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国宗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美国宗教机构概况  目前 ,美国有 2 0 0 0多个独立宗教机构 ,大致分为 2 0类 ,每类中有许多分支组织 ,但只有 1~ 2个组织 ,是多数该类信徒参加的。如美国最大的宗教机构———浸信会 ,有 10 0多个分支组织 ,但最大、最主要的分支组织有两个 :南方浸礼会和美国浸礼会 ,彼此友好竞争 ,教徒自愿参加。2 美国政府与宗教机构的关系  政府在自身行为与政策方面不会对宗教机构有所偏爱或干涉 ,不干涉个人的宗教信仰和个人信仰宗教的权利。虽然个人的宗教信仰受政府的绝对保护 ,但个人的行为并不受政府的绝对保护 ,一样要受到法律的控制 ,个…  相似文献   

2.
宗教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除爱尔兰之外宗教最盛行的国家:94%的美国人自认为是教徒,40%的居民宣称宗教在人的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庙宇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是由锡克教徒选出的组织,建立这一组织机构的目的是要表达他们对锡克教庙宇监督和控制的意图。然而,庙宇管理委员会在长达六、七十年的实践中,除履行法定职能之外,还凝聚和表达了锡克教徒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利益。特别是在这些方面,它进入政治领域并同政治体制相互发生影响。政治体制也对这一宗教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4.
1997-98年,霍金斯大学尼采学院的"外国政治研究所"同"伦理与公共政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宗教与政治"系列讲座.波士顿大学经济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PeterLBerger应邀作了主题发言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A Global Overview.应邀主讲的还有杜维明,Jonathan Sacke,George Weigel,Davie Martin,Grace Davie,Abdullahi A An Naim,他们依序分别就当代中国宗教、犹太教与现代世界政治、John Paul Ⅱ时代的罗马天主教、福音派的崛起及其政治含义、欧洲例外论及当代伊斯兰运动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报告人认为,近20年的事实表明,除了西欧,在当代世界宗教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更加引人注目,对世界政治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一现象,伯格提出用Desecularization来解释.他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宗教在社会层面和个人精神层面的衰落,这个基本观点业已证明是不对的.现代化的确招致某些世俗化的结果,但是它同时也唤起强有力的反世俗化运动.而且社会层面的世俗化同个人意识方面的世俗化并无必然联系.……至少可以说,宗教和现代性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1]伯格接着分别介绍了本世纪末福音派的崛起、伊斯兰民族主义运动、南美和非洲的天主教的扩展等等,认为正在兴起一场宗教复兴运动,所以,可以预言"21世纪的宗教决不会比本世纪逊色"[2].本文认为,伯格等7位演讲人所列举的事实无疑是存在的,中国近20年有过一阵宗教热也是确实无疑的,问题在于怎样解释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评估它在未来政治和伦理生活的作用.文章围绕伯格的Desecularization理论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向自称是开放的社会,可是就在这开放的社会里面包含着封闭性。因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是两极的,一方面工业高度发展,有的社会学家称美国是后工业社会;另一方面,和科学技术不适应的宗教却是有增无减。根据1980年的统计,美国的各类教徒占总人口的69%,其中仅天主教徒就有4500万,占总人口的25%。可见宗教的力量有多大。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必然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特别在文学作品中。例如,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奥茨所写的《在冰山里》就是这类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是一个修女艾琳,她就是生活在开放社会的封闭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民主是超越民族国家与各种不同文化界限的普世政治价值.但民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限制,如民主的价值导致个人地位的绝对化,民主给少数人假借民意独行专政的机会,导致所谓"民主的暴政".而宗教能够为民主社会的发展提供伦理资源的支持,并在一定范围内分担政治治理的压力.但宗教对于民主社会的发展既有功能担当,又产生负面影响,而宗教积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政治以怎样的态度评判宗教,更取决于宗教将何种价值观融入政治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7.
各种宗教不仅有其自身提倡的道德,而且其强调道德修养、持戒和维护道德尊严的信条、手法,远远超过一些非宗教的伦理学派。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服从于阶级需要,适应于一定时期一些人们的心理,对于教徒有巨大的约束力量。检讨宗教道德的动机与效果,离开阶级实际利益分析的空谈说明不了问题。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对抗性阶级矛盾,宗教道德的许多信条、戒律,作为人民内部的一部分信教群众行善去恶、遵法守纪的动力,其个人动机和社会效果都是良好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根据。必欲从动机上计较有神、无神之别,科学、迷信之分,是“左”的残余作怪。宗教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有本质差别。在社会道德总体中,共产主义道德属最高层次,宗教道德属较低层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正经历着一个发展与扬弃的过程。共产主义道德不包括宗教道德,宗教道德也不是共产主义道德的补充。今天,对宗教道德,应本着求同存异、因势利导的原则,促使其在信教群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达拉宫是西藏人民极富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宏伟建筑之一,其中所蕴涵的丰富伦理意蕴是建筑伦理学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布达拉宫既在整体上彰显了藏族崇尚自然与人文伦理的和谐统一,又从伦理功能上突出了藏族特定时代政治伦理与宗教伦理的结合,而其本身又是藏族艺术伦理与实用伦理的天然结合,其内部与外部建筑也体现了藏族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领域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入手,探讨了理论界在这方面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文章阐释了宗教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肯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文章强调,共产党的任务不是“消灭宗教”或“利用宗教”,而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文章环绕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联系多来年政教关系的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人民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应是政治上领导、宗教上自理,克服包办代替干预过多、,只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孔学堂》2015,(1)
当代儒家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把儒家传统伦理转化成为一种全球伦理。本文认为,因为儒家伦理有古老和地域的双重特点,所以在当代要发展儒家伦理成为全球伦理就需要在这两个层面上实现突破。那么,如何把儒家伦理从古代伦理转化成为现代性伦理,把它从地域性的伦理有机地生长成为全球伦理?本文认为,孟子心性论在儒家发展的大多数时期是,今天仍然是把古老的儒家地域性伦理发展成为全球性伦理的根本缘发动力,但有必要对孟子心性论做当代哲学与宗教性的双重建构。在哲学上,孟子的心性论需要从一个动态的缘发关系型状态加以重构,从而能够立足当代儒家社会现实与西方哲学对话;在宗教上,孟子心性的宗教性深度和广度需要在西方宗教性维度的对照下得到确定,从而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宗教性重构当中成为根本性的宗教精神原点。通过哲学与宗教的双重建构,使得儒家伦理在通过孟子心性论的重建而转化成为全球伦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近年来的社会调查表明,基督教徒在社会上总的表现较好,有的还获得先进称号,说明宗教徒完全可以热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教徒的积极表现,除受爱国思想等社会意识支配外,亦受宗教意识指导,与宗教信仰有内在联系。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不变,但它所宣扬的指导教徒现世生活的宗教意识内容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当今我国基督教爱国组织号召教徒“爱国爱教”,注重道德生活,宗教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支持教徒爱国的作用。本文同时指出,基督教内仍有人宣传消极厌世与带迷信色彩的宗教观念,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抵销爱国意识的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宗教界爱国人士发扬教义中能起积极作用的部份,引导教徒与建设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话107题。尽管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美国公众更多地对宗教在生活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许多美国人仍对将宗教与政治相提并论感到不悦。69%的美国人认为,将宗教剔除出学校和政府的做法太过分。而对基督教保守派采取的将其宗教价值观强加于人的做法存疑的人的比例正缓慢上升,49%的公众就此表示了担心。民主党继续面临严重的“上帝问题”(Godproblem),仅有26%的人认为民主党对宗教持友好态度。然而,尽管认为共和党对宗教持友好态度的人较多,但其比例也从55%下滑到了47%。佩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和宗教与公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和美国学等文献资料,探讨了美国民族精神中存在的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和性格倾向,包括:追求个人自立和自尊的个人主义与崇拜时尚的从众主义相并存;清教徒式的宗教精神与物质崇拜相结合;强迫性的平民化享乐主义与作为无意识心理习惯的工作伦理相同处。文章认为,这些矛盾既反映了美国人的典型性格倾向,也说明整个美国文化中充满了悖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 ,保守主义再次成为议论美国政治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认为 ,当前有关美国保守主义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两个议题展开的 ,一个是在外交政策领域 ,这与共和党人布什执掌白宫有着密切关联 ,另一个是如何处理和对待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当然 ,这主要是由“91 1事件”引发的。本文以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为线索 ,探讨“91 1事件”之后美国政治生态发生的变化 ,从而为认识美国时下的保守主义思潮提供一种背景参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制约美国政府对华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 1 989年至 2 0 0 1年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 ,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中国威胁论、现象、港院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根据1998年《印度年鉴》,截至1991年3月1日,印度共有人口8.5亿,其中印度教徒占82.41%,穆斯林占11.67%,基督教徒占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等宗教信徒以及一些无法确定宗教属性的人占0.43%。显而易见,印度宗教主要有两大体系,即本土体系和外来体系;前者包括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等,后者包括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同样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7.
从基要主义到恐怖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宗教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  陶飞亚 《社会》2007,27(5):47-47
1970年代以来全球宗教复兴和宗教政治的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和表现。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作为一种宗教运动,反映了对主导性的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反抗,以及对全球化方案的替代性选择。这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文化政治或认同政治。政治伊斯兰作为当今最突出的宗教基要主义和恐怖主义,一方面反映了全球社会运动和宗教运动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则也是美国霸权和意识形态人为制造的结果。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文作者认为,当今的宗教与政治冲突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不同基要主义之间的冲突,而非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美国《社会》杂志编辑部文章  与自己的前辈相比 ,年轻的美国黑人在生活中更能与社会结为一体 ,更能独立地进行政治思考 ,对于美国的种族问题更多地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这是美国政治与经济联合研究中心自1 996年以来对黑人社区中不同代人在态度上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该中心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专门研究黑人问题的智囊团。这项研究所依据的是 1 996~ 1 999年在美国黑人中进行的 5项调查 ,接受访谈的黑人样本规模在 1 996年为 75 0人 ,在其他 4年均为 85 0人。联合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助理、美国黑人政治和舆论研究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认为,宗教必须与政治截然分开。哈贝马斯则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意义建构的世界观不可避免地会涉足公共领域,宗教也可以提供合理的、有价值的观点,但是宗教世界观在进入公共事务讨论之前要经过世俗化的"翻译"过程。哈贝马斯试图在世俗主义和宗教多元主义之间探索第三条道路——商谈伦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本届会议于1989年1月22—2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施大学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传统的600多名宗教领袖出席了大会,其中妇女代表占35%,青年代表占15%。本届会议的主题是“通过信任建立和平:宗教的作用”。会议的宗旨是:(1)根据各种宗教的观点,提出有关和平与人类生存的迫切问题,并澄清宗教的作用。(2)在所有宗教与民族中增进信任与团结,号召为和平与正义共同努力。(3)为建立和平与进一步加强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组织的全球工作网,制订出一个有关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组织的方针政策与行动纲领。(4)通过富有建设意义的对话,相互了解对方的经历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