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春建 《理论界》2010,(10):27-29
非物质生产劳动,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一种,一度在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中微不足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越来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和改造,非物质生产劳动开始历史性地存在。在当代,《帝国》的作者哈特(Michael Hardt)与内格里(Antonio Negri),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传统,进一步探讨了非物质劳动概念,提出了非物质劳动霸权的观点。他们的非物质劳动理论,在后现代的意义上激活了马克思的思想,恢复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阐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媒介,揭示批判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生产逻辑。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思想旨在阐释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安渡危机该往何处去的问题。奈格里以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为依托,用“非物质劳动”揭示资本主义对世界秩序的新控制,揭示资本增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只有回到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才能回应非物质劳动的问题与挑战,对非物质劳动的理论进行现实的批判,因此,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仍具有解释世界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他们只是为了表明经济转型的一般趋势才勉强使用它的.实际上它更应该被称为生命政治的劳动.这一概念所凸显的是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及其所内含的解放潜能.不过,由于哈特和奈格里的解读逻辑过于依赖于主体政治的维度,因而表现出了对现实历史过程的简单化理解.  相似文献   

4.
魏新龙 《理论界》2008,3(6):24-25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对这一理论,需要结合现代条件给予再认识。有些在马克思理论中已包含的正确的东西需要继承,有些不足需要修正,有些则需要结合现代条件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奈格里、哈特看来,非物质劳动是基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境况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霸权。在某种程度上,奈格里和哈特的“非物质劳动”与“生命政治”是两个同一概念,它们与帝国、大众等概念有逻辑地勾连成一体,形成了一种以大众本体为基础的主体政治理论。这种以大众本体为基础的主体政治理论以马克思的文本为理论支撑,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导向,意在解决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革命可能性问题。然而,其革命可能性的逻辑是以大众本体为基础的主体自我解放逻辑。因此,该理论不过是马克思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的革命政治理论片面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劳动与休闲具有内在一致性,劳动为休闲提供基础和前提,休闲是劳动的最终指向和归宿,二者辩证统一,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资本逻辑和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现实的劳动与休闲偏离了其本真含义,劳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利器,休闲转变为单纯的娱乐消遣,劳动认同危机与休闲观念异化均不利于人们准确认识并把握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时代,倡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休闲观,厘清劳动与休闲的关系,深刻领会其内在的超越性价值,对引导人们尊重劳动、合理休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4-17
区别于马克思预见的作为生产要素的"一般智力"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构作用,迈克尔·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在非物质劳动的基础上建构了大众民主革命的主体,"大众"的抽象性决定了这一主体的虚幻性。安德烈·高兹挖掘非物质劳动中的生态意蕴,但其改良主义思路使生态社会主义成为劳动解放理论的另一个乌托邦。非物质劳动的发展为全球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是非物质劳动论弥合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技术与政治、劳动与价值和交往之间的双重断裂,并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人类解放的理想不能与现实生活的经验条件建立积极联系的理论困境。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论的理论意义体现于两方面:它是一种资本主义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转向,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它恢复了劳动的价值创造之核心以及交往合作之源泉的重要地位,为我们的政治实践指明了方向,为革命主体锻造及新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9.
劳动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关键。所谓劳动解放,包含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两个方面。前者为人们自由的积极劳动扫清障碍,后者为人们被迫的消极劳动打破枷锁。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观,需要从劳动的理论应然与社会实然把握劳动异化的存在;需要在探寻劳动解放的路径中厘清道德规范的偶然性与物质制约的必然性及其因果顺序;需要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与世界历史的角度理解劳动解放的广阔范围。同时,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也是将劳动解放付诸实践的过程:劳动幸福论是对劳动及劳动者价值的观念复归;美好生活论是为解放劳动者而作的社会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为世界范围内劳动者的解放提出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以至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沉思、中世纪的上帝与神以及现代社会之中的资产阶级和资产者等都为这一命题所颠覆。劳动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神圣性和优越性,取代了所有传统社会之中的理论、实践、上帝、资产等地位,并且成为了检视一切事物是否合乎人的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种合规律性范式.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劳动居于基础和本源地位,休闲一直处于隐喻的理论无意识状态.劳动与休闲的关系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劳动也是异化的休闲--劳动与休闲相对立;共产主义社会自由的劳动同时是自主的休闲--劳动与休闲直接同一.  相似文献   

12.
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贯穿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中心线索,在劳动基础上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目的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进而建立劳动分配正义理论,达到劳动与资本的平等存在。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分为两个方面:即劳动的积极方面和劳动的消极方面,或者称之为积极劳动和消极劳动。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批判劳动的消极方面,才能拯救劳动主体变劳动的消极方面为劳动的积极方面,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新的低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学界爆发了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大论战。与以往不同,发展和创新、怀疑和否定,构成了这一轮大论战的双重旋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中国被置于十字路口。破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本质,正确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运用马克思经济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李春建 《理论界》2010,(5):80-81
哈特与奈格里在《帝国》中,继承了意大利学者马乌里齐奥·拉扎拉多(Maurizio Lazzarato)的理论传统,初步探讨了非物质劳动概念,并把它作为帝国的核心概念和哲学基础。面对学者的批判和大众理论进一步阐述的需要,他们在《大众》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非物质劳动霸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要是从劳动的本质属性和条件属性两方面定义劳动的,并从三个层次把握劳动的内涵。目前,对劳动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与时俱进。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劳动,劳动是人类改造劳动对象形成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产品中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16.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隐而不彰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异化劳动向自主活动转化。劳动辩证法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是历史辩证法在不同向度的表现。从异化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致的。文艺复兴以降,人们劳动观念的改变,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形成的重要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7.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创造,怎样实现,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有其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的一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本文,笔者赞同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一元论,并对此作了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英侠 《理论界》2012,(6):9-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从异化劳动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著作,他从资本主义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社会劳动异化的四种类型:即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这些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正确解释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其中的异化概念进行现代化批判运用也是吾辈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