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教育因素共同驱动及国际化和本土化探索的结果。政治动力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幼有所育,把学前教育视为“重大民生工程”,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经济动力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各种类型托幼机构以解放妇女劳动力并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教育动力方面在于使学前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服务。为此,国家不断强化对学前教育的“教育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改善办园条件等。新中国学前教育在向外学习与立足国情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相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而言的。是对社会的三分法。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分别讲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十五大报告同时使用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从教育扶贫与扶智的角度,回顾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对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演进脉络的时代性总结,也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防止民族地区“返贫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思考。自1984年我国正式提出“教育扶贫”的政策议题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体现了政策的存续和变迁,并历经四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体系。21世纪20年代后,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的未来接续要在立足于“防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质量和效益,落实“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强调公平与正义,设计“差别原则”的经费投入政策;推进民主与法治,建构“良序善治”的体制政策。最终通过政策体系的协调与互动,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后普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和载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必须按照小平同志“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以邓小平同志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标志,文艺事业迎来了华夏文苑百花盛开的春天,文化工作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在党的新时期文艺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文化事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大批判开路,逐步转向了“重在建设”和以“浇灌佳花”为主,即从“斗争”的哲学转向了“建设”的哲学。这种转变是与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相适应、相一致的,也是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实际需要相适应、相一致的,它为文艺事业的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既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探索紧密相连的,也与新中国70年来的探索紧密相连,是“新中国以来”“新时期以来”和“新时代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对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演变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进行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战斗历程和血的经验教训,雄辩地证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的总体视角,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战略地位,并以“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法律上、组织上、体制上、作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人与人、人与自然异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的人类文...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是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瓦山》是近年西南彝区乡土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小说借四川西南腹地“瓦山坪”村落华丽转身的真实经历,呈现了四川大小凉山解放与民主改革以来,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以及由社会主义建设直至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七十余年光辉历程变迁史.小说情节波澜壮阔,语言具有鲜明的巴蜀特色,作家秉持人文主义情怀呈现当地丰富鲜活的人生形态;生动书写了彝区“异调”文化和大瓦山独有的自然景观,并阐释其中承载的深层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学前教育研究》近25年(1994—2018)刊登的文章作为分析样本,通过Cite Space绘制有关学前教育文献的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高频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统计表等,并且根据CNKI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1994-2018年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发文量折线图。分析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经历了持续快速发展、艰难曲折发展、得到一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以及快速发展五个阶段;经历了表层研究阶段、专业性有了一定改善、专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四个阶段;南师大、北师大以及华东师大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高频发文机构,是该领域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冯晓霞、庞丽娟、杨晓萍、刘焱、皮军功等是高频核心作者,是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标志;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有:幼儿教师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管理研究、幼儿园教学研究、城乡幼儿教育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学前家庭教育研究以及早期阅读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事业作为当前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基础环节,尚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此中突出表现为儿童观的多元分化、幼儿园课程的花样繁多、幼儿园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等主要问题。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治理水平,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立足当今世界变革的现实挑战,扎根中华文教传统,致力于富有精气神的“现代中国儿童”培育。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政策是提升幼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苏格兰的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是一个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既有整体的3-18岁的统一性的课程指南,又包括了0-3岁的面向家庭和成年人的保育教育指导方案,还有指向低龄儿童学习方式的指南即主动学习。这反映了苏格兰国内对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视。了解其课程政策的内容,分析其借鉴意义,对国内学前教育的政策制定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变革反映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史可划分为解放前(1903年-1949年)、解放初至"文革"前(1950年-1965年)和改革开放初至今(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解放前又可分为清末(1903年-1911年)、民国(1912年-1949年)以及时间上与民国并行的老解放区(1927年-1949年)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各个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各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仍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对云南省丽江市学前教育的总体情况和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继续落实政府职责,加大农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投入和建设;定点实验,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形式的山区、乡村学前教育;加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鼓励建设城镇普惠园;重视民族文化、民族语言的传承教育;提高教师收入水平,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的教育权是其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法律保障,幼儿教师教育权保障将促进幼儿、幼儿教师以及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主要从幼儿教师教育权的价值入手,分析幼儿教师教育权失范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学期教育立法、明确幼儿教师法律身份及地位、拓宽并完善幼儿教师教育权法律救济途径、提升幼儿教师法律素养这四点规范幼儿教师教育权的路径构建,以期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70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增设情况经历了发展缘起(1949-1977)、建设与规范(1978-1999)、专业快速发展(2000-2019)三个时段,研究梳理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历史发展及20年来年份发展特征与地区分布特征,分析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市场需求、政策推动三个因素,并依此提出相应建议:放缓本科教育增设速度,确保人才质量培养要求;高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时保持区域平衡,满足整体市场人才供给;把握层次化政策导向,保持学前教育专业增设与时代同步,从严把控专业质量关。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与战略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从最早的北洋大学堂开始起就是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却远非平坦,这与中国各个时期的政治命运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履国际化发展之路带来难得的机遇。过去30多年中,国家一系列有关政策大力推动了中国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今后,中国新一轮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将会促生新的国家政策为中国大学的进一步国际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