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家庭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关切焦点,通过家庭嵌入的运动看护可以更好的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及系统科学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支持策略:重视家庭教育与看护培训,构建儿童运动看护发展动力源;提供心理支持与健康监督,保障儿童运动看护整体科学性;推进家校共育与信息共享,搭建儿童运动看护家校平台;完善社区参与与家庭融合,促进儿童运动看护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需要特殊教育的"双非儿童"在以往有关跨境学童和家庭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忽略。以一项定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双非父母"的访谈,探讨双非儿童中患有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发育障碍的特殊儿童跨境求学就医所引发的个人和家庭适应问题。研究发现孩子在香港能获得较有效和全面的训练支持,环境对残疾人的歧视也较低;另一方面,孩子跨境就医求学,会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带来很大压力,甚至造成家庭两地分居,还要面对香港社会的负面评论。建议内地与香港政府在政策及服务上携手合作,协助这些家庭解决因特殊儿童引发的家庭适应问题和压力,并促进两地的特殊教育交流。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英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父母离异、家庭特困、父母长期外出及回流形成的更加特殊的留守儿童家庭,在家庭学习监管、家庭教育资本、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期望等方面存在差异化表现,导致留守儿童中特殊群体在学业表现、行为习惯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留守儿童中特殊群体经历了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双重弱化,"大水漫灌"式帮扶难以有效满足留守儿童中特殊群体的需求,应精准识别留守儿童中特殊群体,分类实施留守儿童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中特殊群体进行帮扶。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教师访谈了解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298户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基本情况,并对6户残疾儿童家庭进行实地研究,获取质性资料,并根据家庭结构和家庭赋权增能的程度将家庭划分为几种类型,由此归纳出残疾儿童家庭生活的支持模型.即在给予一个完整家庭支持的基础上,帮助家庭体验到支持对促进家庭自主寻求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体验支持与寻求支持的心理对家庭生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父母应该依据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建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应该有威望但不专断;倾听孩子的观点,将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予以施加,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一些决策;让儿童注意其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和别人关系的影响,体会自我控制的意义;促进儿童价值系统的发展,学会积极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看做能影响周围人和事物的有价值、有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6.
影子教师已逐渐成为国外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主要在于协助特殊教育教师或普通教育教师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得知,国外特殊教育影子教师主要承担融合课堂教育教学的辅助者和特殊儿童课后学习的助力者、情绪行为问题的矫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者及学校场域内外的衔接者等多种角色。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国外影子教师依然存在定位模糊、分工混淆、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协同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有鉴于此,研究者从岗位设置、规章制度、终身发展以及协作机制等四个层面提出影子教师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本土化特殊教育影子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特殊需要儿童的安置方式直接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如何安置特殊需要儿童一直是国内外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特殊需要儿童的安置方式各有特色,探讨国内外特殊需要儿童的安置方式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对国内外特殊需要儿童安置方式进行比较与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为特殊需要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颇为重要,本文主要采用问卷 调查法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康复状况进行调查,选取幼儿园94名学前特殊儿童家长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前特殊儿童 家庭康复在专业需求、心理支持需求和社区支持需求方面的需求情况,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家庭 康复对心理支持需求和社区支持需求较为强烈,其次为专业需求;在不同的需求维度中注重行为习惯养成的需求、解决特殊儿童 对生活带来的苦恼的需求及期待得到亲友、社区志愿者等人支持的需求度高;因此需要正确引导特殊儿童家长了解掌握相关康 复知识;帮助特殊儿童及其亲友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理解、认识并对待因残疾而导致的功能障碍;通过社区资源整合,满 足特殊儿童家长的家庭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丹萍 《社区》2023,(10):18-19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专注乡村儿童发展工作,多年来持续在全国乡村地区助力乡村素质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得到改善。2022年,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作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家校社共育试点协作机构,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进行试点,在县域层面联动打造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特殊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产生出发 ,提出了特殊教育生态观的具体架构 ,将特殊人群置于社会环境中分析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一方面要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来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应该为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支持系统 (心理建构、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社区支持、其它相关支持 ) ,以帮助特殊人群适应社会 ,为弱势群体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接受和认同。但家校合作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存在参与意识不够强、双向交流不顺畅、组织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弱化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强化参与家校合作意识、加强沟通和健全制度,是家校合作走出误区,形成共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已逐渐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家庭教育被弱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的缺失,缺乏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同时现有零散的法律规定未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因此,亟需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并以《家庭教育法》为核心,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法律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十分普遍.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问题日益凸显,独生子女所承担的养老任务更为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家支持、老人以及独生子女积极参与和配合的新型城市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家园合作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协作平台加强家园联系互动,广泛开设家长学校,利用信息媒介开展家长教育,吸纳家长参与教育管理与政策决策。同时,加强立法保障和支持家园合作,加大经费投入引导,实施项目化建设和评估,注重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协同作用,重视扶持弱势群体家庭教育。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应积极借鉴国外家园合作的先进经验,加强政策保障,完善指导服务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和社会团体作用,加强舆论宣传,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意识,构建家园合作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从家长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三个层面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家长(84.8%)在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上态度是恰当的,但仍有部分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79.6%)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3)家长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对心理教育的看法、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文章从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家校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需要科学的理念作指导。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才能和各种天赋、最终帮助他们追求并获得人生幸福、提高在未来社会中的生活质量,是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学历,作为家庭背景的重要因素对子女教育选择产生着主要影响。以云南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州市的5所高中890名高三学生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依然是高三学生的主流分流意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对高三学生高等教育选择影响较小;社会资助等渠道可以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但学生担心上大学是“高成本”“高就业风险”的风险投资而选择放弃高考;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对孩子的高等教育选择影响较大,就职业及学历而言,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比母亲大。“没钱也要上且能上大学”暗示教育分流不合理让社会分工失灵,“能上大学也不上”暗示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无处发挥。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让低收入群体的文凭发挥功效;父母高期望还需妙招指导孩子才能成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民政部全国村民自治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我国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投票参与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家庭在村中的相对经济地位越高、内部政治效能越强,村民越会参与投票;除了初中文化水平的村民投票概率高些之外,小学以下、小学、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村民在投票参与概率上无差别。第二,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对投票概率的影响随着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第三,家庭经济地位、教育对投票参与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第四,基层政府选举干预不仅降低村的整体投票率,而且还使得家庭经济地位、内部政治效能对个人投票概率的积极影响不复存在,但却提高了高文化水平村民的投票概率。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在孩子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原则、指导方法、制度等进行了全面阐述,立足新时代,结合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我们如何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与学校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将二者的合力发挥、实现真正的家校合作,成为高校工作者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家校合作目前在中国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来自制度上、家校双方等的许多问题,高校需要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家校合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