10):10-12
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给知识分子赋予了崭新的形象,知识分子的价值被重新确立,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期望也更大了。面对角色的提升。我们不禁要问:知识分子,你准备好了吗?你能承受百姓的期望和重托吗?你能担负起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肩上的重担吗?我国的知识分子群体总体素质是较高的,从古到今,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以他们的高尚品格和过人的才华赢得了人们的美誉,鲁迅、陈景润、袁隆平等专家、学者以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信念成为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然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从无序向有序过渡的进程中,个别知识分子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而知识分子腐败的危害比政治腐败的危害。更有深度、持久性,更具有杀伤力。知识分子的腐败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从维熙 《炎黄世界》2013,(4):44-47,51
我不敢说知识分子没有接触过马;可是知识分子中间,留下这么多人与马的悲欢记忆的,可能说“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了。我童年生活在农村,有过马背童真。但是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儿时在马背上的嬉戏,竟然是我人生戏剧的预演,之后在压轴大戏里,却充满了人与马的世纪悲怆: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昔日我手中拿着的笔杆,突然魔幻般的成了一根皮鞭;我面前的稿纸,忽然变成驴车和马车。“破帽遮颜过闹市”的人生画面,已经让我感到没了自尊;在北京街头上演的一场马车惊魂,更让我永生无法忘却……  相似文献   

5.
信子 《伴侣(A版)》2010,(2):44-45
正我今年32岁,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我和妻子蓝馨是大学同学,我们结婚已经8年,婚后由于我一直深造,读博士、做博士后的研究,而妻子亦十分忙碌,所以迟迟没有要小孩。蓝馨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当年她是我们班里最安静最斯文的女孩子。大一那年,我被选为班长,组织了一次活动,我跟蓝馨恰好分在一组。周末午后,蓝馨站在校门口  相似文献   

6.
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可谓多矣。提及知识分子或让人发出苍凉的感慨,或让人顿生凛凛的敬意,或让人投以愤怒的鄙夷,或让人一笑置之,或让人低首无语,或让人困惑不已。谁是知识分子?顾准是知识分子,郭沫若是知识分子,学者是知识分子,教师是知识分子,曾经但凡认识几个字的都可谓知识分子,曾经但凡从事脑力劳动的都可谓知识分子,曾经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庞大的阶层而存在……“知识分子”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是一个人言人殊、众说纷纭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闻一 《中外书摘》2000,(6):22-24
我和西连斯基教授顺着大道在散步,他的家就在我们身旁的一幢公寓楼里。他是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我和他谈起了俄罗斯教授的这种非常处境。我说:“俄罗斯的教授们、高级研究人员在精神上似乎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老的,他们在这个世界里显得苍老和无所作为,而另一个是新的,他们在这个世界里感到振奋和充满活力,而又惶惑不安。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9.
在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中,知识分子是其整个政治思想的核心理论之一,知识分子在市民社会中担负着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使命,在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1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利益集团中的比重及其作用越来越大,在各类社会活动中,知识分子也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中通过对太平天国政权知识分子政策的分析,认为太平天国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是争取知识分子、团结知识分子的。太平天国招揽知识分子、人才形式多样,大多是可取的。不能因为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而否定太平天国知识分子政策,只是太平天国在招揽知识分子以后,急于盲目任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家茶座》2007,(2):F0003-F0003
郑也夫.一个15年不申请经费的教授.一个没有手机的人.一个反对轿车、骑自行车出门的知名学者.一个喜欢“骂人”又苦于对手不够敬业的人.一个自称“精神上有洁癖的人”.社会学家中的一个“异数”。2004年.郑也夫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1980年代,知识分子和民众度过了空前绝后的文化蜜月期。但正如许多婚姻一样,两者在一夜之间开始互相指责:知识分子指责民众是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利益;民众指责知识分子是远视眼,只会不着边际地高蹈。再后来,沉默代替了争吵,双方分居并打起了冷战,民众不再关心知识分子的声音,甚至失去了反驳的兴趣。“曲终人不散”的昔日盛况,逐渐被“曲未终、人已散”的景象取代。诗人北岛曾经回忆自己在1984年的朗诵:两千张票被一抢而空,工人纠察队负责维持秩序。可是在2004年,恐怕中文系的学生也会对诗歌朗诵毫无热情。个中滋味,仿佛鲁迅读古国文化史的感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伴侣(A版)》2014,(9):54-54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选择了结束生命,他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在别人眼里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其实很多人都有孤独、迷惘、甚至想到此为止的念头,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这个勇气。知识分子,尤其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会让自己背负一个沉重的理想,当他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鸿沟的时候,失望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理解,中国知识分子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我很认同。所谓有价值,我想就是,一个人在他一生的奋斗过程中,首先他会因自己的努力而受益;然后能够让他最亲密的人因他的努力而受益;然后能够让和他比较亲密的人因他的努力而受益;然后能够让和他并不亲密,更多的是和他不认识的人而受益。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就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我早就想给戴春陶先生写一点东西了,但一直提不起笔来,不知如何描述这位让我尊敬的献身边疆的知识分子。今年正值师范大学成立60周年征文,又一次触动了我的怀念,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和戴老师相处的一段时光,记录下来,也是对先生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何绍武先生的口述作品。何先生于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系。在本文中,随着何先生的回忆,许多进入历史的人物又从历史里面走了出来。他的记忆中有一团热情的闻一多、有历史学家吴晗、有哲学家冯友兰。这些我们文史领域耳熟能详的学者,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为我们重构了那一代学术和文化的历史,,也为我们讲述了在他求学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些知识分子不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正>谢老师:我今年28岁,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我管教十分严格,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一路走来,我心无旁骛,没有真正谈过恋爱。直到3年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8.
当煤黑子的岁月,我真正了解了地火的性格;同时,在那大山的腹地,我找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象征。 21世纪之初的2008年,中国文学馆想留下我劳改历史中当煤黑子的影像资料,该馆的青年学者傅光明曾带着摄像器材与山西作协秘书长顾大同等人同行,一起回访了我当“黑鬼”的那座劳改煤矿。  相似文献   

19.
一、来信:她为什么要回到人狼、人渣的身边? 滴扶老师: 您好!我对您非常信任. 我是一个有老婆和儿子的男人,在一次出去"潇洒"中,认识了红尘中的女子--玲.我们疯狂过后,很自然地生活在一起了.玲和她老公离婚多年,有一个儿子.后来,她又跟另一个男人同居(没有结婚).这个男人已五六十岁了,是一个人狼、人渣.他利用玲出来赚钱,把玲当成摇钱树,专门供他吃喝嫖(他给一些女人照的裸体照,全是在玲房间的床上照的),而玲就这么陷下去,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20.
建国6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历史背景的不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国不久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由"团结、改造、使用"的政策;到50年代中期的"摇摆不定"再到"文革"中的"再教育,给出路";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演变为拨乱反正,落实政策,高度评价与政策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进行梳理、探讨进而反思,对于解决新时期发展中的知识分子间着着深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