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儿童丧亲主题绘本的疗愈效用,以哀伤辅导理论为指导框架对《小伤疤》等9本丧亲主题绘本进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丧亲主题绘本多数都构建了完整的哀伤历程,分为5个阶段:“故事开端:叙述过去映射正向情感联结;第一次转折:以委婉言语表达死亡事实;情绪高潮:主人公强烈宣泄负面情绪;第二次转折:寻求超越死亡的生命意义;故事结尾:与过去挥手告别开启新生活。”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以优化。例如,绘本创作要直面亲人死亡的生物性事实,建构亲人“永生”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创新。作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丧亲儿童的心理健康,灵活运用绘本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帮助丧亲儿童走出哀伤。  相似文献   

2.
基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儿童绘本装饰风格是否符合儿童的审美诉求,是儿童绘本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儿童绘本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绘本插画上,而插画的色彩又是插画表现装饰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插画创作中要抓住儿童好奇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心理特征,以及对视觉感知直接而鲜明的生理特点,将鲜明和纯真作为创作色彩的主要元素,用色彩风格鲜明、极具视觉吸引力的插画赢得儿童对绘本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儿童绘本中的故事内容主要通过生动的图画形式展现,并配以文字,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作为儿童读物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绘本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是儿童获取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创作者可以将各种题材、视觉符号和艺术元素运用其中,使绘本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展现出更大的文化魅力。将淮河文化创新性地融入绘本可以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并理解淮河文化的内容,这对于淮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绘本游戏是基于对绘本阅读整体性功能的认识,通过儿童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快乐的游戏,以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游戏活动。“课程创生”视域下绘本游戏的类型和表现形式都是多样的。借鉴课程创生的内涵和特质理论,在指导绘本游戏时应以游戏精神为引领,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情境与儿童经验进行整合和补充;以儿童本体为前提,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个性化解读进行呵护和支持;以情感共鸣为目标,通过游戏形式对绘本思想情感脉络进行梳理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受《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等绘本的影响,许多国人都误认为绘本只是成人的读物。其实在国外,真正主流的还是给儿童读的绘本,成人绘本只是边缘产品。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儿童教育理念的升级,寓教于乐的儿童绘本日渐热销,商业空间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红色基因传播的“情感转向”,旨在通过建构以青年受众情感为本体,以红色基因的情感传播活动为中心的传播范式,实现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任务。借助情感的媒介化、情感叙事的张力释放和情感认同的内在驱动,红色基因传播的“情感转向”具有唤起红色记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身份认同的突出效能。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软性渗透、传播“泛情绪化”风险和情感效用工具化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当从内容、主体、方式三个维度,实现红色基因传播“情感转向”的路径建构,强化效能、防范风险,使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  相似文献   

7.
绘本故事剧是幼儿园常见的戏剧活动之一。在开展绘本故事剧活动时常常需要对绘本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使绘本故事剧的情节更丰富、台词更生动、内容更具亮点。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如通过迁移生活经验,让故事剧内容的改编更具生活性;遵循表达特点,让故事剧台词的改编更具生动性;顺应发展逻辑.让故事剧的情节改编更具丰富性等,让绘本故事剧在幼儿的二次创作中无限伸展、无限改变,爆发出无限创意。  相似文献   

8.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死亡问题是爱与生命主题的深化与延展。由于绘本文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技巧,3—9岁的儿童已经可以并且有必要通过绘本文学认知死亡问题。绘本文学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认知死亡的最佳途径:游戏—回忆—仪式,这种途径为消除儿童阅读中的恐惧、树立生命意识、培养其审美情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梳理我国儿童绘本阅读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以CNKI所收录的关于儿童绘本阅读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Bicomb和SPSS软件为研究工具对2000-2017年有关儿童绘本阅读的3341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儿童绘本阅读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绘本阅读、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绘本教学、图书馆、幼儿、儿童等方面。上述研究领域呈现四大趋势:儿童绘本内容研究向绘本应用研究转变;儿童英语绘本教学研究颇受重视;图书馆成为推广儿童绘本阅读的主要力量;儿童绘本的内容、形式与应用不断得以创新。  相似文献   

11.
《钦定补绘离骚图》是目前最完备的《楚辞》图绘本.它运用多种展现方式对《楚辞》诗歌内容进行摹绘,记录了画师对诗的阐释过程.画师过分忠实地还原诗歌文本,出现了诗歌内涵的消解.《钦定补绘离骚图》在编绘体例上有因袭萧云从《离骚图》的痕迹.由于创作背景不同,两书创作的目的、展现的现实风貌和表达的情感也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2.
浅谈绘本图画的连贯性与讲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同一个故事,表达特定主题和情感的图书形式。读者通过绘本可以从画面中阅读出许多文字并没有讲述或者涉及到的内容与情节。在绘本中,图与文字同样具有讲述性,而且其"讲述"出来的情节相比文字更为直观,更加形象化;绘本中的图画并不是一张张单独的图画,而是连贯着的,它们一幅幅连贯起来叙述一个故事。而普通书籍的插图,是不强调图画的衔接与讲述的。因此,连续性与讲述性是绘本图画所必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白希那是韩国一位享有盛誉的绘本创作者,她的作品大多从审丑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元造型艺术形式,塑造“丑”的形象, 讲述有一定丑陋意向的现实故事,并回归童年本真,展现儿童力量,宣泄儿童情感,带给儿童别样的感官和精神体验。对我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而言,审丑教育应进入当代儿童艺术教育的范畴,让儿童在“审丑”中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4.
绘本是大多数中国家庭进行亲子阅读的主要材料。本研究分析了在中英文绘本创作中是否存在父母性别角色刻板 印象的现象,以期为父母、幼儿园、图书馆挑选合适的为学前儿童进行性别教育的绘本提供新的思路。以40 本获凯迪克奖和 丰子恺奖的中英文获奖绘本和信谊优秀图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人物形象塑造分析法,从父母的人格特质,角色行为,职业 分工,外貌特征和教养方式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性别刻板印象在小部分绘本中仍然存在,但在大多数绘本中 已经有所改善,体现更多元化的父母性别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绘本在国内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绘本中的故事往往反映着成人世界的教育构想.绘本美好的教育构想在于陶冶儿童的美感、宣泄儿童不良的情绪和规训儿童的行为,其中所渗透的合理教育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绘本的缺憾之处主要在于对儿童自然问题的道德化、评价方式不科学以及运用不同标准对儿童和成人的行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儿童绘本的绘画特点,使绘本阅读具有图画阅读的开放性。然而阅读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与故事内容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儿童绘本可能失掉图画阅读的多种解读可能性及应有的趣味性。目前销售的儿童绘本对阅读群体年龄段次的划分模糊不清,造成选择阅读的随意。并且,除阅读之外,绘本缺乏利用儿童对绘本的兴趣来带动儿童动眼、动脑及动手,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儿童绘本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是清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压卷之作。该小说的版本问题比较复杂:所谓“六十四回本”,应不存在;五十四回本,则有故事完结本和未完本两种;“完结本”相对于“未完本”,有许多增改润色之处。这些增改润色当出于清末民初小说家陆士谔之手。《演义》出版后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传播,对清末民初的种族革命和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绘本即图画书。近年来,随着国外经典绘本的引入,它逐渐走进了幼儿园,走近了孩子们,深入到家庭,为当代的老师、孩子、家长所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利用图画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引导幼儿感知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绘本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载体,它是视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它的审美价值功能值得我们挖掘、探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经典儿童绘本为例,结合皮亚杰空间认知发展理论和视觉语法理论,描述空间隐喻图像在绘本故事中的呈现和表达,探讨空间隐喻图像对儿童读者的意义。同时,运用空间隐喻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和抽象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无字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读物,不仅深受儿童的喜爱,同时无字绘本的阅读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 展,并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儿童无字绘本阅读的相关研究,并从儿童无字绘本的概念与特点以 及相关阅读机制、儿童无字绘本阅读的关注特点以及无字绘本阅读对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 关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