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区市地方立法权是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处理日益复杂的地方性事务及促使地方政府科学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由于中国设区市立法权问题研究时间较晚,现有的设区市立法文件较少、立法内容不完整,立法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立法部门参与立法时行政化严重,导致法案脱离群众需求,缺乏科学性。设区市地方立法惟有梳理立法流程、法案内容和立法队伍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学立法,合理配置立法队伍,落实立法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提升民众立法参与意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设区市立法制度改革,方可为地方依法行政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地方立法的制度设计上有许多不科学之处,地方立法实践中呈现出许多问题,比如立法权的平等性问题、授权立法的形式性问题、立法能力的有限性问题、重复立法和观赏性立法过多等。建议通过修改立法法等手段,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级市)以地方立法权,进一步扩大地方立法权限,建立地方性法律法规有效期制度和定期清理机制,并且明确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范围和重点,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应率先建立和完善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方性立法体系.上海地方性立法应与国家立法相一致,与其他区域的地方性立法相协调,与国际规范逐步衔接。上海地方性立法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总体框架,并从国有资产管理、市场主体资格平等、企业收购兼并、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把握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国家在2023年重拾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并公布了《学前教育法(草案)》,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被法条明文分离切割。实际上托育服务自20世纪末式微之后,并非无法可依,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寄身于学前教育立法以获取发展空间与法律支持,尤其是在地方立法中呈现出类型多样的立法模式。尽管对于部分地方立法将托育服务纳入学前教育制度的立法技术,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应肯定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作为填补立法空白的权宜之计,该立法技术也日渐暴露出了覆盖范围有限、“过度学习”风险、保障水平较低等诸多现实问题。有鉴于此,托育服务专项立法势在必行,其根本实现路径是从基本权利保护的视角出发,承认获得托育服务权是一项有别于受教育权的基本权利,明确权能内涵,具体化相对应的各类国家义务。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地方性法规、规章数量的日益增多,出现了法规和规章交叉、重叠甚至冲突等问题。究其原因,立法权限不清,程序不明,固然是产生问题的根本,但立法监督机制不完善则是关键所在。完善地方立法监督机制,既要在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级立法的权限,又要对立法的各个环节严格监控,同时还要加强事后监督;既要完善监督机构,提高监督者的素质,又要加强监督职权和职责。  相似文献   

6.
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立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公益性建设项目会不断涌现。我国现行建设法规尤其是拆迁法规体系在公益性建设项目领域存在着立法上的空白,无法支持和保障公益性建设项目中拆迁工作的正常开展。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行为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我国应对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拆迁行为作出特别立法规范。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拆迁立法是创设性立法事项、地方性立法事项,其立法形式应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宜。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立法具有时效性要求高,操作性强的特点,因而公益性建设项目拆迁立法应形成以地方性法规为基础,政府规章为主体,政府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立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拓展民族立法领域提高民族立法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方立法是我国民族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单行条例的制定在民族立法当中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在立法的广度和深度上与地方性法规有较大差距 ,制约着民族法规体系的完善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从民族地方立法的含义、加强地方立法的必要性及完善民族地方立法的途径等方面论述拓展民族立法领域 ,提高民族立法质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探求加强民族地区地方立法 ,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之途。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是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立法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相关评估程序和评估要素的梳理还不够全面系统,未形成统一完整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模式。从评估准备、评估实践和评估结果转化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方法的一般性规律,为我国构建科学民主、高效有序、程序合法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方立法项目申报制度是我国地方立法项目征集的习惯做法,这种方法导致地方立法不能客观反映人民意愿、地方立法权力寻租、地方立法缺乏针对性以及地方立法申请项目质量较差等不良后果。为了解决地方立法项目申报制度带来的问题,部分省份开始试行立项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公开征集制度能够从源头上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节约地方立法成本、为地方立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地方立法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等。但地方立法项目公开征集制度目前还存在立法项目层次比较低、虎头蛇尾和缺失立、改、废并行思维等问题。地方立法项目公开征集制度的完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鼓励民众参与地方立法项目征集活动、专业人员对地方立法公开征集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地方立法项目公开征集方式创新、地方立法项目公开征集要产生相应的效力等。  相似文献   

10.
立法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也是利益协调的过程。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人们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通过参与立法为本集团成员争取和维护利益。目前我国的利益集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参与地方立法中存在组织方式不成熟、集团力量不平衡和参与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了平衡利益集团的利益,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地方立法机关应该采取遏制与平衡的策略,加强观念培育和制度建设,在地方立法中为利益集团建立有效的利益妥协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乡土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如何在幼儿园进行乡土教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台湾地区幼儿园乡土教学开展近三十年,在乡土教学的课程模式和个案实施方面具有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未来可以扩展乡土教学资源研究、加强乡土教学研究历程之间的衔接、开展行动研究编订乡土教材、加强乡土教学参与人员乡土认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幼儿园乡土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等教育的收益与本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成正比;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首先是受教育者个人;可以从高等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中来计算高等教育的收益;应该以科技为中介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收益;可以从受高等教育者的职业优势上来发现高等教育的收益;可以从人才的流动或者人才市场的变化中发现高等教育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实质在于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通过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身,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高等教育功能的世俗化。通过对高等教育与城乡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分析,为今后工作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论地方性综合性大学适当加强师范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范教育是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重要基础。加强师范教育不仅是地方性综合性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 2 1世纪综合性大学发展特征的要求 ,更是社会的需要 ,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的地方高校面临着国际挑战和国内竞争的双重压力。不顾自身条件,盲目照搬他校模式是一些地方高校国际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无视国际化的机遇则是另一些地方高校的错误选择,不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采取正确的国际化策略对地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要正确处理区域化与国际化发展间的辩证关系,要依托本校、本地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活动,要重点进行人员的合作与交流,要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重要性入手,客观分析当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弊端,指出在现代艺术教育中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盐城地区艺术教育实施为视角,从教育理念、教材编排和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对现代艺术教育如何利用地方优秀文艺资源的问题进行探索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参考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 ,广东省实现此目标有赖于树立推进社会平等的理念 ,以非传统学生为主要对象 ,合理构建我省高等教育的框架 ,大力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的大众化高等学校。政府和高等学校均应以满足非传统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为动力 ,从立法、财政支持、管理模式、学校定位、评价标准、扩大学校自主权、探寻低成本培养等方面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 ,才能确保我省高教大众化健康、有序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师生不同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制约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地方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和建立培养单位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官员晋升机制是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相对绩效考核机制,它诱导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中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育等公共产品投入。这种行为导致财政支出体制转型困难,教育服务的供给不足和质量难以保证,造成教育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应当完善地方官员晋升机制,适当加大中央政府对教育产品提供的干预,建立"以脚投票"的干预机制,加强教育目标实施的监督力度,从而构建保证教育投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