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确处理早期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丹麦早期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伴随对早期教育机构质量提升的需要以及对早期教育机构“学校化”的担忧,2018年丹麦开启了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标准修订,开始实施“增强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教育课程”建立在九个共同教学要素之上,并围绕六个相互联系的课程主题展开,相比以往,进一步加强了对游戏、学习以及儿童观的详细描述,尤其重申了儿童自发游戏的重要价值。“增强教育课程”还十分注重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估和外部监测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丹麦课程改革启示我们要充分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肯定游戏的价值,真正落实早期教育课程中的儿童参与和家庭参与,并通过科学评价提升和改进早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是一个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国家,为提高早期教育质量,新西兰政府组织研究团队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Te Whāriki课程。在该课程中,教师扮演着儿童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学习的倾听者和观察者、连续学习与发展的反思者和促进者、不同学习情境的连接者等角色。通过对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分析,给予我们如下启示:教师应重视学习的主动性,支持儿童的兴趣与探索;重视学习的记录与评价,促进对儿童的全面了解;重视学习的连续性,支持儿童的持续发展;重视与家庭和社区的连接,共同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有所育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而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是保障托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韩国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认证体系建设共经历了三次改革,已基本构建了多维主体的质量评估体系;彰显以儿童为本的的过程性质量观;构建公开、透明的托育机构质量监测机制。为助力“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实,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指标,保障儿童权利得到落实;注重过程性质量监测,促使儿童成为监测主体;公开监测结果,引导机构对儿童良好托育。  相似文献   

4.
英国《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和保障机制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中首先说明了实施的总体原则及具体内容和儿童要达到的早期目标,并对0-5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估和儿童的保护与福利两大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英国《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的实施成效及经验,我国早期教育的发展应加快推进保教一体化进程,落实好五大领域培养目标,建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连贯的评估机制,以及加快培育专业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一、早期教育的误区当前,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儿童成长和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早期教育已严重地走进了误区:把早期教育仅仅当做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家长望子成龙,只重视智力投入和一技之长的培养;“专家”误导,推出以提高智力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工程方案”宣称可以快速催育婴幼儿智力,不到2岁可识几千汉字,6岁可以广泛阅读,能说两门外国语等。把早期教育神秘化,忽略了以社会化因素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一个参加了某种“神童方案的女孩”,不到3岁时就…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回答 对这一问题的合理解释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各自内在的规定性,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在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中,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不容置疑。而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供了充足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他强调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核心。这一理论对儿童早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囿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操作中学习,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让儿童学会“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社会需要;让儿童快乐学习,尊重儿童生长规律,关注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托育服务一直是加拿大社会的主要政策议题。近年来,加拿大决定改变以往以省/地区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拼凑 式”的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由联邦政府领导和资助的儿童早期学习与保育框架。该框架通过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以证据为基 础的公共决策、鼓励和投资最佳创新实践、扶持和发展土著居民的托育服务等方式,旨在为所有儿童构建高质量、可获得、可负 担、灵活性和包容性的托育服务。从框架实施的情况来看,虽然托育空间的数量显著增加,家庭托育费用有所降低,但也存在 托育空间规划不足、费用削减昙花一现、土著项目成效难以评估、托育工作者招募和留任困难、托育服务质量难以改善等问 题。学习和了解加拿大儿童早期学习和儿童保育框架的相关内容,可以为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中关于早期教育的理论,涉及到早期教育的独特意义、内容、原则及方法等。颜之推倡导早期教育、重视道德启蒙、坚持慈爱相济和环境陶冶的早教原则与方法,以及关于儿童语言教育与艺术学习的思想,至今仍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国代理祖父母志愿者项目是借助代际间服务型学习方法,以满足社区需求为导向,利用各类资源实施的一种社区教育和服务活动,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生社区服务型学习生态。其运行机制包括涵盖招募选拔、志愿者培训、服务实践和绩效评估四个环节及分工明确的协同合作。其项目实践以循证服务模式为依托,项目设计与运行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效果评估体现了综合多维性。美国代理祖父母志愿者项目可以为我国发挥社区作用,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养老托幼一体化服务建设,构建互利共生的服务型学习生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其后续学业成就,近三十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丰富可及的读写材料和教师的中介作用是早期读写环境的两大要素,对于幼儿早期读写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幼儿园班级早期读写环境存在重结构质量、轻过程质量的问题。结合澳大利亚托幼中心早期读写环境的创设经验,我国早期读写教育可从采用持续共享思考策略、纳入信息通信技术、巧用儿童流行文化、实施一对一差异指导等途径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SOS儿童村的家庭护养模式为基础,从儿童的基本权益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最佳条件出发,着重从背景、特点、标准与评估等方面介绍儿童家庭护养模式,强调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以期望在中国儿童福利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家庭护养模式的优点,为中国特殊儿童护理的发展模式提供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国民精神中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培养,应从幼儿文化启蒙阶段做起。以中华文字之源甲骨文为载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载体,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践,构建幼儿趣味甲骨文课程。甲骨文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构建和实施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递进开展,结合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出活动、直观、趣味、渗透、全面、系统等特点,突出"好玩"之趣味性,在玩中激发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进而探索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14.
回顾建国后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为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提供历史镜鉴。梳理已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可以发现婴幼儿照护服务遵循着以供需矛盾为表征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普惠公益为目标的政策服务定位、以责任分担为机制的政策服务路径等演进逻辑。未来应在理顺政府、市场及家庭的定位与职责的基础上增加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顶层设计的同时明确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主管部门、完善政策配套实施的方式上激发婴幼儿照护服务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加拿大安大略省2007年颁布了《早期教育工作者法》,并依法成立了早期教育工作者协会作为该行业的自律组织,该协会对早期教育工作者实施注册制度,制订了道德准则与专业标准,对注册人员实行监管,对投诉问题进行受理与调查,并作出惩处。注册委员会、投诉处理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和职业适应性委员会会各司其责,构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通过实施行业自律机制,该省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得到了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impact of mothers’ employment status and formal child care attendanc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on children’s school grades later in life, controlling for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We use the year 2008 of the Italian ISFOL-PLUS dataset. The dataset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each respond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a set of retrospective information on the individual’s school grades at the end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along with (in the 2008 wave only)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pondent’s formal child care attendance and mother’s employment status when he or she was under age of three. We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 care attendance on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respondent would have high grades at the end of high school. Since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 care attendance are likely to be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we use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having a mother who was working (during early childhoo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n individual’s high school grades, child care attendance had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These results have potential policy implications. As maternal employment does not seem to negative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ldren, while child care attendance appear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policy makers should consider expanding the availability of child care and promot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17.
教育境遇是特定儿童亲身经见的教育者、教育事、教育形态等构成的流动体,是儿童在教育世界中生存的实景画面与真实状态。儿童生存的主体形态是教育生存境遇,当代我国儿童教育生存境遇不容乐观。教育即“催熟”“追分”“听课”“规训”等不妥理念及其实践样态挤压着儿童的自然成长空间,儿童与教育境遇间的不适感在加深,中国社会期待一种儿童成长本位型教育境遇惠临世间。要创造出这种教育境遇,教育工作者的行动路径应是:呵护儿童“自成长力”,不断发现“真儿童”,构建贴地型教育、暴露式教育、节制性教育,构建教育服务与儿童成长的缓冲区,以及保障“教育空白区”的合法存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欧美近代幼教思想中有关“教”功能理念的认知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引述进入中国。这些理念既包括对幼教思想中“教”功能的内涵、对象与目的的理解,而这种理念是递进性的;也包括新兴的儿童学运动对于“教”功能理念的支撑。这些理念关注欧美近代心理科学的进步对欧美近代幼教“教”功能理念的提升作用。欧美近代幼教思想中“教”功能理念在民国的引述具有阶段性,呼应了当时中国幼教面临的三大客观诉求,丰富了民国幼教思想的内涵,促进了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儿童哲学在幼儿园的深入推广,其与幼儿园中常用教学策略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哲学传统中单纯强调“对话”的“探究团体”面临着难以持续吸引幼儿参与、忽视幼儿的情感及忽视幼儿除口头语言之外的多种表征等问题。因此,为解决儿童哲学在幼儿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常用到的戏剧教学策略,将教育戏剧引入儿童哲学中,通过论述教育戏剧与儿童哲学在理论基础、教学法属性(目标、内容、教师与幼儿的角色)方面的天然联结,及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五方面意义:扩展幼儿表现自我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童哲学活动的规则、为参与者营造安全的氛围、更好地处理讨论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进而提出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两条路径:“肢体与声音的表达”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及“戏剧策略”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教育戏剧在儿童哲学中应用的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幼儿入园是幼儿面临的一次发展性危机。幼儿入园适应行为不尽相同,从温尼科特客体关系理论视角分析幼儿入园行为,可将幼儿分为顺从型、狂暴型、依恋型、散漫型和无助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耐心分析幼儿实际心理发展水平、提供抱持环境促进幼儿适应、创设环境满足幼儿利用过渡空间的需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