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绘本游戏是基于对绘本阅读整体性功能的认识,通过儿童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快乐的游戏,以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游戏活动。“课程创生”视域下绘本游戏的类型和表现形式都是多样的。借鉴课程创生的内涵和特质理论,在指导绘本游戏时应以游戏精神为引领,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情境与儿童经验进行整合和补充;以儿童本体为前提,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个性化解读进行呵护和支持;以情感共鸣为目标,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思想情感脉络进行梳理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以“生活”作为幼儿园行为课程思想建构的基点,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强调儿童的实际行为,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指出儿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尊重儿童,使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也强调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的发展不仅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对当前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纲要》倡导的核心理念,幼儿园游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儿童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可以自由的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一切,个性、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对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评价需要教师通过游戏观察来进行,在游戏中观察儿童的行为,能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的潜力,因此,观察是教师指导与评价幼儿游戏的前提与保证,游戏观察需要专业的支持,不同的观察量表与具体方法能帮助教师在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边缘儿童往往表现为心理焦虑,行为偏差、交往不畅、游离群体等心理症状或行为问题。他们是有特殊需要的一类儿童,但其在正常教育机构中的特殊需要并未得到满足,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针对边缘儿童问题给予及时关注和心理干预。本文通过个案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边缘儿童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心智化教育减缓边缘儿童边缘化倾向;通过沙盘游戏减轻边缘儿童焦虑情绪和交往不畅;通过涂鸦游戏减少边缘儿童行为问题,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有些幼儿园,自由游戏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和其在幼儿课程中的地位受到了质疑。相关部门 提出以教师指导的教学来代替游戏时间,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自由游戏和成人教学的两种极端倾向。在严峻形势下,引导游 戏应势而生,引导游戏是一种介于成人指导的教学和儿童主导的自由游戏之间的游戏形式,是教师和孩子之间相互指导的合 作体验,使幼儿在读写能力、数学、科学、社会情感等方面获得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闹学图措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儿童学习、游戏的场景,是私整教育的一个侧面。以闸学图这一经典的儿童题材绘画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十余幅闹学作品,聚焦私内外儿童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分其在游戏神动下对私规训和教师权威的反抗行为。儿童是游戏的存在,儿童的游戏精神促使其逃离私规训,无视学规要求,把桌凳、文具和戒尺当作游戏材料,通过游戏抵制私整教育对身体的规训,在对教师的戏弄和戏仿中消解其权威,呈现出私塾反频者的儿童形象。 关键词:闹学图;游戏精神;反叛者;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马赛克方法,目的性抽样选取山西省级示范幼儿园X幼儿园22名大班儿童参与研究,并运用儿童拍照、幼儿园之旅、魔毯等方式收集资料,结合参与式观察与儿童共同对资料进行回顾与讨论。主要发现:儿童在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中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构建与表达自我,关注户外游戏空间中的自然事物、自然事物的变化及其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身心和合的想象生产个人意义,与他人情感联结生产集体意义,同时体验到被围困的“樊篱”;儿童理想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形态是多样性与动态性、亲生命性的,是能够建构自我与建立情感归属的社会空间,具有主体性存在的精神空间。今后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户外游戏空间认识论,应以儿童游戏空间实践的多样性为基点淡化户外游戏空间边界,其时空配置应充分体现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8.
幽默就是一种游戏,幽默也是一种游戏精神。儿童的幽默通过游戏的情境得以表现,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个过程即是幽默游戏。儿童幽默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儿童的幽默游戏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幽默游戏对儿童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道德养成、行为塑造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成人与教师应积极关注和支持儿童幽默游戏,通过儿童幽默游戏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培养儿童的幽默意识与幽默能力。  相似文献   

9.
儿童喜爱民间童话与民间童话的语言魅力相关。这主要表现在:民间童话富于动态性的语言适应了儿童从动作演化出来的认知进程和游戏心理;易于情感体验的语言克服了儿童的认知局限与阅读障碍,让儿童直接进入文本传达的情感体验世界;亲情语言满足了儿童爱的渴望、愉快追求和社会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教育,从国家的角度讲,是为了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具有强制性和全面性,不以升学为目的;从儿童的角度看,是为了抓住儿童的关键期进行教育,促使儿童在认知、智慧、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当前的小学教育过分注重儿童对知识的掌握,采取分科教师进行分科教学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对儿童的全面培养。一、小学分科教学的原因及其弊端当前的小学教育以知识导向为目标,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储备,过度重视儿童认知的发展,甚至  相似文献   

11.
对沉浸于责任和压力中的经理人来说,通过游戏来改变状态,是个好主意;然而重返孩童时代之路并不简单,事实上没有时间机器,不可能真正地回到童年,而借助游戏帮我们获取新鲜感和创造力,也需要“游戏的技能”,组织好一个游戏更有其独特的技术,这种古老和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包含有哪些智慧,如何做好一个游戏?前程无忧高级培训经理张加霖及无忧体验南京培训部高级培训主管、高级培训师王光友,两位专业的拓展教练为我们解析游戏背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利津游戏具有本土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特征,只有这种让儿童心灵参与、情感互动、经验生成、人格建构的游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游戏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应树立兼具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理念,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传承与创新;在游戏中教师敢于放手与专业引领相统筹才能还给孩子富有童趣的真游戏;把游戏中快乐元素与幼儿的学习发展相互融合,才能发挥游戏活动的实用性,实现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正确认识游戏的内涵价值,明确幼儿园游戏组织开展的指导策略,对于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场地比较狭窄,游戏材料种类、数量不够丰富;开展的游戏类型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不一致;幼儿园缺少对教师游戏活动的针对性指导,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角色定位不正确、解决冲突方式不恰当和缺少活动反思等问题;且公办园和民办园在游戏材料更换频率和活动开展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和社会都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解决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游戏权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实现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儿童不同主体在物质、精神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通 过对56 名乡村儿童游戏权高度相关的教师、家长、行政人员、教科研工作者等进行深度访谈,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借助 Nvivo12 探究还原受访者眼中影响乡村儿童游戏权保障的各行动者。当前制约乡村儿童游戏权实现的突出问题为:核心因 素不明确导致方案模糊;多元因素不凝聚导致力量分散;非人因素存偏见导致忽视观念。建议明确政府核心定位,协调主 体利益关系,制定具体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儿童视角审视社区游戏空间的适宜性从而优化有助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采用田野调查以及马赛克方法研究城市社区活动空间优化问题,主要发现:儿童的社区游戏空间情感体现为联结与反抗;空间行为表现为模仿、重复与自主;空间生产方式为组合、转换与创造。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空间优化策略包括:第一,原有空间改善方面,重视建设儿童与成人共享的公共空间、本地微型生态空间、激活想象的自由空间;第二,新游戏空间开发方面,重视理解儿童对生态网络式游戏空间的需求和满足儿童的空间参与。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幼儿园教育主要的教育手段和实现方式。研究通过观察法记录石河子S园的4个中班角色游戏中发生的师幼互动事件,了解互动的主体、内容、性质和结果。发现角色游戏中的互动发起不对称;游戏中情感活动较少;教师的消极情绪较多;教师的指导时机和方式不当。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教师需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多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表现与心理需要;为师幼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法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每个儿童的成长都伴随着游戏,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游戏随着学前儿童的兴趣而展开,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了精神享受,也构建了文化世界。教师只有明白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内在联结,才可以让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旨在说明儿童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并向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指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民间游戏是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教育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身心完满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民间游戏在儿童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体现在:有关民间游戏的理论基础不足;民间游戏对儿童精神层面影响的研究略有欠缺;民间游戏在实证研究中缺乏普适性的论证及在实际运用方面未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智力的发展及性格的塑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家长应该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与儿童一起做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可见研究亲子游戏的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对亲子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已有相当研究,但因亲子游戏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家长参与度低、教师缺乏相应指导知识、幼儿园管理不当、整体开展质量低等问题。将亲子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是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提升组织能力、幼儿园加强管理及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20.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关涉幼儿园教育质量。英国早期有效教学法项目研究表明,持续共享思维是游戏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核心要素,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持续共享思维对话,有助于提高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持续共享思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持续”“共享”“思维”的学习事件。其以语言为主要互动媒介,以自由游戏为主要发生情境,发生时机具有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游戏活动中运用持续共享思维,需要教师悬置“教师”身份,以玩伴的角色潜入游戏;以儿童的视角推进游戏;并发挥支架作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