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省决定集中力量于7月至8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至7月,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关于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范围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结合抗震救灾工作和劳动用工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通过各级劳动保障、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工商、安监、农劳、工会部门的共同努力.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加强了对企业劳动用工和流动人口的监督.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强化监管,坚决杜绝非法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我省发展环境。"蒋巨峰省长最近在《四川省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简报》上作  相似文献   

4.
我省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部署紧,动作快,影响较大,截至7月下旬各地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了解,一些地方在国家和省部署专项行动前,主动出击,率先开展了清理非法用工检查工作。广安  相似文献   

5.
安岳县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共检查了所辖69个乡镇的“四小”企业、建筑工地、餐饮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185户(处),涉及劳动者3018人,督促企业为500名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为150名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从不足10%和5%上升为68%和46%,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9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巴蜀短波     
攀枝花全面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南充多渠道帮扶失地农民就业,宜宾探索“3+3”培训新模式,泸州个体参保人员就近便捷缴费,内江基层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达州整治非法用工规范用工行为,甘孜州扎实推进劳务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7.
安岳县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共检查了所辖69个乡镇的“四小”企业、建筑工地、餐饮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185户(处),涉及劳动者3018人,督促企业为500名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为150名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工伤保险参保率从不足10%和5%上升为68%和46%,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9万余元,为企业职工索回不合理的服装押金、管理基金2.9万余元。  相似文献   

8.
谈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规定实质上属于工伤待遇的范畴,当事故发生时非法用工单位的职工应与合法用工单位的职工享受同样的待遇。但是,目前《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高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的一次性赔偿,所以,应在立法层面上缩小两者的差距,完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制度,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0.
“用工主体责任”一词最初在建筑施工、矿山领域使用,以此纾解农民工遭受工伤的救济难题,后来逐渐扩展至其他用工领域。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用工主体责任业已被广泛用于平台用工等新型用工领域,在各省市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文件中多有出现,而学界对于用工主体责任的概念内涵却少有研究。究其原因,理论上用工主体责任的内涵界定从未得到重视;实践中地方立法存在进度缓慢和用词粗糙的不足。为规范用工领域的用词表达,应当排除用工主体责任在标准用工、公益性岗位用工中的适用可能;同时在新型用工管理文件中,明确用工方的责任内容,逐步探索用工企业的权责边界。  相似文献   

11.
劳务用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在使用劳务用工,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就业情况,可以成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的风向标。2013年,劳务用工面临增速减缓的趋势,向合理的规模回归,劳动者薪酬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山西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无合法证照的小砖窑非法用工和黑恶势力拐骗农民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使用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亡等严重违法犯罪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指出此事件严重侵害了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就业环境带来新的尝试和机会,新型、灵活的用工形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本文从兼职的用工形式、用工法律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今就业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社会中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共享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应运而生,不仅成为扶助企业与稳定就业的重要策略,而且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共享用工是基于企业间合作,在不改变原有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员工输出企业的劳动者为员工输入企业提供实际劳动,待正常复工后返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用工方式。相较于传统用工形式,共享用工涉及员工输入企业、员工输出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关系,在法律构成上兼具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特征,其内在的公益属性更为显著。然而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共享用工尚存在法律关系不明、主体权责不清、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致使纠纷解决过程混乱,责任主体相互推诿,劳动者维权困难。这些都给后续持续发展带来障碍。为了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和新型用工形式的持续创新,需要进一步总结共享用工的法律构成要件,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责任,完善薪酬发放、工伤保险制度等等,探索共享用工常态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许可办法》开始施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紧接着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随着对劳务派遣用工规范力度的加大,许多企业纷纷已经或正在酝酿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调整,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替代方式,对原来不符合"三性"和用工比例的岗位进行分流,以期达到用工的合规化。恰逢本人就职企业集团某下属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近期,作为用工单位对一批"过渡期"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了用工调整,所以,在此将遇到的有关法律及实务问题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6.
建筑企业将建设工程转包或分包给没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包工头","包工头"招用他人从事建筑工作的,"包工头"与受雇者之间成立的是非法用工或无效的劳动合同关系,而非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包工头"应当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对受雇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为使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能够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和劳动保障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作出了相关规定。然而从以下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法院在处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争议案件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非法用工单位与其职工建立的是否劳动关系问题;在处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争议中是否需要工伤认定问题;非法用工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等等。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落实法规政策,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刊在此组织讨论。  相似文献   

18.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是一种灵活的用工模式,是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一种有效模式。《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对非全日制用工的使用形式做出了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包钢的劳动用工管理始终秉承依法用工的理念,在市场和法律框架下搞活用工机制。包钢的劳动用工以全民合同制职工为主体,辅以一定数量的劳务派遣员工,并以劳务项目总包或生产辅助项目承揽作为补充。截至2013年年底,包钢在册全民合同制职工58369人,其中,在岗全民合同制职工46871人,劳务派遣员工5587人;在册和在岗的劳动用工总数分别为63958人和52458人,劳务派遣员工占在册和在岗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非全日制用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对于企业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以及劳动者灵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律仅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对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问题并未涉及,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也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纠纷频发。如何正确合理地认定非全日制用工的超时劳动问题,不仅可以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