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与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上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痕迹。然而,从蒋介石的发迹史来看,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这无疑是一条很重要的政治资本,蒋介石也常以"总理的忠实信徒"和唯一继承人自居,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国民党党内的竞争实力和实际地位。本文根据史实,仅就大革命前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关系问题作一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为期四天的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十几次最高级会议中唯一有中国参加的一次。勿庸置疑,重视和探讨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有关情况,是深入、全面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中华民国外交史及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必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文艺春秋》杂志 2004年第 6期, 首次公开披露了在日本新发现的 4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 有中国共产党前主席毛泽东在 60年前写给日本共产党前主席野坂参三的两封亲笔信 (原件), 有野坂参三在 60年前写给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 (原稿 ), 还有蒋介石当年发给野坂参三的一封复电 (原件)。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中日关系史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人来说, 确实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创世人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其思想亦被称为国父思想。长期以来他的思想,尤其是三民主义一直被国民党当作立党治国的根本精神。但与颂扬声相对立,近年来三民主义在台湾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特别是有些民进党人士...  相似文献   

5.
<正> 《孙中山全集》是我国“六五”科研规划中中国近代史的六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学者首次编辑出版的全集性孙中山著作。《孙中山全集》全书共十二卷(正文十一卷,附录一卷),收入孙中山著作(包括论著、函札、电报、文件、演说、谈话、批示、杂著等)八千多篇,五百万字左右.比在此以前收集孙著较为齐全的、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订的《国父全集》(六册本,一九七三年台北版)新增三千篇,字数约增二百多万。《孙中山全集》的编辑工作由本院历史研究所孙中山研究室(现孙中山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三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由本院历史所编辑、黄彦主编的第一卷,已于一九八一年八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年八月,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改组派,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阎锡山、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互相联合,在北平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以下简称“扩大会议”)。后因局势变化,迁往太原。“扩大会议”以“整个之党还之同志,统一之国还之国民”为号召,反对蒋介石“蒋即是党,党即是蒋,蒋外无党”的个人独裁专制主义;组织“国民政府”,成立约法委员会,草成《太原约法》,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的孙中山研究资料黄大德一、孙中山颁发的优等旌义状及题辞最近,笔者在香港发现了两件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文献印件。一件是孙中山先生颁发给《平民报》的优等旌义状,全文如下:旌义状广州平民报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始,宣扬大义,不遗余力,特给以优等旌义状,奕代后民...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辞办黄埔军校问题之考述曾成贵从某种意义上说,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发家的。然而,在创办军校的过程中,他却借故辞职,拂袖而去。考述蒋的此番去就行藏,对于研究国民党政治力量的分化离合,对于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和品格,都不无意义。1924年1月24日,蒋...  相似文献   

9.
李宗仁和蒋介石是中华民国史上著名人物.李宗仁是国民党新桂系集团首领,一级陆军上将.戎马生涯40多年,由护国军一个排长到国民政府代总统.1949年12月由香港飞往美国定居,过了16年的流亡生活.1965年7月回到社会主义祖国怀抱.蒋介石是国民党领袖,特级陆军上将.曾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台湾民国政府总统,统治旧中国22年.弄清李宗仁与蒋介石的关系,不仅对于正确评价这两个著名人物,而且对于民国史的研究,对于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李宗仁的起家与蒋介石的发迹李宗仁是广西临桂县西乡(木田木)头村人.1891年3月13日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在家半耕半读.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在陆军小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1913年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由陆小改名),后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当过准尉见习官、少尉队附、中尉,在桂林省立模范小学当过军训教官兼体操教员.1916年在护国军李烈钧部当排长,次年在旧桂系林虎部当连长,后升任营长、统领.1921年孙中山进兵广西讨伐旧桂系陆荣廷时,李宗仁曾带领部队参加进攻广东高州、化县,同粤军作战.旧桂系被粤军打败后,李宗仁脱离林虎部,率领两个营以及其他几个连的溃兵共1000多人,到粤桂边境六万大山  相似文献   

10.
从孙中山逝世到北伐前是蒋介石崛起的关键时期。本文对蒋介石在这段时期的崛起作了分析,认为,蒋介石一方面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打着孙中山的旗帜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另一方面蒋介石打着革命的旗号,玩弄两面派手法,打击左右两派,发展个人势力;同时,蒋介石的个人素质也是他在这个时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奋起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中,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政权,有过洪秀全领导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太平天国,有过孙中山领导创建的、曾被北洋军阀所窃据,后为蒋介石国民党所篡夺的中华民国,有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言而喻,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产物,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  相似文献   

12.
梧州,这座风景绚丽、历史悠久、在近代有着“小广州”、“小香港”之称的城市,曾与“北伐”二字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的北伐,或者是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都与梧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梧州和广西曾有过的光辉历史,体现了梧州和广西人民对孙中山和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政府北伐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一、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北伐与梧州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出兵广西打败陆荣廷旧桂系后,为了打倒北洋军阀、削平内乱、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即乘战…  相似文献   

13.
在1927年至1929年间,李济深的政治态度是稳固自己在广东的地位,实行"分治合作".据此,他先是欢迎汪精卫到广州,随即因为汪精卫集团企图驱逐他而竭力剔除该集团,为此调停蒋桂关系,支持蒋介石复职.蒋复职后,他力促"蒋桂相安,共同北伐".在蒋竭力取消政治分会时,他与桂系一道坚决反对.湖南事变发生后,他主张妥协解决,认识不到蒋已经决计对桂系动武,自信与蒋介石的关系可以调停.由于蒋辜负了他的信任,他对蒋的感情破裂,从此逐渐成为著名的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剿共”政策,实现了与中共的抗日合作,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联共抗日政策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对蒋介石的兵谏─—“西安事变。”该事变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是中共的‘通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中国国民党由‘剿共’内战到国共合作抗日政策重大转折的开端。”①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与蒋介石,都是孙中山所信赖和器重的人物。在大革命初期,他们都为推进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到了大革命后期,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而宋庆龄则奋起反击,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在严酷的斗争中,实现从旧三民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义者的根本转变,本文考察宋庆龄与蒋介石从合作至分裂的心路历程,探讨他们各走不同道路的主客观原因,指出他们的决裂并非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他们之间潜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28年冬,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出一个政治派别——“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即改组派。由于改组派指名道姓地反蒋,有人因此而产生了错觉,以为改组派反蒋是革命的。其实,尽管国民党改组派对蒋介石政权的批评愈来愈尖锐,但他们仍然没有越出“改组”的基线,对于国民党,他们既不要求“重建”,也不要求其改弦易辙,更不否定其“党统”和“训政”,仅只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新国 《晋阳学刊》2016,(4):143-145
直到武昌起义爆发,张謇与孙中山并无直接的交往,中华民国建立后,两人有了接触。起初,张謇是支持袁世凯的,但随着他对孙中山的思想事业的理解逐渐加深,对孙中山的评价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在1927-1937年的十年间,帮会势力空前发展,由本来下层社会的民间秘密结社,发展为公开或半公开形式的、有众多社会上层人物参加的庞大的社会势力.帮会势力得到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蒋介石及其政府对帮会的纵容、支持和利用.但是,蒋介石对帮会力量是采取两面政策,既有纵容、支持、利用的一面,又有限制、控制、压制的一面.蒋介石和帮会的关系,始终环绕一个中心,即建立和维护蒋本人及其集团的统治地位.蒋与帮会的关系反映出蒋个人的政治手腕和南京国民政府对帮会的政策.帮会大都属于黑社会组织,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与鸦片贸易、走私舞弊、法制不昌、正气沉沦分不开的.“蒋家王朝”统治下的烟、赌、娼、盗泛滥成灾,是帮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而“蒋家王朝”的吏治腐败、贿赂公行、特务统治、结党营私,又为帮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治土壤.研究蒋介石与帮会的关系是研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史和社会史的一个侧面.笔者抛砖引玉,请专家和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9.
廖仲恺(1877——1925)是我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阶段。他自二十世纪初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以后,无论在同盟会时期或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时期,都作了出色的贡献,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特别是一九二四年以后,廖仲恺成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由于  相似文献   

20.
论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集团争夺东南地区的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地区,尤其是苏浙皖三省,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夕,客观上已经成为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右派军事集团争夺的最重要的区域。蒋介石集团在争斗中逐渐控制了东南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而武汉国民政府则逐渐丧失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是决定武汉国民政府命运的关键的一环。所以,探讨这一过程,对研究武汉国民政府史将有所裨益。一蒋介石在北伐开始时,集党政军民财等各权于一身。但北伐开始后,蒋氏权力开始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其一是北伐军内部将领,主要是唐生智,开始与蒋争权较势。唐部在北伐开始后先行入湘,实力猛增,等蒋介石入湘时,唐已控有了湘省的民政和财政。此后,唐又先蒋攻下武汉三镇中的汉口、汉阳,而蒋攻武昌则失利,湖北实权又落唐手,蒋介石因为唐生智力量的崛起和对湘、鄂的控制,先是感到自己的地位有受到威胁的危险,对唐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