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剖析男幼师坚守动因,对扩充、稳定男幼师队伍规模、革新幼儿园师资队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扎根理论原则,采用 访谈法,运用NVIVO 11 PLUS对8位男幼师的坚守动因进行编码与分析,结果显示:男幼师坚守动因包括环境因素、个体因素 以及受环境和个体因素交互形成的愉悦情感体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社会提升幼师社会地位、区域推进男幼师联盟建设、园 所拓宽男幼师职业发展空间、院校加强教育情怀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幼儿园男幼师少之又少,社会上对男幼师也有所偏见。但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男幼师的加入,男幼师具有明显的职业优势,幼儿园、家长、幼儿对男幼师的认可度都很高。调查发现,男幼师的职业现状令人担忧,在年龄和学历状况、工资待遇、人际关系、自我实现、职业认同感、对自身职业状态的看法、社会地位等方面面临困境。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主要从男幼师自身、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提升男幼师的数量和质量,让男幼师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男幼师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会学的典型研究方法进行相关调查和取证,试图从社会宏观政策、组织机构制度、个人文化观念等维度来剖析男幼师职业困境的成因,并从社会化及学前教育发展两个方面论证了男幼师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提出相关介入策略,试图改善男幼师的职业处境,并引发社会公众对以男幼师为代表的新兴职业群体的关注,规范公众对职业性别角色的观念偏差,为男幼师群体的职场与个人发展创造更加健康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幼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61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水平显著高于女幼师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能显著负向预测男幼师的专业认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专业认同的路径包括:(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专业认同;(2)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间接影响专业认同;(3)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就进而影响专业认同。基于上述影响机制本研究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来促进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淡化性别差异认知来降低社会文化中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学校可减少物质文化环境设置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线索;第三,采用自我价值肯定干预、性别角色干预、内隐能力观等干预策略改变男幼师生的社会认知以抵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泉州幼高专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的职业认同感处于中上水平;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的免费男幼师与非独生子女的男幼师在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根据这一结果,从社会、高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6.
维持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导游员队伍对旅游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针对导游员职业承诺的含义、结构和重要性,时不同职业承诺水平的导游员之心理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导游员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期提高导游员的职业承诺水平,以降低导游员流失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职业风险与组织承诺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组织支持在职业风险与组织承诺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西部基层法院301名法官的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处理数据;研究表明:除组织支持在固有风险与情感承诺以及社会风险与情感承诺关系间表现出弱显著调节作用外,组织支持在职业风险与其他组织承诺关系间均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男幼师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师学校对女生的教学教学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是针对男生的数学教学未成体系,尚无成功经验可循.如何对男幼师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是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对男幼师生的数学教学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福建省2015年首批免费男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男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编人口学资料和基本情况,调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0名首批免费男幼师。结果显示:(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2)在敌对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女幼师;(3)在焦虑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专业男师范生;(4)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高,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高;(5)在校自我感觉良好,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好就业、免学费和喜欢小孩,当前最大的困扰集中于技能课的学习,尤其是舞蹈、乐理和钢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民营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分析法探讨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的内涵结构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中国情境特点的民营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量表。研究结果显示:受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包括"德性修养""集体动机"和"天下情怀"三个维度;企业家的伦理领导行为表现为"修己安人"的关系内涵,企业家自身不仅践行着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且将之扩展至对员工、组织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本研究开发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伦理领导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文章丰富了西方伦理型领导理论和高阶理论研究,对中国本土企业家如何提高领导力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有"无奴论"与"有奴论"等多种视野。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的先驱之一,嵇文甫由于不满郭沫若在"有奴论"视野下把中国上古定性为"奴隶制社会",基于旧学传人深厚素养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苏联主流学界关于中国"无奴论"理论,通过探讨"奴隶"标准界定、区分存在奴隶、奴隶制与奴隶社会定性两个问题之差别、考察殷商西周劳动者身份、思考宗族制度在中国上古社会演进中重要地位等问题,从"长期封建论"走向"中国古代社会的早熟性""国家初形成时代"和"原始国家封建时代",否定了中国上古"有奴论"的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重塑,除学术队伍的扩大外,对学派内部成员基于对唯物史观不同理解引发的"学术层面"争论,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多样性发掘也不可或缺。奴隶制社会并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探讨中国上古文明的唯一理路,无论"有奴论""无奴论"或早期国家形成等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理论探讨和材料支撑基础上,都应取长补短,重视对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10名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和心理弹性现状、特点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业适应总分及职业关系、职业心理、职业技能上得分高于理论中值,在职业环境上得分低于理论中值,在年龄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历和园所区域上无显著差异;幼儿园转岗教师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上得分略高于理论中值,在年龄、学历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园所区域上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除职业环境、职业心理与心理弹性中的乐观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培育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提高转岗教师新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转岗教师工作幸福指数;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转岗教师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男幼师未来工作的需要、男幼师生的欠缺以及幼师学校的培养优势几个方面分析对男幼师生进行队列队形教学的必要性,并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对男幼师生进行队列队形教学提供建议,以期对今后男幼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发展的铁道兵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以铁道兵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可将其概括为"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创业精神""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铁道兵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通过故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路径将"铁道兵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是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明晰新时代辅导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具有现实意义。分析比较教育部第43号与24号令,发现新时代辅导员工作之"变"主要在指导思想、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职业发展、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不变"体现在职业定位、职业使命、中心任务和工作规律等方面。应深入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变"与"不变"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把握"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置身于科学研究活动中,其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从"社会、互动与冲突""语言与心灵""主我、客我与自我"三方面搭建起研究分析的框架。通过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历史演变、发展路径与科研公共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可知,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之间具有"依据与赋予的合理性""维系与纾解的正相关性""主动与被动的反思性"等正向关系。对这一关联性的审视与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及其科研公共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际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致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安全观,即现实主义安全观、自由主义安全观和建构主义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丰富思想内涵,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安全观的合理成分,并摒弃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西方主要国际安全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而实现了对后者质的超越。只有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并付诸实践,才可能实现整个国际社会持久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职业承诺是个人对职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职业承诺对于特岗教师的留业意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辽宁省10个市15县460名特岗教师的职业承诺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承诺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是师范生、家庭分布、婚姻状况等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对于特岗教师招聘选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仁"学论争主要集中于"仁"概念是否具有明确的定义,是否具有体系性。《论语》中孔子以特定语境中的"省略式"清晰阐释了"仁"本质(爱人)及其临近属概念"德",朱熹相关注"仁者,爱之理,心之德"可为证。《论语》中还阐释了"仁"本源(孝弟)、价值(利国利民),并进一步具体阐释为以"爱人"为其内核的"恭、宽、信、敏、惠",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克己复礼"等实践要求,以"仁在其中""近仁""鲜矣仁""不仁"等形成"边界",与老子、苏格拉底比较,是轴心时代早期最为清晰的概念定义且沿用至今。除了解释"仁是什么",《论语》中还阐释了如何"为仁",何为"仁者",由概念、实践特性与实践主体构成完整的元儒"仁"学体系。《论语》"仁"学立足于实践智慧与社会效益,确立了具有鲜明是非、爱憎且注重利国、利民实绩,既非求全责备、也非徒有虚名的"仁者"条件,对于现代人类伦理构建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