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1-124
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研究,首先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方面文献进行统计梳理,在量性地了解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现状基础上,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等社会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寻找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9-104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础。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整体良好,同时职业倦怠也日趋严重,特别是高校青年辅导员因年龄、工龄、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得出了可以借助实施心理干预、加强职业培训、明确职责范围、完善激励机制以及畅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富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9)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职业定位就是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上始终都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旨,因被动应付高校扩招后大量学生事务性工作,辅导员职业定位正在从思想教育型被动转向事务型。必须克服障碍,寻求政府政策支持、落实相关人事制度并利用现代化的工作条件,促使高校辅导员职业回归思想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4.
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67-6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顺应新形势的新要求,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引导大学生,这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239-2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理念也要不断创新,确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笔者就"以人为本"的内涵、高校辅导员"以人为本"职业理念转换的必要性,以及"以人为本"职业理念转换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划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新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6):117-120
高校辅导员是否是一种职业,该不该划分专业,划分专业的标准是什么,具体由哪些专业构成,这些问题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讨论中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理论界已有所探讨,但存在较大分歧,有的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此谈谈我们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莹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2-84
本文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主要策略,如入职标准;制度保障;实行案例式培训模式;建立辅导员学习共同以及"学习—反思—行动"研修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徐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114-117
采用问卷调查对江苏省9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女性辅导员更喜爱辅导员职业;不同学历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工龄、月收入、行政级别、职称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逐步提高;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省普通高校、省民办高校、省大专院校。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9.
王竞晗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
辅导员职业意识的现代培育不只是一个从外部进行教育的问题,辅导员队伍的壮大和职业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职业意识逐步自觉的过程,它构成辅导员职业意识现代培育的基础。辅导员制度的建构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它对辅导员职业意识的塑造主要通过制度精神的价值引领、制度规范的内化与行为规约、制度运作中的活动开展与行为导向进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数据,对辅导员职业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以硕士居多,学位类别多样化;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平均5年,每年所带学生数量200人左右;大部分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定位明确,满意自己的职业态度;多数辅导员认同自己的工作,但存在职业压力较大的现象;大部分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要解决当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的问题,应从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完善高校个人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加强入职后专业培训和提高社会地位等方面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7-110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亦成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大学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以辽宁省各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寻求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之特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趋于进步取向,基本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性别与岗位编制等因素没有影响辅导员职业素养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其职业素养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其形成机制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互相作用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应对时代的挑战.笔者深入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的系统结构与形成机制,为适应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了目前学界对于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现状,界定了辅导员和职业认同的概念,阐述了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特点和绩效考核,分析了辅导员认同感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175-176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的主要任务。由于职责不明,角色定位不清;数量配备不足,工作繁重;工作对象复杂多变,知识储备不足;所处地位尴尬,社会认同感偏低,发展前景不明等原因,高校辅导员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缓解其职业压力,应明确职责,科学定位,减少角色冲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其自身素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拓宽出口,多样发展,建立健全的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了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开展工作的基本规范,成为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队伍建设的指挥棒。通过分析辅导员职能的演变过程中对辅导员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针对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途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把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作为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新途径,并从激发内动力、保障外环境、建设团队型学习主体、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王耀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11-114
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如何,是关系到整个学生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素质,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和提升相应的职业素质,即:必须具备和提高科学判断能力,提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增强依法治校能力和服务全局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何修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64-66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承担多项工作职责,而有效履行工作职责需要掌握多种职业能力,其核心职业能力是精神关怀能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核心能力细分为六个方面,这就是识别大学生情绪变化的能力、激励大学生发展积极情感的能力、引导大学生走出交际困境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感受社会积极因素的能力、指导大学生提升生活价值感的能力和培养大学生公民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陈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24-26
以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和组织结构问卷为工具,使用Spssl1.5统计软件包对湖南10所高校328份正式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队伍组织结构与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显著相关。组织结构的参与化和正式化维度都与职业承诺的各个维度显著正相关,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维度与职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维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