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中国弱智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并结合二者对今天中国的弱智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一种创造性游戏。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锻炼和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科学合理地指导是游戏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结合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探讨了教师的结构游戏指导策略,以期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是在批判民国时期旧教育基础上提出。通过对比分析法评析新旧教育之差别,可以看出“活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儿童观;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采取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集体研讨的教学策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发展的有机构成,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与有生力量。陈鹤琴作为我国现 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不仅率先提出了家庭劳动教育的多重价值与科学基础,更系统论述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核 心内涵、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陈鹤琴家庭劳动教育思想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前提基础,关注日常生活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与 家庭服务性劳动,强调家庭劳动教育应遵循尊重儿童、科学教养、积极鼓励、正面引导、独立自主、难易适度等基本原则,倡导游 戏体验式、榜样示范式、环境熏陶式的家庭劳动教育方式,对贯彻落实新时期劳动教育新要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陈鹤琴“活教育”的十三条训导原则的基础上 ,探析了其中蕴含的德育原则、德育过程、德育方法 ,阐述了“活教育”训导原则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史上一位功绩显著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筹创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的实践为我们后人举办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关于“特殊教育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和“特殊儿童教育”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纵观陈鹤琴的特殊儿童教育思想并加以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将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特殊儿童教育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丰富的幼儿教师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教育论著中,并体现在他亲自创建的幼稚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中。陈鹤琴在幼儿教师教育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提出了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高质量的幼稚师范教育,开创了形式多样的职后教育体系。陈鹤琴的思想对当今的幼儿教师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即幼儿教师教育应坚持精英教育的取向,幼儿教师应由专门的学校机构来培养。  相似文献   

8.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与重要支撑。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也是教育评价的早期探索者与实践反思者。从积极推进心理测验中国化开始,陈鹤琴关注心理测验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奠定了教育评价的科学基础。陈鹤琴的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评价与课程活动评价,且覆盖教育机构评价等多方面,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是其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与构成。陈鹤琴的教育评价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与综合性等特点,重视教育评价诊断、改进、激励、导向等多功能的发挥,初步探索从标准化测验到表现性评价的转型演进,为当前教育评价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强调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背景下,研究基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凝练“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的“学以成童”思想,并以此为指引,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体系,构建指向“学以成童”的活课程体系,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组织实施途径,探索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关键词: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整理归纳陈鹤琴关于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广泛研究、辩证对待、兼容并蓄、开放接纳;二是以有效的方法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遗产:革新升华、改编创新、改良制作、口传心授、表演宣传等。陈鹤琴关于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教育思想的启示:幼儿教师理应成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幼儿教师应全面而辩证地理解与实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幼儿园可以实施民间儿童游戏课程。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还需要相应的实施路径。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可以通过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2.
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学视野下,儿童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儿童早期社会文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之中.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文化就是游戏的文化,游戏的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并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它携裹着原发性的生命动力,承蒙着后天社会文化的熏染,并以不断成长的姿态演绎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历程。然而,游戏精神又不仅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以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实践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其“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十三条训育原则等很多思想都可以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启示。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中学习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儿童游戏与社会文化是一种共生与互动的关系。随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当前涌现出了诸多儿童游戏模式,其中,利津游戏作为一个典型,反映了当代中国儿童游戏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学前游戏的缩影,体现了中国儿童游戏的文化品质,如开放与包容、自信与坚毅、生态与科技、生成与发展、和谐与创生,等。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思想作为中国化新教育的独特创造,既是对现代教育理论原则的吸收和借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对近代我国学前教育现实问题强烈关切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陈鹤琴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生活为主要素材,通过儿童的生活来帮助儿童适应目前生活需要,进而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课程还应进行调整来适应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现实性、儿童作为课程活动主人的主体性、整体联系与灵活变通的兼顾性等实践品性。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陈鹤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思想,加强课程活动中对幼儿生活世界的关注关怀、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生活化方式的融入水平、注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积极建构与整体引领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环境的创设对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陈鹤琴的学前儿童环境教育理论,通过文献法归纳了其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活环境”,包括智能化的“数字环境”,自然创生的物质环境,主体导向的精神环境,与课程一体化的综合环境,兼容并包的校本环境,实践导向的育人活环境,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环境创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个体在童年期的一个主要活动,对儿童身体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以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儿童游戏是儿童的生存方式,对于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游戏的探讨,更多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游戏与文化的关系,从时代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性别文化差异、制度文化差异四个方面来研究儿童的游戏行为差异性.重在说明游戏在传承文化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